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提斯鴨嘴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特提斯鴨嘴龍屬(屬名:Tethyshadros)是鴨嘴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義大利。
發現與命名
特提斯鴨嘴龍的正模標本(編號SC 57021)是一個幾乎完整、但遭到損傷破碎的骨骼。根據骨頭中的成長環,顯示這個化石的死亡年齡為5到6歲[1]。化石發現於義大利東北部的的里雅斯特省,發現於一處接近海洋的古老採石場,屬於利布爾尼亞組(Liburnia Formation),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馬斯垂克階,約7100萬到7000萬年前。
在1994年,一名古生物學學生Tiziana Brazzatti發現這個化石,當時位在一個直徑17公尺的大型石灰岩岩塊內。經過長時間的挖掘過程,在1999年4月才將這個岩塊挖出,但是化石被挖掘過程所破壞。在挖出岩塊的過程中,總共挖出約300公噸的岩石。之後經過2800小時的清理化石工作,包含以甲酸溶解周圍的石灰岩塊、以樹脂包含骨頭化石,直到2000年12月才清理完畢。除了正模標本以外,還發現六個其他標本。這些標本目前存放在的里雅斯特自然歷史博物館(Museo Civico di Storia Naturale di Trieste)。
模式種是島嶼特提斯鴨嘴龍(T. insularis),是在2009年由義大利古動物學家Fabio Marco Dalla Vecchia所敘述、命名。屬名意為「特提斯洋的鴨嘴龍」,而種名在拉丁文意為「島嶼」,因為化石發現處在白堊紀晚期位於特提斯洋的一個島嶼上。
敘述
特提斯鴨嘴龍的頭顱骨相當長,正模標本的頭顱骨長47.5公分,高18.5公分。牠們的頸部、尾巴則相對地較短,後肢長,尤其是脛骨。根據特提斯鴨嘴龍的後肢比例、較少的手指,顯示牠們是種善於奔跑的二足恐龍。
特提斯鴨嘴龍的身長約4公尺,體重估計值約350公斤,是種相當小型的鴨嘴龍類。Dalla Vecchia推測,這是由於島嶼環境隔離而造成的島嶼侏儒化。在白堊紀時期,歐洲是由許多島嶼所構成,而特提斯鴨嘴龍的化石發現處,當時屬於一個名為亞得里亞-第拿里島(Adriatic-Dinaric Island)的較大型島嶼上。其他因島嶼環境而造成的白堊紀侏儒恐龍,包含蜥腳類的馬扎爾龍、鴨嘴龍類的沼澤龍,牠們生存於白堊紀馬斯垂克階的哈提格島(Haţeg Island),位於現在的羅馬尼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