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有两个颜色(临清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生命只有两个颜色》是中国当代作家临清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生命只有两个颜色
我以为,生命只有两个颜色:白与黑——白昼的真实,夜晚的浓黑!
而我们一直以姹紫嫣红而自许。
眼前,是那看起来真实而坚固的红墙绿瓦,满布了茂盛的植物,紫叶灰茎,郁郁葱葱,看起来真有不可断绝之势,而其实不过是纸做的。过了一秋,又不知如何境况了呢。终究只是浮光而已。
而人,每天就伴随这些飘忽的一切,又怎能不被浮光填满!
真是近朱者赤吧,正是这无数的姹紫嫣红统治了我们的目光,使我们也最终,成为了短暂的嫣红姹紫,瞬间即逝!
午后,阳光正浓,我偷得片刻悠闲,伫立窗前。
窗外正有茂盛青松挺拔而立,光影迁移,有的袒露在阳光里,明媚,热烈;有的笼罩在阴影里,低沉,肃穆;有的是凭地而起的树影,安静,沉郁……而放眼看去,这个世界都被包裹在这个光影世界中!
我忽然在想,等光厌倦了,收回了他的光芒,就是我们的黑夜了;当光在黑暗中不耐,穿越而出,展现万物,落影为凭之时,就是白昼了。
而,我们的一天,就这样被一场光与影的追逐游戏所统治!
疲于奔命的人类,并由此制定出生存的光影法则:白天碌碌,是生命的全部;夜色沉沉,为生命清场。
只是没有人追问,在这场黑与白的棋局中,为之奔命的白昼究竟价值几何?更无人看清,所有围绕光影旋转的一切,而最终也只是浮光掠影而已。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舞厅里那个捕捉五彩光影的小男孩,他伸出的手掌,不停的追逐,而捉到的却总是虚无,他专注而迷惑的眼睛,一直深刻在我的脑海中,今日,他成了现代文明人的真实写照!
看马可、波罗纪念馆中的图片,我被一张古老生活的照片所打动:那时,靠用煤炭烧饭做菜,炭火熊熊,蒸腾热烈,两三家人围炉而坐,简单的菜,简单的凳子,没有餐桌,没有精致可人的餐具,没有金碧辉煌的墙壁,只有一堵无彩的墙,一堆黑色的炭,而他们的眼中也只有一碗饭,也似乎只需要一碗饭!
他们,吃得心无旁骛,而又其乐融融——生活除了争取这一碗饭以外,就是最大程度地享受自由和悠闲,那样的简单和单纯就那样深深打动了我……
我忽然在想,这样的生活难道真的是落后吗?我却觉得那样的简单只抵生活深处,毫无半点虚饰!
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只是粗茶淡饭,不追求奢华的装饰,不注重毫无意义的装点,生活,就是一碗饭;而现代人呢,求的不仅仅是一碗饭,还有精致考究的餐具,还有华丽的餐厅,还有一尘不染的琉璃华彩,灯火通明的富丽堂皇……
追求的,太多太多了,为了这些,用了白天还不够,还要夜晚,还要生命的全部,只是,谁又能说,这其实不就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吗?
而,透过五彩霓虹,灯停影熄,颜色,还只是那个颜色;人,还是那个人。
华丽的包裹,是人类给予自己的最沉重的负荷!
并且,我不觉得物质的进步就是文明的进步——若人类因为这些奔腾不息的物质追求,挤兑了精神的空间,还是进步吗?若因为这些无尽欲望的自我满足,挤兑了人间的温情和淳朴,还是进步吗?
仿佛,穿着流光异彩之服的戏子,却丢失了自我的角色和身份,在一场冗长无聊的演出中耗尽生命之光。这,又有多少价值呢!
欲望的眼,开的太多,不是人类的福祉。
一碗饭式的活着,和山珍海味式的活着,本无区别!
层出不穷的物质进步,却一步步将人类引领进欲望的深渊!
有人评论着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存在价值,说:科学家帮助人类进步,文学家不过是做些无聊的纸上谈兵,可有可无!
而我却不认同,真正的文学家的使命是帮助人类找寻精神的家园,让人间变得有情和多情;而科学家是进步了人类的生活,但物质的进步决不等同精神的前进,如果将人类引领进欲望的深渊,如果因物质的争夺让人间多了冷漠和疏远,这,又有多少意义呢?
我一点也不觉得内心冷酷的先进外星人,就比先人高尚,一点也不!
记得,《圣经》里说:我见日光下所做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这话,我信!
回看自己庸俗忙碌的人生,深深被一种莫名的悲伤和无奈席卷着:耗在白光里已是人生全部。夜晚,也只为明日的白昼休养身心而已——明知,这样的生存,只是浮光掠影,形如,飞舞在路边的尘埃,终将褪色的霓彩,过眼即忘的无聊演出……
而黑夜,本是我们的精神故乡,而决不仅仅只是身体的故乡!
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多年前一直不懂这句诗的意味,在这个光影迁移的午后,忽有所悟。
奔走的白昼,辛苦的辗转,于是,上帝把美好安宁的黑夜赐予人类,只为人类在夜晚的沙漏中涤荡尘埃,洗尽铅华,给自己一个灵魂的故乡。而人类呢,却把代表精神栖所的夜晚,清场为零,交给虚无的睡眠,只为了继续明日的无聊光影;也有多少人把黑夜挂上华灯、霓虹,照彻黑夜,强留虚假的光明……从此,他们精神的夜晚就这样被挤兑,被倾轧,被沦陷!
黑夜的眼睛,是用来观心,观宇宙,观流年,而不是为了观白昼,观浮光的啊!
黑夜,本是生命中最坚实最温存的土壤,最精粹最纯净的生命泉水,最自由最酣畅的灵魂飞行,只是,我们却用来逃离和抛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