看電影(丁文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看電影》是中國當代作家丁文書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看電影
孩提時代,溫飽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自然談不上什麼文化生活,聽到最多的就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兒童節目《小喇叭》,「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稚嫩的童聲、悅耳的旋律現在都記憶猶新。當然,就是這樣的半導體收音機也還是好多人家都買不起的稀罕之物呢。如果碰上大隊(現在的行政村)放映電影,舉隊上下,無論大人還是小孩,一定會像過節一樣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因為二哥是大隊通訊員,家裡又緊鄰學校,所以對於我來說,看電影倒是討了很多便宜。首先是「開小灶」。看電影還能開小灶?別不信,這可是事實!清晰地記得夏天的幾個下午,艷陽高懸,地面曬得發燙,知了在枝頭不知疲倦地聒叫着。那一刻,我和二哥等人卻躲在屋裡興奮地看起了「微電影」。放映機架在堂屋的大桌上,一兩米之隔的白色蚊帳變身屏幕,畫面比手帕略微大一些。三四個人坐在長凳上津津有味地看着,那種情境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就好像難得吃到大米飯,裡面竟然還拌進了豬油的味道。發電機嗡嗡的聲音終於引來了周圍的小夥伴,他們透過門縫眼巴巴地望着,要好的我會立刻放進門來,關係不太好的自知理虧,可憐兮兮地低着頭揉搓着汗津津的背心。我發狠似地低聲說:「進來!」他們立刻喜笑顏開,哧溜一下鑽進了門縫。
晚上,在學校的操場上電影正式放映了。無論哪個季節,周邊幾個大隊都會有好多人趕來觀看,偌大的操場擠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放到現在即使在設施一流的影院,即使免費贈送影票、零食,估計也不會有那麼多熱心的觀眾。我的位置大多數都是在擺放放映機的桌子邊上,全場最佳的觀影位置。
最心急的當然是孩子們。傍晚時分,太陽剛剛西斜,他們便臂挎小凳子或者肩扛長板凳浩浩蕩蕩地來到放映場地。因為人太多,先到的總會搶到好的位置,後來的只能站在兩邊和最後面。有席地而坐的,有坐在凳子上的,有站着的,還有站在凳子上的。中途內急上了一趟廁所,再想回到原來的地方就只能望「座」興嘆了。由於進進出出,視線受到影響,電影場上吵架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但那只是插曲,因為大家更願意欣賞一兩個月才能看上一場的電影。
兩部電影放映結束,已是晚上十點左右。人們潮水般涌回各自的家門。喝幾口水泡飯或者稀粥,遇到夏天吃上一兩根黃瓜,大人、孩子便懷揣滿足酣酣然進入了夢鄉。此時,我又討了巧,能夠和放映人員在家裡一起大快朵頤了。放映員老徐很喜歡我,經常把我拉到身邊,一起享用美味:熗涼粉,燒豆腐、百葉,粉絲燒肉……偶爾老徐還會哄逗我喝上一兩杯,看到我辣酒後呵嘴吐氣的樣子他們總會笑得前仰後合,老徐用他粗糙的大手使勁揉搓我的頭髮,笑得那麼開心、那麼慈祥。
七八歲的時候,因年幼我不能跟着鄰居家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們到周邊大隊去看電影,第二天總會刨根問底:「昨天晚上看到電影了?什麼影片啊?」他們經常告訴我:「昨天電影可好看了,《戰鬥英雄白跑路》!」看着他們滿臉的笑,我羨慕不已,總會想,哪一天我也能看到這一部電影多好啊!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跑了空腿,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看到電影。現如今,《戰鬥英雄白跑路》已經成為鄉親們事情沒有辦好,跑了空腿的代名詞。
多少年來,我喜歡看的電影有武打類、探案類、戰爭類,最反對的是言情片。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覺得我的觀念、思想太迂腐、太落後,但我時常琢磨:那些導演是不是沒了伎倆,只能靠着這「一招鮮」來維持生計,吸引觀眾的目光了?屏幕上,男女主角全身顫動、五官變形、相互咬嚼嘴唇,這是在普及愛情知識嗎?不是!引誘衝動、製造社會不安的成分好像更多一些吧。美國教母級影評人波·凱爾在《電影——絕望的藝術》中曾說:一部偉大的影片是一部含義如此清新、富於想象、引人入勝或令人激奮的影片,它使我們對人生有新的看法。是的,一部好的影片娛樂性之外,更應該給人以啟迪、奮進,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進步。眾多的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電影是《武林志》。那是在大隊小電影院放映的,好像是五分錢、一角錢的門票,我連看了幾場。劇中東方旭的隱忍,以及他和師傅神拳李、神州武術館館長何大海的民族大義、共同禦侮的正義之舉,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影片有情節、有思想,觀眾怎能不喜歡呢?片中的主角相較當下那些網紅、娘炮、鮮肉之類的應該更有生命的張力吧!風吹走的是柳絮,浮萍,而根植於老百姓內心深處的好的文藝作品才能百看不厭,成為經典。
在電腦、手機普及,抖音盛行,網絡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仍然喜歡觀看電影,因為它沒有追劇的困擾,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呈現出完整的故事情節。當然,偶爾也會光顧影城去享受一下輕鬆愉悅的假日時光。影城裡的條件真好。一流的內飾、優雅的環境,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能給觀眾帶來非常奢華的盛宴。近兩年就連續觀看了《戰狼2》《我不是藥神》《童年周恩來》等多部影片。尤其是影片《長津湖》,場面壯觀震撼,情節扣人心弦,非常真實地再現了抗美援朝史詩一樣的壯舉,影片也充分詮釋了「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來」這一國之良策的深遠影響。
優秀的藝術作品能豐富觀眾內心情感,托舉精神境界。但願我們的國產影片能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經典之作,啟迪心智,給人們帶來恆久的溫暖和美好的感動。[1]
作者簡介
丁文書,現為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