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牧犊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牧犊子(约公元前五、四世纪),是战国时期齐国琴家。

时齐国有处士泯宣,五十而无妻,因于郊外见雄雉挟雌而飞,不觉意动心悲,仰天而叹:“大圣在天,恩及草木鸟兽,而我独不获。”于是作歌:“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飞于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牧犊子深以为悼,故取其意作琴曲《雉朝飞》[1]。 《雉朝飞》在琴之界历代古琴谱库中收录超过四十部琴谱都有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撰辑的《神奇秘谱》中。

《雉朝飞》寓意深刻,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汉代的蔡邕在其撰述的《琴操》中,将《雉朝飞操》与《歧山操》、《履霜操》、《龟山操》、《猗兰操》等古操列为“十二操”之一。历代琴谱多将《雉朝飞》、《龟山操》、《猗兰操》等曲一齐收录[2]

宋代朱文长编著的《琴史》中将“沐犊子”作为代表性琴人收录其中。《五知斋琴谱》甚至将“牧犊子”列入“历代圣贤名录”。明代徐青山在其著名的古琴美学著作《溪山琴况》中,提到“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对《雉朝飞》极为推崇。

有關故事

詩經》中曾以雉之朝飛作為愛情生活的象徵。琴曲繼承的主題,流傳著兩個不同的故事。

一:衛女為愛而殉情,她的褓母在其墓前奏起她生前撫弄的琴,忽然見到兩隻雉鳥雙雙飛去。(楊雄《琴清英》)

二:牧犢子晚年過著遊牧生活,至暮年仍是孤身獨活,他見到雉鳥都是成雙成對地飛翔,心生羨慕,卻又倍覺自己孤獨淒涼,繼而傷心地唱出:"雉朝飛兮鳴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我獨傷兮未有室,時將暮兮可奈何?"(晉崔豹《古今注》)[3]

參考资料

  1. 牧犊子(历史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www.yueqixuexi.com. [2019-04-03]. 
  2. 古琴乐曲谱 第八级《雉朝飞》陈长林打谱. www.yueqixuexi.com. 2018-06-04 [2019-04-03]. 
  3. 雉朝飛. 華人百科. [20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