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点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点穴
点穴diǎn xué又称打穴,打穴有七种:斫、戳、拍、擒、拿、撞、闭,点穴法中以指点啄为最常见,又有一指点、二指点,撮指点等等。
原文名 Acupressure,diǎn xué

点穴(按摩手法)根据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人体相关穴位上产生一定的反映的原理,是用拳、指、肘、等骨梢之强固点来按压人体上的某些穴位,从而达到按摩的效果。

点穴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医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用手进行点,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的气血畅通,促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 的一种方法。因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所以叫做“点穴疗法”。[1]

简介

点穴的手法分为平揉法、压放法、皮肤点打法、经络循按法、五行联用法等五种基本手法。此外,还有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四肢摇运法等及其他辅助手法。

平揉法

平揉法是指平而揉之之意。所谓平,即不许偏斜,保持适当的水平。“揉”是按着摩的动作,是“按劲”和“摩劲”两者互相结合的动作。按劲是重手按住肌肉不动,摩劲是轻手摩着皮肤不停;不动为静属阴,不停为动履阳。而揉是“按”、“摩”结合的发挥,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 平揉法的具体操作是:术者的中指端点在患者的穴位上,继从拇指端抵中指内侧第一指关节,再以食指与无名指紧压中指第一指关节的外侧,以作辅助中指之势,便于中指的操作。然后,用中指端在穴位上,作圆卷形的平揉,含有按、摩两者之意。因而,揉的指端面,应陷入穴位皮肤之下,这样揉动,就可以不离开皮肤。平揉1个圆圈为l次,一般以50-100次为标准。而次数的增减,应随着病情来决定。

太极点穴原图链接

压放法

压放法是在穴位上进行的一种手法,“压”是向下压位;“放”是往上放开,互相对立,又互相结合的动作。 在平揉法操作完毕时,仍以中指端在原穴位上,向着穴位的深部下压,使指端在穴位的皮肤水平之下,压下即放,放后再压,一压一放为1次,一般以50-100次为标准。其次数的增减,仍须结合病情来决定。

皮肤点打法

皮肤点打法,仍是以中指端进行操作,先把中指提起,离开皮肤约一、二寸远,再将中指端对准穴位中心,向下点打。在点打的时候,要把劲提位,似有弹性。这样,点打的指力,点在皮肤表层,不致使打的重要不平衡。一打一提为1次。点打的次数,仍以100次为标准。而点打的轻重,同样要依据病情来决定。至于点打的速度,一般点打都是快手法。因为快了能够产生热,这就相当于艾灸的作用了。

皮肤点打法能够强壮机能,对于虚弱症极为有效。如小儿麻痹症,每个穴位都不可缺少点打法。失血症用隐白穴,也必须有点打法才能发挥止血的作用。 皮肤点打法的重点,主要在皮肤的表层,因而,对一般风寒感冒等病症,效验颇佳。对皮肤瘙痒,收效更为显著。

总之,皮肤点打法常与前两种手法配合并用。但对一般皮肤病和荨麻疹等可以单独使用。对湿疹需要配合平揉手法。热性病少用,便秘者禁忌。

经结循按法

循按法是以中指或拇指,在点过的经穴和它的经络线上或揉、或压、或点,往返的进行为之循按。例如,合谷为大肠经穴,为了加强本经的作用,就在会谷穴至肩髃穴之间,选择数穴,往返的揉、或压、或点。另外,有经络循推补泻以及循按辅助手法,搓捻、压按、摩擦等法,以便临床酌情配合选用。

循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依据经络分布和循行的关系,一般用于风湿性疼痛和麻痹性机能障碍。在操作的次数与部位方面,须根据患者的病情范围,进行局部性循按,或全身性循按,以5-8次或更多一些的适宜。手法的配合,须结合病情来选择,并不是把全部循按法都用上。

循按法的轻、重、快、慢,也须根据患者病势轻重及新久,并结合体质强弱和胖瘦,灵活掌握,自可达到循按预期之效。

五行联用法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互关系,即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按五脏之五行所属(肝与胆属木,心与小肠属火,脾与胃属土,肺与大肠属金,肾与膀胱属水),五脏所主(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肺主气,脾主肌肉)等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与内部五脏部位是一致的。心、肺在上,与气血在肢体浅层相一致;肝、肾在下,与筋骨在肢体深层相一致;脾、胃在中,与肌肉在气血筋骨之间相一致。五行联用法,就是按照上述的理论,分为如下。

五行联用法的名称 (l)骨压放;(2)筋振颤;(3)肌肉左右揉;(4)血脉摩推;(5)皮肤点打。 因为这五种手法是配合五个俞穴,即井、俞、经、合连续操作。所以,称为五行联用法。[2]

注意事项

  • 1.患者精神极度紧张或极度疲劳的时候,应休息30分钟。这样,就可缓解紧张,恢复疲劳,有利于点穴的疗效。
  • 2.在患者饭后和饭前,不能用重手法。否则,容易使患者趋于疲劳。饭后点穴,须相隔30分钟。
  • 3.患者过饥过饱,不点穴,否则有害。
  • 4.患者在惊恐、愤怒时,禁忌点穴。
  • 5. 凡是远路而来的患者,须休息15分钟,再给点穴。遇到急救,可以灵活运用。

全面了解点穴疗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