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堊系 |
白堊系,是指白堊紀形成的地層,地層分為下、上兩個統。其間有一強烈的造山運動,因此兩統區分也較明顯。在中國除西藏、新疆、台灣等地有海相沉積外,其餘地區白堊系均為陸相。
簡介
白堊系
陸相白堊系的範圍和性質與侏羅系大致相似。按沉積環境可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火山活動帶,含有大量火山岩和雜色沉積礦產有石油、油頁岩、石膏等。伴隨着劇烈的造山運動所岩系;西部為鮮紅色粗砂礫紅層堆積,屬凹陷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等),不含火山岩。生成的火成岩活動,形成了許多具有經濟價值的重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白堊紀是中國一個主要成礦時代(在中國東部尤其如此)。
評價
白堊紀—古近紀時期,氣候持續乾旱炎熱,山間盆地型河流沖洪積-濱湖相紅色含膏鹽粗碎屑建造發育良好,生物化石十分稀少,白堊紀與古近系及系內各統分界標誌均模糊不清,難以劃分。有鑑於此,《四川省岩石地層》通過地層清理,將川西高原區內不整合覆於古生界—侏羅系不同時代地層之上,前人在不同地區相繼創建的 「熱魯組」、 「昌宗組」、「紅土坡組」和 「熱當壩組」等山間盆地或斷陷盆地型紅色磨拉石建造,一併統稱之為 「熱魯組」,並將其形成時限統歸屬為晚白堊世—古近紀。在此基礎上,根據相關地層產出層位及所含生物化石,特別是古植物和古孢粉化石資料的綜合歸納與對比分析結果,初步認為,局限分布於西傾山地層小區的熱當壩組與廣泛散布於其他地層區劃內的熱魯組,雖同屬紅層,然在生物組合特徵上卻存在着明顯的差異,由生物標誌指示的形成時代應分別為晚白堊世和古近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