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亲的茶杯(施训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的茶杯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父亲的茶杯》中国当代作家施训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茶杯

父亲在世时,喜欢喝茶。这茶在今天是没有人会看上眼的,起先都是母亲带着我们采摘林场不要的大茶叶子自制,后来买十几元钱一斤的老粗茶。尽管不是好茶,在父亲看来,却是一种享受。对茶没有讲究,对泡茶的杯子同样不计较。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茶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儿时,父亲每次喝茶,就从碗橱里取出一只粗瓷大碗。倒些许开水,取些粗茶,静止一会,待粗茶泡开,再将大碗倒满水,那茶汁竟全部溢出。父亲便坐在桌旁,边吹边喝,很是享受。喝到大半,便开始续水。如此反复,直到没有一丝茶的颜色,才连茶带水一起倒去。

出于好奇,曾喝过父亲泡的茶,苦之不能进嘴,连连吐口水。用粗瓷大碗作茶杯,并非父亲的独创,邻人及亲戚也多如此,那作茶杯的碗也不固定,随便拿出一个即可泡茶。

生活条件逐年改善,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罐头成了一种时尚礼物。有人发现,那玻璃瓶子竟可以用来作茶杯。

父亲的茶杯也从粗瓷大碗换成了罐头瓶,一样的操作,依然是先向罐头瓶里倒点水,将粗茶放入,待茶叶泡开再注满水。父亲用手扶着瓶颈,用嘴轻轻地吹,连续几下,才喝一口。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刚一碰便烫了手,抽手时竟带倒了瓶子滚到地上摔碎了。父亲并没有责骂我,倒是很急切地看我可烫到了。 父亲将碎了的罐头瓶扫进铁锹运到竹林里,重新拿来一个作茶杯。此后,竟自制了一个杯套,不过是一只补了许多补丁的洗净的厚袜子,兜住瓶身,摸着再不烫手了。也知道了父亲那轻轻地吹气,是在尝试水温,更明白了喝茶是急不得的。

尽管如此,还是时常打碎,因为总有不小心的时候。

刚走上工作岗位那年,为了庆祝教师节,单位发了一个印了字的茶杯,是双层塑料的。因是上班后的第一份小福利,心中有点小激动,便当作礼物送给了父亲。

父亲接过我送给他的茶杯,甚是欢喜,自此,无论在家还是出门,必是泡一杯粗茶捧在手里。

一天,周末回家,见父亲一个人坐在大桌旁抽香烟,眉头紧锁,一副很不开心地的样子。若是往常,父亲必是手捧茶杯迎在门口。我便喊了一声“大,我回来了。”父亲只是“噢”便没了下文,便一口接一口地抽香烟。父亲的举动让我费解,自我考上师范后便没有纷争,何来不悦?

我便出门寻母亲,刚迈步,母亲跨了进来,“妈妈,我回来了。”“老窝子回来了。”“我大今天怎么了?” 从母亲的口中得知了父亲生气的缘由,竟是这个茶杯惹的祸。姐姐在县城工地打工,外女生日到了,父亲和母亲坐车上城吃饭。父亲一如往常,早早地拿出茶杯,泡了一杯粗茶捧在手里坐车去城里。路上,上来一位老者,见父亲手捧着一个印有字的茶杯,竟说父亲的茶杯是不是捡来的,还说他有一个同样的茶杯丢了。父亲很是生气,便说:“我这茶杯,是我儿子的。”

原来那老者是位退休教师,与我一样,在教师节前收到了这么个小福利。他并不知道我父亲的儿子也是教师,也有同样的一个杯子。

父亲的回答,让老教师不悦,便起了争执。后来,车上有相熟的人替我父亲作证,才化解了这场小误会引起的矛盾。但父亲却很是生气,认为那老者仗着自己有点文化欺他这个文盲,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搞清了缘由,我哈哈大笑,说“大,您平常不是总教育我不要与人斗气吗?今天这是怎么了?”

父亲的话让我终身难忘,“老窝子,我并不是与他斗气。我只是在想那天出门时人家都知道我是你父亲,便不会有这样的事了。”

我知道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满足父亲的期望。后来,每到周末回家。父亲总乐呵呵地说:“我儿子名声大了,就是不一样,到哪别人都认得我是某老师的父亲。”这个茶杯,也只摆在书几上,再没带出家门。

父亲用得最好的茶杯,是流行至今的钢化玻璃杯,也是单位发的节日礼物。既保温又不烫手,父亲很是欢喜,时常在农闲时节,手捧着茶杯在门前逗步,遇见熟人便会诉说这茶杯的来历。其实,父亲喝茶是假,自豪才是真。

只是没用多长时间,一向硬朗的父亲却病倒了,一病就再也没能好起来。父亲离世后,他所钟爱的几个茶杯都还摆放在书几上。

如今,家里摆放着各色茶杯,都是各种纪念的赠品,有些还值些钱,大多包装还完好无损,竟成了一种摆设。若是父亲还在,必是有他喜欢的。

[1]

作者简介

施训洋,庐江县庐城镇罗埠学校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