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青枯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煙草青枯病
煙草青枯病又稱黏液病、煙瘟、半邊瘋,是由青枯雷爾氏桿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煙草上的病害。煙草青枯病是典型的維管束病害,根、莖、葉各部均可受害,最典型的症狀是枯萎。
煙草青枯病的分布介於北緯45°至南緯45°之間,其通常發生條件為:①平均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②平均生長季節不少於6個月;③北半球1、7月份的平均溫度分別不低於10℃與21℃,南半球1、7月份的平均溫度分別不低於21℃與10℃;④年平均溫度不超過23℃。
針對煙草青枯病的防治技術,中國國內外學者研究從化學、生物、農業措施等方面防控,均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培育良種為最佳方法,環保友好,對土壤無污染,也無農殘超標等問題,但還沒有選育出較好的抗病優良品種。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煙草青枯病
外文名: Tobacco bacterial wilt
別 名: 黏液病、煙瘟、半邊瘋
為害植物: 煙草
病 原: 青枯雷爾氏桿菌
為害部位: 根、莖、葉
分布及危害
煙草青枯病在中國的分布較為廣泛,根據1989-1991 年16 個產煙省(自治區) (除台灣省外) 生產上青枯病造成危害的損失調查顯示,除了吉林和黑龍江外的長江流域及其南方煙區該病害普遍發生。已經成為威脅世界煙草生產的一大毀滅性病害。近幾年來,煙草青枯病雖未在煙區大面積流行,但局部地區發病依然相當嚴重,經常與煙草黑脛病、根結線蟲病混合發生,嚴重時可導致全田煙草枯死,給煙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了嚴重產量損失的有廣西、廣東、福建、湖南以及及安徽省的皖南煙區,依據皖南煙葉公司2006年的分析調查顯示,當年的危害面積達到520. 2 hm2 ,由此造成的損失高達2 938 438. 13 元,2008年安徽煙區青枯病直接經濟損失388.6萬元,2008 年全國 16 個省病蟲害調查結果顯示:青枯病的發生面積為 74.70 萬畝,產量損失為 763.93 萬千克,經濟損失高達 11522.15 萬元,是僅次於病毒病和黑脛病的第三大病害。[1]
煙草青枯病症狀
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南、台灣均有發生,近年河南、陝西、山東、遼寧也有發現。初發病時,病株多向一側枯萎,拔出後可見發病的一側支根變黑腐爛,
末顯症的一例根系大部分正常。有的先在葉片支脈間局部葉肉產生病變,莖上出現長形黑色條斑,有的條斑擴展到病株頂部或枯萎的葉柄上。發病中期全部葉片萎蔫,條斑表皮變黑腐爛,根部也變黑腐爛,橫剖病莖用力擠壓切口,從導管溢出黃白色菌膿,病株莖和葉脈導管變黑。後病菌侵入髓部,莖髓部呈蜂窩狀或全部腐爛形成空腔,僅留木質部。[2]
病因
病原物為青枯病假單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 (Smith) Smith]。菌體杆狀,兩端鈍圓,大小為0.9~2×0.5~0.8(微米),具有1~3根鞭毛,多數單極生,偶有兩極生,無內生孢子,無莢膜,為好氣性細菌,革蘭染色陰性反應。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小圓形,表面潤滑有乳光,在反射光下呈白色,後變赭色,是病菌分泌的一種水溶性黑色素所致。病菌生長溫度範圍為18~37℃,最適溫度為30~35℃,致死溫度為52℃10分鐘,生長的酸鹼度範圍為pH 4~8,最適為pH值為6.6。該菌保存在培養基上很快失去生活力,若加入消毒礦物油可保持生活力及毒力達16年。若保存在無菌水內,可存活一年以上。病菌在病株殘體中存活7個月,但遇乾燥條件,則很快死亡。在不同的土壤中存活期變化很大,有的很短,有的長達25年。沾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2天後全部死亡。
國外對青枯病假單胞菌的選擇性培養基、噬菌體、血清學、細菌素、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及質粒等研究較多,發現其質粒可作為遺傳載體。青枯菌變異較大,分為不同的小種,生物型、血清型、噬菌體型及細菌素型,現已鑑別出5個小種和5個生物型。除小種3與生物型Ⅱ基本等同外,其他小種和生物型之間無對應關係。生物型Ⅰ主要分布在美洲,美國只有生物型Ⅰ;亞洲以生物型Ⅲ為主,生物型Ⅱ、Ⅳ、Ⅴ也有發生;中國報道有生物型Ⅱ、Ⅲ、Ⅳ、Ⅴ。侵染煙草的菌株為小種1和生物型Ⅰ、Ⅲ、Ⅳ,在自然條件下青枯病假單胞菌易產生無毒突變體,其生物型也發生變化。在同一地區和同一寄主上可以分離到不同的生物型菌株。
青枯病假單胞菌普遍具有產細菌素的能力及對細菌素的敏感性。從不同地區和不同品種所獲菌株間對細菌素的敏感性有顯著差異,但產細菌素的能力差異不顯著。不同生物型及反應型菌株間產細菌素能力及對細菌素敏感性均無顯著差異。來源相同的菌株間的拮抗作用常比來源不同的菌株間的拮抗作用強。
青枯病菌寄主範圍很廣,可侵染茄科、豆科、蓼科、紫草科、鳳仙花科以及旋花科的甘薯等44科220多種植物。除煙草外,還嚴重為害番茄、花生及馬鈴薯等,但不為害禾本科及麻類等植物。
煙草品種對青枯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種植感病品種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據報道G28、Nc89、G140等品種在美國都高抗青枯病,其抗性均來自TI448A。目前中國生產中推廣的烤煙品種基本不抗青枯病。種植感病品種時,高溫(30℃以上)和高濕(90%以上的相對濕度)是青枯病流行的主要氣候條件。低溫多雨或高溫乾旱都不能滿足病害發生與流行。發病適宜溫度是30~35℃。因此,在中國南方煙區發病重易於流行。[3]
發病條件及流行規律
青枯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遺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也能在各種生長着的寄主體內及根際越冬。青枯病的主要初次侵染來源是土壤、病殘組織和肥料中的病菌。這些病原菌由排灌水、流水、帶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人畜以及生產工具帶菌傳播。
青枯病菌在一般條件下是從根部傷口侵入,不能從氣孔侵入。因此,在煙草移栽造成的根傷口或團棵、旺長期根快速生長時因農事操作造成的根傷口有利於青枯病菌的侵入。這些時期應對根部進行藥劑保護。
煙草青枯病是高溫高濕型病害。低溫高濕或高溫乾旱都不能使病害發生和流行。發病最適宜的溫度為30~35℃。濕度是影響該病發病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雨量多濕度大,病害發展快,為害重,相反雨量少,濕度低,病害發展受抑制,為害相對較輕。暴風雨或久旱後遇暴風雨或時雨時晴的悶熱天氣更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往往易於造成該病的大發生[2]。
不同土壤類型青枯病的發病程度差異較大。一般情況下,水田煙發病較輕,旱地煙發病較重,土質粘重易板結或土壤含沙量過高都易誘發病害,沙壤土發病較輕。通常地勢高的煙地發病較輕,地勢低的煙地發病較重,低洼積水處更重,田塊的入水口或流水經過處也較重。另外,青枯病在偏酸性的土壤發病稍重,在鹼性土壤上發病較輕。
移栽期對青枯病的發生也有影響。一般移栽期早,可使成熟採收期避開發病盛期,造成的損失較小,反之損失較大。
土壤肥力和肥料種類、數量都對青枯病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土壤肥力過大或氮肥過多,易造成煙株營養不協調,生長過於幼嫩,貪青晚熟,降低了煙株自身的抗病性,往往導致該病嚴重流行。硝態氮對煙草生長有利,銨態氮對煙草生長不利,所以施用銨態氮的地塊發病也較重。硼肥是煙株維管束髮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煙草生長過程中缺硼,會導致維管束髮育不良,頂芽萎縮,植株不壯,易受為害。
由於各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所以,青枯病在各地區的發生消長態勢存在很大差異。青枯病呈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始病期逐漸提早、為害程度逐漸加重的趨勢。如福建、廣東、廣西東部4月上旬或更早可見發病,6月初或更早進入盛發期;湖南、江西、安徽(南部)等省,最早可在5月上旬開始發病,在7月份以後進入盛發期。同一省區平原與山區發病時期也不同,山區比平原發病稍晚一些。[4]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選用抗青枯病的品種 如夏抗1號、夏抗3號、Cokerl76、Va707、Va770、Nc89、Nc2326、台煙、抵字101、G80、TT6、K394、C411、貝爾93、萊姆森、柯克316、柯克319等。
(2)、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
(3)、早播早栽,發病高峰躲過雨季可減少受害。
(4)、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不要用病株漚肥。注意增施硼肥。氮肥提倡用硝態氮,不用氨態氮。
(5)、加強管理,田問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後用生石灰消毒病穴。採用高畦栽培,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6)、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微粒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灌根時,每株用對好的藥液400-500m1,隔10天1次,連灌2-3次。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