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军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军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55年9月
甘肃兰州
国籍 中国
职业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军志,男,汉族,甘肃省兰州人,195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于1982年和198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赴日本国三重大学医学部留学,199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从事生物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评价研究,历任生化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2001年6月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1]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

个人简介

王军志先后主持"863计划""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等22项国家级、省部级有关生物技术目标产品质量研究项目。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和《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2部专著。负责完成了中日政府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国家1035工程重点项目)。 2010年11月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药品检验总所副所长、研究员。 2013年1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军志荣获白求恩奖章。 主持国家863、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23项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50篇,其中Nature Structure、Lancet、Vaccine等SCI收录论文31篇;专利授权5项。主编《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培养博士硕士25名,博士后2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2项、第二完成人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获200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卫生部评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

学术贡献

一、建立了科学的生物制品质量检测体系 引进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模式和理念,建立了我国生物制品批签发质量审核体系。按照国家要求将所有上市的疫苗及血液制品的纳入批签发管理,使我国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与WHO的标准要求相一致。该体系在2005年WHO专家组检查中获得满分。作为批签发国家授权签字人,严把质量关,保证每年约4000余批产品的审核签发。

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1、在SARS 事件中牵头组织完成了灭活疫苗、诊断试剂、干扰素喷雾剂等的质量研究和应急检验任务。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禽流感疫苗和诊断试剂标准化项目,建立的H5N1病毒抗原检测标准品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的40余个网络试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安徽泗县甲肝疫苗、广州百易丙种球蛋白、江西丙种球蛋白、上海甲氨蝶呤和大连金港安迪狂犬疫苗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事件中,负责组织力量科学攻关,牵头制定了应急检验技术方案,及时找到事件原因,为国家妥善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3、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后,作为国家联防联控专家委员会疫苗组成员和疫苗应急检验的负责人,组织力量紧急开展科学攻关,建立了疫苗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和新方法,成功应用于甲流疫苗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WHO 标准品未能及时发放的情况下,创建了疫苗质量控制关键指标血凝素的替代检测方法和临时参比品,保证了临床试验的及早进行,为我国甲流疫苗在全世界率先获得批准、用于大规模人群接种、保障我国60周年国庆庆典和遏制疫情蔓延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军志

三、通过扩大国际合作促进生物制品标准与国际接轨

建立了与WHO、英国生物制品国家检定所、德国生物制品国家检定所、加拿大生物制品研究中心、美国药典会等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启动了多项国际合作课题。负责完成的禽流感疫苗抗体国际标准物质研究于2008年通过了WHO专家委员会审查。多次应WHO邀请作为咨询专家和技术指南起草专家参加生物制品标准制订的会议,促进了我国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四、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1、先后主持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检测技术平台的研究"等22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建立了符合国际水准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先进的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和国家标准物质等,保证了上市生物技术药物的质量,促进了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健康发展。该成果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8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2、负责中-日两国政府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的建设。建立了符合国际GLP规范体系,在国家推行GLP规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在GLP条件下开展生物制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系统完成了SARS、艾滋病毒DNA疫苗等30余种新生物技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解决了该类产品临床前免疫毒理评价的技术难题。该成果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培养博士 6名,硕士18名,均已成长为药检系统的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学术论著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载24篇。主编《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与质量控制》第一版2002;第二版2007科学出版社;主编《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2008 人民卫生出版社。合著学术专著5部。

获奖情况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 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 "。2008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