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鼠(于坚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灰鼠》是诗人于坚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不请自来的小坏蛋

在我房间里建立了据点

神出鬼没 从来不打照面

晚上在电视里看到你的大名

和唐老鸭并列 方知你是明星

我再也不得安宁了

灰鼠已来到我的房间

像是一个瘤子 已长在我身体内部

多次去医院透视 什么也没有查出

我的馒头被锯掉一半

我的大米有可疑的黑斑

到底作案者是谁

我开始小心翼翼 竖耳谛听

听听衣柜听听地板

我当然搜到那细小而坚硬的声音

可我无法断定

你小子是在咬我心爱的衬衣

还是在啃外公留给我的古玩

你总是轻溜溜地走动

似乎出于对我的关心

从前外祖母也喜欢如此

在深夜 悄悄下床 关好风中的窗子

你在蛋糕上跳舞 在药片上撒尿

把我的好书咬得百孔千疮

但毕竟你不知道什么会响 什么不会

于是撞翻瓷器 又跳过某个高度

居然造成一回地震

吓得我从梦中逃出 踮起脚尖

又不能勃然大怒

还必须干得比你更轻

从床头摸到书架 担心着被你听见

似乎你正在写作 不能打扰

我比你笨拙 终于撞倒了椅子

我惶惶然东张西望 显得心中有愧

其实你小子或许已酣然睡去

喝了牛奶 换了一个套间

你在暗处 转动着两粒黑豆似的眼珠

看见我又大又笨 一丝不挂 毫无风度

你发现我在夜里的样子

你保持沉默 这一点和父亲不同

这种品德 使我深觉难堪

我终于不能忍受 乱敲乱捅

找决定彻底搜查 把你逮捕 处死

但一看到周围这些庞大无比的家俱

那些隐藏在无数什物中的掩体

我就心烦意乱 茫然失措

只好放弃行动

外面都以为我独处一室

必定神清思静 潜心学问

其实我担惊受怕 避免出门

一下班就匆匆回家

一进门就打开柜子 打开箱子

检查那个不露声色的家伙

又干了些什么勾当

作者简介

于坚,男,1954年8月8日,出生于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80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1]

于坚幼时因病致弱听,14岁辍学。16岁“文革”时期,学校停课,国家分配进入工厂当工人9年。16岁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20岁开始涂鸦写诗,25岁首发作品。

1983年与同学发起银杏文学社出版《银杏》。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1985年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1986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2]

著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台北)、《作为事件的诗歌》(荷兰语版)、《飞行》(西班牙语版)、《棕皮手记》、《云南这边》、《于坚的诗》、文集《棕皮手记》、《元创造》(诗集,2006年比利时根特大学出版)。

于坚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散文创作也令人瞩目,从上世纪90年代的《棕皮手记》到近年的《相遇了几分钟》,于坚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另一种言说方式:睿智、博学、平易、多言。《陇上行》和《印度记》,是他近两年的散文代表作,不但保持了早期散文那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特点,还强化了在历史话语中发现日常性的特点。于坚的散文题材广泛,语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将口语和书面语交替使用,使得他的叙述和描写,在体验和经验、现实和历史之间来回巡游、自由穿梭,堪称当代散文精品。

他的生活依旧保持着普通人的一般水平,他并没有从文学中获得财富。在云南昆明,每天上午写作,不超过2000字,在静静的写作中,于坚却坚守着风起云涌的80年代理想主义在他身上的烙印。于坚、韩东拉起大旗的《他们》和非非、莽汉、《倾向》、海上诗群一起,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