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爆肚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爆肚冯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爆肚冯,是一間北京小吃店,创立于光绪年间。

历史

光绪年间,山东陵县人冯立山来京,在北京后门桥创立爆肚冯,专营爆肚[1]光绪末年,经太监推荐,爆肚冯成为清宫御膳房专用肚子的特供店。及清帝逊位,专供取消,为维持生计,第二代传人冯金河将店址迁至前门外廊房二条,与爆肚马、烫面饺马等五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为“小六国饭店”。1957年公私合营之后,“爆肚冯”等被并进门框胡同的同羲馆饭馆,其他摊位被并进大栅栏西口的国营茶馆。合营后的同羲馆由原先各家的传人负责各种小吃的制作,成为各界人士继续品尝真正北京风味小吃的重要场所。[2]2001年爆肚冯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并获得北京申奥清真烹饪技术大赛金奖和个人金牌。2004年爆肚冯的“肚仁三品”被原国家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国名菜”。[3]

品牌由來

清朝末年,山東廚人馮天傑自臨清來京,即在東安門大街擺攤賣爆肚,因其做工精細,人送外號爆肚馮,後因整治市容,同其它業主一起遷移至金魚胡同西口路南的八旗演兵場,即日後的東安市場,繼續經營。

三十年代,馮天傑的次子馮金生十三歲隨父學徒,十六歲接替其父經營爆肚馮,數十寒暑,他潛心鑽研,終使馮家爆肚具有了明顯特色。首先刀法不同,我家爆肚明顯寬大,只有這樣才能表現爆肚的脆嫩,同時,該家的調料配方與眾不同,是爆肚專用調料,和涮肉調料大有區別,涮肉調料味道濃厚,我家爆肚調料味道清爽,它能有效除去肚的不良氣味,表現肚味的清香,同時又不影響肚的鮮味,受到客人的好評,營業額迅速上升,於是在東安市場原址開了一家正規的爆肚餐廳,並用其名的後兩個字“金生”為這個店起了一個正式的字號“ 金生隆 ”。

馮金生治店精細,不僅爆肚有明顯特色,店堂佈置和餐具的選用都追求高檔,凡金屬製品均請人以紫銅定作,打上爆肚馮字號,凡磁器均精製細磁,筷子用非洲烏木,裝筷子的容器竟用一個康熙磁質筆筒,餐桌上盛辣椒油一律用銀製小勺。在東安市場裡開著這樣的店,足以使爆肚登上大雅。當時政界名人那中堂(那仝),地下共產黨員張學思,企業界的孫孚凌,文化界名人李德倫,劉白羽,演藝界名人於是之,馬連良,裘盛榮,譚富英,李桂雲等都是金生隆的常客。甚至住在民族文化宮對面的馬連良在家請客都要從東安市場端金生隆的爆肚,當時客人到齊,馬先生指著一桌涼透的爆肚對客人說:“這是金生隆的爆肚,涼透了也照樣塊塊脆嫩”。

參考文獻

  1. 李瑞. 爆肚冯:搬迁中苦撑北京小吃(图)_中国网. 中国网. [2019-10-10]. 
  2. 京华时报. “爆肚冯”传人冯广聚安葬--时政--人民网. politics.people.com.cn. [2019-10-10]. 
  3. 肖芬. 爆肚冯老字号—演绎餐饮历史. 中国广播网.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