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貓也知孤獨(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貓也知孤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貓也知孤獨》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貓也知孤獨

兒子家養了一隻小貓,最近小貓經常犯錯。今天把桌上的花瓶弄倒,明天把衛生紙撕爛,後天又把水杯打碎。每天主人回來,屋裡一片狼藉。為此,小貓沒少挨打。但打了也白打,小貓似乎不長記性,過不了幾天,又會故態重萌。

小貓剛來時並不這樣。剛剛出生一個月就來到陌生的環境。沒有媽媽的呵護,沒有同胞的相伴。驚恐的眼睛,稚嫩的叫聲,纖弱的身姿,一副可憐楚楚的樣子。儘管主人家非常愛它,給它買了洋氣的貓籠,可口的貓糧,只要一有時間,就抱着它,摟在懷裡。但是,主人並不能因它而生存,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學,只好把小可憐留在家裡。寵物嗎,再寵也不過是個玩物。沒有人得知小貓留在家裡的情形,即便是知道,也沒有人去顧及這一點。每天晚上,才是小貓最開心的時刻。主人們一回來,只要開鎖的聲音一響,小貓就會跑到門邊,不管是誰回來,它都要在你面前又蹦又跳,撒嬌地往你身上躥,眼神里充滿着喜悅和興奮。當你坐下的時候,它會緊緊挨着你,依偎在你身旁,像是一個眷戀大人的嬰兒。它望着你,灰色的眼睛裡總是閃爍着不安和膽怯。每當主人心情鬱悶無聊時,它會走上來擦你的腿腳,讓你撫摸,以此表示對你安慰。如果你抱着它睡在腿上時。它會發出呼嚕聲,表示我幸福極了。如果你開冰箱時,它會跟着過來盯着,那意思是我饞了。如果它蜷身睡着,你叫它名字不理不睬,只把尾梢晃動,那是它告訴你:「我聽見了,請別再打擾我。」每當你離開的時候,就會緊緊跟着你,似乎知道家裡又只剩它一個,獨自去承受一整天的孤獨,那時候,它會顯得特別的沮喪,眼神里流露出無限的黯淡。

小貓就是在這種日子裡一點點長大 。六個月的它,相當於人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不知從哪天開始,小貓的個性開始張揚。它不再是那個小鳥依人的樣子,不再跟着主人的後面屁顛屁顛地跑。主人回來了,它既不興奮,也不冷落。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旁若無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從它的眼睛裡可以看出自信和從容。雖然它還是一副乖乖的樣子,可等主人們一走,它就立刻就開始「造反」,盡顯它頑皮的本性。

我知道,小貓這是憤怒了。因孤獨而憤怒,因憤怒而失落,因失落而無助。「造反」不過是它宣洩的一種方式。因為它不會說話。

我忽然記起佛羅伊德的一句話:動物,都有被擁抱的渴望,都有一種吸吮的需求。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

由小貓的孤獨,我想到了人類的孤獨。

當今的中國,有數以千萬計的父母為了生活得更好一點,把自己年幼的孩子留在家裡,遠赴他鄉去打拚。那些年幼的孩子們,儘管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照顧,但從小失去父愛、母愛,失去溫馨的氛圍,內心的孤獨感是何等的強烈。他們內心對擁抱的渴望有又誰能夠理解。陪伴他們的是日復一日的等待和期盼,山崖上的一勾冷月和空屋子裡的一盞昏燈,就是他們成長的最好夥伴。不是做父母的心很,是走出去,賺大錢的欲望迫使他們忍痛割愛。但誰能想到孩子們心靈的孤獨感該由誰來填塞。不是有很多的實例,父母把錢掙回來了,可孩子們卻走歪道了。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實。

由此,我又想到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們。父母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分手,最後痛苦的結果只能由無辜的孩子們去承受。縱然,也有父母離異的孩子成材的事跡,可那只能算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孩子們患抑鬱症的原因,或遺傳,或疾病,但很大比例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它的危害,遠遠大於家境貧寒,生活艱苦對孩子們的傷害。孤獨,正在吞噬着一個個無助的生命,正摧殘着一個個年幼的花朵們。

佛洛依德說過:「為了克服孤獨與無能為力感,個人便產生了放棄個性的衝動。」缺少管束,缺少擁抱,缺少陪伴,在孤獨中長大的孩子,最後的結果就是使孩子們的心變冷、變硬。他們把孤獨假設成為敵人,他們試圖以江湖的英雄氣概去征服它、戰勝它,因而,他們變得暴力,戾氣,變得不再相信世界,他們以特有的幼稚的做法來報復孤獨,最後換回來的是可能是更加長久的孤獨。

按照《易經》萬物相通的說法,人類和動物,和自然界有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動物的某些行為中,都蘊含着人的行為內涵。人類害怕孤獨,動物也害怕孤獨。孤獨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折磨,特別是弱小的生命,情感的飢餓比機體的飢餓更為可怕。人類可以用語言表達,動物卻不能和人類交流。因此,就更需要更多的關注。[1]

作者簡介

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