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果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皺果莧(學名:Amaranthus viridis L.)莧科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有不顯明稜角,稍有分枝,綠色或帶紫色。葉片卵形、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頂端尖凹或凹缺,少數圓鈍,有1芒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全緣或微呈波狀緣;種子近球形,直徑約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具薄且銳的環狀邊緣。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原產熱帶非洲,廣泛分布在兩半球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生在房屋附近的雜草地上或田野間。
嫩莖葉可作野菜食用,也可作飼料;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的功效。
- 中文學名:皺果莧
- 拉丁學名:Amaranthus viridis L.
- 別 稱:綠莧,野莧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石竹目
- 科:莧科
- 屬:莧屬
- 分布區域:原產熱帶美洲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有不顯明稜角,稍有分枝,綠色或帶紫色。葉片卵形、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9厘米,寬2。5-6厘米,頂端尖凹或凹缺,少數圓鈍,有1芒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全緣或微呈波狀緣;葉柄長3-6厘米,綠色或帶紫紅色。[1]
圓錐花序頂生,長6-12厘米,寬1。5-3厘米,有分枝,由穗狀花序形成,圓柱形,細長,直立,頂生花穗比側生者長;總花梗長2-2。5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不及1毫米,頂端具凸尖;花被片矩圓形或寬倒披針形,長1。2-1。5毫米,內曲,頂端急尖,背部有1綠色隆起中脈;雄蕊比花被片短;柱頭3或2。胞果扁球形,直徑約2毫米,綠色,不裂,極皺縮,超出花被片。種子近球形,直徑約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具薄且銳的環狀邊緣。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藥用,具清熱解毒、利尿止痛的功效。皺果莧有滋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尿止痛的功效。種子及全草也可藥用。
營養:據測定,每100克皺果莧含有蛋白質2.8克、核黃素0.12毫克、鎂119毫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2.8克、VC47毫克、膳食纖維2克。鮮莖葉中含粗蛋白質5%。
食用:皺果莧採集時間在春、夏季,其食用部位主要是幼苗和嫩莖葉。經沸水燙後,用清水浸泡片刻後可炒食、涼拌、做湯或曬乾菜。嫩莖葉可做蔬菜,稍老一些可用於製作「小豆腐」。食用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
觀賞:皺果莧是以觀葉為主的植物,可吊盆栽植,還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
飼用:皺果莧的莖、葉比較柔軟,營養價值較高,是豬的優良青綠多汁飼料,生餵、熟餵均可。皺果莧產草量高:年畝產2-3萬千克;營養成分含量高,每千克飼草的營養成分含量是每千克普通玉米籽實所含營養成分的2-3倍;適應性廣、適口性好,適於牛、羊、馬、兔、鵝、鴨、鳥及魚類水產等多種畜禽食用。
物種危害
皺果莧是菜地和秋旱作物田間的雜草,危害玉米、大豆、棉花、薄荷、甘薯等。種子產量高,壽命長,傳播方式多樣,可伴隨自然界的風力、水力,以及人類或動物傳播,到達草坪則成為雜草害,到作物和蔬菜地則影響其產量。這是由於它們比土著種耐寒耐旱,在生長期間需水少,生長速度更快,在土壤肥力瘠薄的地區也能生長良好,其成體植株具有很強的抗逆性,葉量大、多分枝、生物產量高,這些特性使得這些外來種獲得了競爭優勢,占據了土著種不能利用的生態位,從而成功入侵。
生長環境
皺果莧是喜溫暖植物,喜光性很強,生在房屋附近的雜草地上或田野間。生育期要求充足的光照。皺果莧耐乾旱、耐瘠薄、耐酸性土壤,也耐鹽鹼,但怕澇、怕霜凍,對土壤肥力消耗大,在水肥充足的條件下才能獲得高產。
分布範圍
產中國東北、華北、陝西、華東、江西、華南、雲南。原產熱帶非洲,廣泛分布在兩半球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栽培技術
整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水和保水條件良好、雜草較少的地塊為宜。整地做到深、勻、平、細、優,要求土壤細碎,沒有坷垃,確保其出苗整齊健壯。一般每畝(667平方米,下同)施有機肥2000千克、三元複合肥30千克作基肥。播種前機械滅草,以使出苗整齊,防止缺苗、斷壟現象出現。
播種:皺果莧的種子在播種前攤曬1-2天,確保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北方地區應在4月中旬左右播種,播種量每畝250克左右。播種方式可以條播,也可以撒播,條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10厘米。播深1-2厘米。播後要反覆鎮壓2-3遍,便於保墒。
肥水:在肥水充足的條件下,皺果莧具有鮮、嫩、綠的優良特性,因此要保證營養生長期及時補充水和肥。除了施足基肥外,要進行多次追肥。2葉期時進行第1次追肥,每畝施草木灰25-30千克、硫酸銨4-5千克。追肥後,進行第1次淺培土;苗高15-20厘米時進行第2次追肥和第2次培土;以後每採收1次立即追肥1次。苗期做到乾旱就要適當灌水保苗,以後儘量減少灌溉,防止灌水後排水不暢而爛根。苗期灌水做到順溝灌水,不宜大水漫灌。
採收:皺果莧是可分批多次採收的葉菜。播種後40-50天開始採收。第1次挑收,以後每次用刀割取嫩葉即可。當株高達50-60厘米時,即可刈割,留茬高5厘米,因成熟期不一致,應分批採收籽粒,當有70%-80%成熟時可一次性採收。
留種:留種的皺果莧只是在採收時間拔除部分植株,種株不進行採收。開花結籽成熟後割取花序,晾乾脫粒精選,貯存備用。春、秋季播種的莧菜都可留種。
病蟲防治
發生病害時要及時防治,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在播種前進行土壤處理或用藥拌種,確保出苗前或幼苗期發生螻蛄和地老虎蟲害;播種後也可用敵百蟲等拌毒餌進行毒殺。為防治白粉病,可於發病初期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連噴3次。在莖基部易出現青枯病,要及時採用8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噴灑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危害,可用40%樂果1 00倍液噴霧防治。
防治方法
- 要嚴把進口檢疫關,防止外來有害植物入境,要謹慎引種並加強對引進的外國物種的管理。
- 研究其可利用的一面,積極開發,變害為寶。不少外來入侵植物,也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例如,皺果莧可作為蔬菜食用,也可作為豬、雞的飼料,如果能積極開發利用可將其變廢為寶,具有一舉兩得之效。
- 要採用多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對那些已經產生危害的種類進行控制,將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可採用人工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控制。人工物理法主要為以人工拔除、火燒等方式進行清除。化學法主要是施用化學藥劑治理,如施用除草劑等。但這種方法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雜草抗藥性,並且在防除外來植物時,化學農藥也往往殺滅了許多本地植物。生物法主要包括兩種途徑,一是從外來有害植物的原產地引進食性專一的天敵將有害植物的種群密度控制在生態和經濟危害水平之下。包括引進病原體、昆蟲等來控制外來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