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鯽

來自 水產養殖 的圖片

中文名:白鯽

外文名: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 Temminck et Schlegel

原 名:河內鯽、

大孤鯽、日本鯽等

原產地:日本琵琶湖

引進時間:1976年

得名緣由:體色銀白

主 食:浮游植物和底棲動物

白鯽 (學名 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 Temminck et Schlegel)是淡水可釣魚的一種鯉科。又稱「日本河內鯽」、「源五郎鯽」或大孤鯽、大阪鯽。體型較大,高而側扁,前背部隆起較明顯。頭稍小,尾柄細長,色銀白。雜食性,生長快,四齡體重可達0.75千克以上。原產日本琵琶湖,1976年引進我國。其體色銀白,故名「白鯽」,民間簡稱鯽魚[1]

白鯽簡介

白鯽也稱「日本河內鯽」、「源五郎鯽」。淡水可釣魚的一種。鯉科。1897年日本大阪府河內郡漁民將其池養馴化。1959年後我國台灣、香港、廣東先後引進,江蘇、浙江、湖北、安徽、山東、上海等地均有養殖。在運輸、換塘、育苗過程中,逸入自然水面。

現長江、富春江、鄱陽湖、巢湖、太湖等水域均有自然繁殖;經與野生鯽魚雜交,已產生新一代鯽魚品種。垂釣時,採用沉底釣法和拖釣法,立鈎效果好於臥鈎,動物性釣餌好於植物性釣餌。吃鈎率高,已成為我國淡水主要可釣魚之一 。

白鯽外形特徵

白鯽體型大,最大可達五斤,高而側扁,其背部隆起較明顯,似駝背,頭稍小,尾柄較細長,體色銀白。鰓耙較多達102~120,腸管為體長5.6倍,雌雄比例為1:1。白鯽雜食性,主要食浮游植物和底棲動物等。白鯽生長速度比本地鯽魚快1倍~2倍,二齡左右性成熟,產粘性卵。

白鯽屬中上層魚類,冬季能攝食生長。由於白鯽生活於水體中上層,因而易捕撈。做搭配魚混養,每畝投放春片六十尾,當年可達0.7~1斤,可獲得單產40~50斤,單養產可獲得800多斤,是一種成長快、經濟效益高的優質魚類。

白鯽生活習性

白鯽與其它鯽魚一樣,是中、下層魚類,大部分時間生活於水域中、下層,其適應性較強,對水溫、水質的變化抵抗能力較大,即使溶氧降低到0.3毫克/升時也不會引起死亡,因其鰓上器官較發達,通常離水後,在低溫條件下仍能存活數小時 。

白鯽適應性

白鯽適應性強,耐寒、耐高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養殖成本低,它與白鰱吃相似的餌料,但售價比白鰱高60%以上。

白鯽人工繁殖

親魚培育選擇2齡~3齡、體重0.5千克以上的雌魚和2齡、體重0.25千克以上的雄魚作親魚。親魚池面積以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水深1米~1.2米為宜。放魚前7天~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千克~75千克干塘消毒;放魚前4天~5天,每667平方米魚池施有機肥300千克~500千克作基肥。親魚入池培育一般從春季水溫升至10℃以上時開始,每667平方米放親魚200千克左右。投餌以米糠、麩皮等精飼料為主,每天上、下午各1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3%~5%,以投餵後2小時內吃完為度。施肥以人、畜糞為主,3天~5天施1次,每667平方米施150千克~200千克糞肥。具體施肥量根據水質和肥料情況而定,以保持水體透明度35厘米為宜。

產卵孵化產卵池從幾十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均可,視生產規模而定,水深以1米左右為宜。產卵池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千克~75千克干塘消毒。魚巢可用質地軟、分枝多、不易腐爛、表面光滑、不含毒素的棕櫚皮、柳樹根等製作。魚巢要紮成束,系在竹竿上,做成環式或筏式。春末夏初,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將親魚移入產卵池,加水至剛好可見魚的背鰭,使魚貼底遊動,曬背2小時~4小時後再灌水,以促其產卵。傍晚將魚巢放入產卵池中,翌日早晨魚便會在其上產卵。在產卵高峰期,取出已着卵魚巢,補放新魚巢。每100千克親魚放魚巢40個~60個,放入水面以下,但又不要觸泥為好。

孵化培育池以面積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水深1米~1.2米為宜。魚卵下池前7天~10天清塘消毒,方法同親魚池消毒。魚巢着卵後將其輕輕移入孵化池中,固定在水面下10厘米左右,如遇水溫下降至15℃時,應向深處下沉,但不能放在泥底上。每667平方米水面入卵量可控制在30萬粒左右,以保持魚苗密度在15萬尾上下。水溫在20℃~24℃時,受精卵可在45小時~48小時內孵化。

魚苗培育魚苗出膜前1天施入基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糞200千克~30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供魚苗攝食。魚苗出膜後3天~5天能平游時,將魚巢輕輕取出,開始投餵餌料。前2天投餵蛋黃,每10萬尾魚苗餵1個。將蛋黃揉細帶水潑喂,每天餵1次~2次。以後餵豆漿,每天餵2次~3次,每667平方米餵黃豆0.7千克~0.8千克(出漿12千克~13千克)。每隔1天~2天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糞水50千克~80千克,使池水肥度穩定,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為宜。當魚苗長到2厘米左右時,改投餵麩皮、米糠等精飼料,每天每萬尾魚苗投餵2千克~3千克飼料。魚苗長到2.5厘米~3厘米時,即可將其投放到成魚池中飼養。

白鯽成魚飼養

放養密度要適當白鯽的成魚飼養可用隔年魚種,也可用當年魚苗,但苗種的放養密度必須適當,若放養密度過大,起水白鯽的個體重達不到150克以上商品規格,若密度過稀又浪費了水體與飼料,魚產量也低。實踐證明,在一般混合飼料餵養條件下,冬末春初每667平方米放尾重10克~15克的隔年魚種1500尾~2000尾,6月初再補入3厘米左右的當年魚苗3000尾,年底可每667平方米產成魚300千克、尾重10克~15克的魚種2000尾以上;若每667平方米放當年頭批培育出來的魚苗3000尾~4000尾,也能獲得每667平方米產成魚250千克~300千克的好收成。如果飼料的質量提高(蛋白質含量達20%以上),不僅尾重可長到200克以上,而且產量也能達到400千克左右。

混養魚類要選好白鯽與草食性魚類(如草魚、團頭魴)的混養效果最好,因為其糞便與殘渣富含有機碎屑並可轉化成浮游生物,正好供白鯽攝食。為了充分發揮水域的生產潛力,還應混養少量的鰱、鱅、鯉魚,但這幾種魚的合計產量以不越過魚塘總產量的15%~20%為宜。在投餌時,應注意先投草料,再投顆粒飼料或粉狀飼料,以免草食性魚類來搶食精料。 飼料、肥料要充足白鯽是雜食性魚類,故要施足基肥,及時追肥,培育足夠天然飼料促魚攝食。同時要投餵米糠、麩皮等精飼料,以滿足白鯽快長的需要。

白鯽烹飪

原料:白鯽魚1條(約500克),薑絲、青紅椒絲、紅蔥頭片、香菜段、鮮醬油、花生油各適量。 1、白鯽宰殺、洗淨、擦乾水分,隨手抹點鹽在魚身上,然後將魚放一長盤中。 2、把魚放入開水鍋里蒸熟,潷出湯汁(若湯汁少可保留),放上薑絲、青紅椒絲、紅蔥頭片、香菜段;將燒開的花生油趁熱澆在魚身上,隨即淋上鮮醬油即可。 1、鯽魚洗淨,刮淨腹內黑膜,濾干水; 2、冬瓜去瓤留皮,洗淨,切厚片; 3、拍裂一小塊姜,熱鍋,用姜塊在鍋上擦一遍,放兩湯匙油,待油六成熱下白鯽,兩面煎至微黃; 4、 將6碗水倒入寬口瓦煲煮沸,放入煎好的鯽魚和薑片,再次燒開,滾10分鐘,下冬瓜片,轉中小火煲30分鐘,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原料:鯽魚,花生油,料酒,碘鹽,蔥,蒜,姜,雞精(味精也可),香菜丁,花椒(如果口味淡的話,可以不用)。 1、鯽魚處理一下,(不必醃製,那樣肉質就不嫩了,會發硬的) 姜切末、蒜拍碎成蓉,蔥切成蔥花兒; 2、炒鍋粒放上油,燒熱,放上花椒炸出香味~不要只有鍋底有油,用鍋鏟推開儘量使鍋內各處都有油; 3、放鯽魚略煎一下,正反面都要稍微煎,要注意火候; 4、待煎到魚肉變紅色後,倒入1碗半的水,此時可放入薑末和蒜蓉,加少量料酒入內,可去腥味; 5、加點醋,蓋上鍋蓋,大火煮沸後文火再燉20分鐘。湯就成奶白的了。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就再放2碗水,燉1小時左右,這樣魚肉都溶到湯里了,味道更美! 6、關火,加適量鹽和雞精,用餘溫再燉2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最後撒上蔥花和香菜丁,就可以出鍋了。

白鯽幾種養殖技術

白鯽魚肉味細嫩,養殖方法較普及,繁殖率高、產孵率高、養殖範圍廣,可在池塘、水庫、湖泊、網箱等地養殖。現介紹幾種養殖方法: 根據池塘生產力適量投放苗種,不施肥、不投餌,1~3年後起捕商品魚。一般池塘產量達100~200千克/公頃,許多池塘產量達400~500千克/公頃。 在無有機肥流入、營養元素少、透明度高的貯水池,通過施肥,促使浮游生物繁殖,以其為餌料來養殖白鯽。按每公頃施用95千克硝銨,16千克過磷酸鈣,投入118千克白鯽苗種,年產量可達500千克/公頃;若按每公頃施用3.5噸干雞糞,投入125千克白鯽苗種,年產量曾達到820千克/公頃。

在營養元素豐富的貯水池,按每公頃投放190千克白鯽苗種,投餵75千克蠶蛹,230千克麥麩、160千克米糠,白鯽產量曾達1900千克/公頃,鯉魚230千克/公頃,頜須魚和蝦類80千克/公頃,總產量2210千克/公頃;在無有機肥流入營養元素缺乏的貯水池,按每公頃投放60千克白鯽苗種,投餵600千克蠶蛹、600千克麥麩,白鯽產量可達600千克/公頃,鯉魚和頜須魚類150千克/公頃,總產量750千克/公頃。 按每公頃投放375千克白鯽苗種,50千克鯉魚苗種,再投入10噸醬油粕、4噸蠶蛹的池塘,白鯽產量可達3300千克/公頃,鯉魚500千克/公頃;在按每公頃投入310千克白鯽苗種、60千克鯉魚苗種,施用300千克雞糞,投餵600千克蠶蛹、4噸米糠、300千克配合飼料的池塘,白鯽產量曾達1900千克/公頃,鯉魚1300千克/公頃。

白鯽夏花成活率

白鯽夏花價格比較高,養殖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要提高白鯽夏花成活率,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1)徹底清塘 清塘分二次進行,效果較為理想,一是配合清塘乾池時畝施生石灰100千克化漿全塘潑灑殺菌消毒改良底質;二是池塘回水至1米時用漂白粉和尿素結合使用。具體方法是:先潑灑尿素,過24小時再潑灑漂白粉。5分鐘後野雜魚表現不安,30分鐘後野雜魚全部中毒死亡。20天以後即可放魚苗。

(2)適當培肥水質 白鯽夏花魚種保持了鯽魚食性廣的特點,並能兼食部分浮游生物,根據它的食性,在魚苗下塘前一周,畝施充分發酵腐熟的牛糞150千克培肥水質,讓池水達到油綠色或褐綠色,使水體中有豐富的天然餌料,肥水下塘是提高白鯽夏花成活率的成功經驗。

具體方法是:魚苗運輸到塘口後,選擇池塘上風口,先把尼龍袋放入池塘水中輕輕轉動15分鐘,待袋中水溫與池塘水溫基本達到一致後再放苗。放苗時人站在水中沿塘邊緩緩放入,雙腳平移後行,注意不要踩死魚苗。

(1)合理密度 白鯽魚苗性格溫和,搶食較差,不宜與其它鯽魚混養。主養魚種一般畝放養3厘米白鯽夏花8000尾,搭配鰱魚夏花200尾。水溫穩定在15℃以上時放苗,如水溫不穩定會影響白鯽攝食強度,導致成活率不高。

(2)飼養 最初投餵豆漿,每天每畝用黃豆6千克,黃豆每天晚上先用水浸泡,以豆瓣脹滿為度,磨漿時水和黃豆要同時加入,最好每萬尾魚苗用2.5萬單位土黴素0.01千克定期加入水中預防疾病。每天投餵豆漿2次,時間分別為上午10時,下午4時,潑灑時全池均勻潑灑,儘量保證分布在池塘各處的魚苗均可獲取餌料。經過15天的強化培育,白鯽夏花可達5厘米以上。 魚苗下塘時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以後隨着魚苗逐漸長大每隔3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30厘米,加水時進水口要用密網片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及時撈除蛙卵,注意觀察水色變化和魚苗的吃食活動情況,以便決定投餌量、是否加水等。 白鯽(5張) 白鯽夏花魚種階段以預防為主,平時每10天用生石灰5千克/畝全池潑灑消毒,對錨頭鰠、指環蟲等寄生蟲病害的發生,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5:2)合劑0.7毫克/升濃度或90%晶體敵百蟲稀釋成溶液0.3毫克/升的濃度全塘潑灑,療效較好。

參考來源

  1. 白鯽, 水產養殖,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