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7月18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7月18日) |
王士元(英語:William S.-Y. Wang,1933年-),出生於上海,中國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簡介
畢業後在IBM研究中心裡作有關俄語翻英語的機器翻譯方面的研究,後來更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語言分析的工作。之後他回到他的母校密西根大學教了一年書,後轉到俄亥俄州立大學,在那裡成立語言學系和東亞語言學係並且擔任這兩系的系主任。獲得台灣大學中文系和人類學系所頒發的榮譽教授頭銜,並且於1966年到加州柏克萊大學擔任教授,到1994年退休為止。他於1973年創辦了語言學領域很重要的一個國際性出版物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國語言學報》)並任主編。他以創立著名的“詞彙擴散理論”而在國際語言學界享有盛譽,曾被選為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首屆會長(1992-1993)。從1995年到2005年在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工作,而後轉到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他在這兩所大學裡主要研究語言起源和演化、神經語言學等。
職務
台灣中研院院士、趙元任中國語言學中心主任、《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主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研究部語言學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語言實驗室研究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語言工程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語言信息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科技大學兼任教授、蘭州大學兼任教授、南開大學兼任教授、雲南大學兼任教授。
研究方向
早年側重英語聲學語音學,但他卻是最早從漢語出發對生成語法做出貢獻的語言學家之一,尤以他對漢語體標記及合併與省略的句法分析(1965,1967a),以及他為探索聲調所提出的「辨異成份系統」為著(1967b)。 他很早就發現了電腦對語言研究的巨大潛力。這促使它建立了漢語語言學的動態參考書目(1970),並為構擬「歷史音系」而建立了最早的資料庫之一(1970)。 接下來幾年,很快與生成語法的研究方向道別,轉向語言變異和語言演化的課題。其「詞彙擴散理論」激發許多學者循其方向近行諸多語言的分析,如:英德、瑞典、藏緬語、達羅毗荼等諸語。其中也包括兒童語言(1997)。以致於促進了「型態句法變化」的研究,更因為觀查到語言裡「文白層次」的「雙向擴散」而豐富充實(1993)。 近30年來深入探索語言演化的方法和觀念等等議題,尤其著眼於中國語言民族史,把人類學、遺傳學、語言學的研究發現融匯貫通。利用個種電腦模型區別語言變話中的「傳遞效應」、「語言符號和語序」如何演變、「雙語接觸」如何影響「語言轉變」等問題。
主要著作
2000年《語言的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7年《語言、語音與技術》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2013年《演化語言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年《語言、演化與大腦》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關著作
2013年《大江東去:王士元教授八十歲賀壽文集》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2014年《拉波夫與王士元的對話》北京: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