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挼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挼仁,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PrinsepiaunifloraBatal.的核仁。
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日,安神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眦烂多泪,
昏暗羞明,夜寐不安。[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蕤仁
拼音名:Ruí Rén
英文名:Hedge Prinsepia Nut
别名:蕤核、蕤子、白挼仁、棫仁、美仁子、单花扁核木、蕤李子、山桃、小马茹子、蕤核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出处
出自
- 1.陶弘景:蕤核,今从北方来,云出彭城间。形如乌豆,大圆而扁,有文理,状似胡桃,
今人皆合壳用为分两,此乃应破取仁秤之,医方惟以疗眼。
- 2.《蜀本草》:《图经》云,蕤核树生叶细似构杞而狭长,花白,
干附茎生,紫赤色,大如五味子,茎多细刺,六月熟。今出雍州。五月、六月采,日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的核仁。
=采收和储藏
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
单花扁核木 灌木,高达1-2m。茎多分枝,树皮红褐色或棕褐色,幼枝灰绿色或灰褐色,
具较细短刺或叶腋有短刺。单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具短柄;叶片狭长椭圆形至条状披针形,
长2-5.5cm,宽6-8m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或近基部全缘。花两性;
单生或3朵簇生;萼筒杯状,5裂;花瓣5,白色;雄蕊10,2轮,花丝很短,
花药黄色;子房上位,花柱侧生,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熟时紫黑色,
直径8-12mm,被蜡质白粉,萼片宿存;核扁卵形,有网状花纹。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100m的山坡、河谷等处的稀疏灌丛中或干旱沙丘上。
性状
性状鉴别
果核呈扁心脏形或扁卵形,两侧略不对称,长7-10mm,宽6-8mm厚3-5mm。
表面浅棕色至暗棕色,有深色的网状沟纹,常有棕褐色果肉残留。
质坚硬,敲开果核后,可见种子为扁平的类圆形或心脏形,
长6-7mm,宽约5mm,厚约2mm,种皮红棕色,膜质,两面有深色纵脉纹3-5条,
尖端侧有淡色短种脐,圆端有合点,两者之间有深色种脊;子叶白色肥厚,油质,气无,味微苦。
以浅棕色、颗粒饱满肥厚、表面纹理清楚者为佳。
显微鉴别
- 内果皮横切面:由多层排列紧密的石细胞组成,石细胞多为长圆形,
长条形,少数类圆形,直径14-130μm,壁极厚,孔沟明显,中部常成环状断裂,偶有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 种皮横切面:种皮外表皮为3-4列棕色细胞,有时可见壁孔,
其下为数列颓废的薄壁细胞,种皮的内表皮为1列无色大型薄壁细胞,外胚乳颓废,内胚乳1列,含油滴。
化学成分
种子含水分10.36%,灰分1.72%,蛋白质3.53%,脂肪7.57%,纤维56.91%。种仁含油脂36%。幼枝含氰(cyanogen)。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或敲去内果皮取种仁用。
性味
甘;寒;无毒
归经
肝;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散热;养肝明目;安神。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眦烂多泪;夜寐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去油研膏点眼;或煎水洗。[2]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