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观的殊途同归(王国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现代生态观的殊途同归》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国华的散文。
作品欣赏
现代生态观的殊途同归
贾平凹小说中丰富的动物形象,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构成了一个生态世界。在这个生态世界里,一方面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真实的生态关系,另一方面作者也用自己的生态观念,为这个世界制定了规则。“当代动物叙事不遗余力地在探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内在错综复杂的情感逻辑关系,自然也最易引起人们关注的目光,并更加易于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激发公众与社会普泛意识的情感共鸣。”而贾平凹的生态观念,似乎并不为动物叙事研究者所推崇。有学者认为是从短篇小说《鸽子》开始,贾平凹开始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意识,动物才作为生命主题进入了他的伦理视域。但是,“在贾平凹那里‘生命意识’更多的是中国传统佛家思想中的轮回、因果报应观念的再版,而不是现代科学基础上注重动物的感觉、内在价值或生理特征的‘生命观念’。这种神秘主义的视角使他远离了‘去魅’为特征的现代伦理关照下的生命意识。”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小说中的佛观念和各种魔幻色彩,《土门》《怀念狼》等具有警示作用的生态文本才会黯然失色。
诚然,贾平凹小说中多受到传统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也确实存在着许多神秘主义的描写。在《古炉》中作者就写过关于人与动物间因果报应的故事:一个病人靠喝黄鼠狼血来治病,背上反而生了黄鼠狼头这么大的脓疮,最后不治而亡。小说中也有一些迷信的风俗和说法,例如早上起来看见蜘蛛说明当天将有大事发生,猫头鹰代表着死亡,狼过村代表要涨水等。《古炉》中老人将吃剩的牛头埋葬也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原始崇拜。尽管小说中的一些动物叙事是非科学的,但确实真实反映了农村的生活,因此从这一点上再来理解的话那些“迷信”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传统生态伦理难道真的与现代生态观念完全格格不入吗?其实贾平凹小说中所体现的传统生态伦理与他自身的生命体验不无关系。“我甚至产生过我为什么生着为人呢,若是别的,譬如一块石头,一棵树多好。这种意识曾一度很强烈,我看石头和树都好像是人变的,将凡是有过生命的万物视为一致,就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他的小说也充分反应着这种“万物皆灵”的生命意识。小说《商州》中的人物“秃子”就曾经有过“庄周梦蝶”的体验和感受;《古炉》中与动物为伍的男孩“狗尿台”更是够切身体会各种动物、植物甚至是一块丑石的内心情感。
“万物皆灵”的生命意识,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以动物为神灵,人类为它们祭祀,将它们刻画成图腾,而图腾的出现就意味着这一族的人将图腾中的动物视为祖先。“人与动物的亲属关系实质就是一种最简单朴素的原始艺术萌芽的元素之一。”而现代科学证明人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并非无稽之谈,自达尔文进化论产生,“原始人并不认为自己处于自然等级中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权地位上。所有生命形式都有亲族关系似乎是神话思维的一个普遍预设……自然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生命的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中并没有被赋予突出的地位。他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部分,但他在任何方面都具有同样的宗教尊严。人与动物、植物都处于同一层次上。”从这个层面讲传统的生态伦理与现代生态观念并不相悖。现代生态观念要求人们用科学的角度来探索动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动物的真实感受,要求人类不再以“人”的视角揣测动物,而要站在动物的立场上。但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利用科学去客观地了解动物,也始终无法脱离人的主观意识。
作者简介
王国华,品诗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