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薊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灰薊 |
中文學名:灰薊 拉丁學名:Cirsium griseu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屬:薊屬 |
灰薊(學名:Cirsium griseum),是我國的特有植物。分布貴州(東部)、四川(南部)及雲南(北部)。生于山谷或山坡草地,海拔2800-3000米。
基本內容
- 中文名: 灰薊
- 界: 植物界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亞科: 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亞族: 飛廉亞族 Carduinae
- 學名: Cirsium griseum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亞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科: 菊科 Compositae
- 族: 菜薊族 Cynareae
- 屬: 薊屬 Cirsium
形態特徵
- 整體
多年生草本,高0.5-1米,有塊根,塊根紡錘狀或蘿蔔狀,直徑達1.5厘米。
- 莖
莖直立,通常分枝,全部莖枝被稠密的多細胞長節毛並混生蛛絲毛,接頭狀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的絨毛。
- 葉
下部和中部莖葉全形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羽狀深裂或幾全裂,長12-16厘米,寬6.5-8厘米,或更大,基部耳狀擴大抱莖;側裂片4-7對,長三角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有針刺,基部兩側或僅一側邊緣有一個三角形刺齒或無刺齒,全部裂片或刺齒頂端有長針刺,針刺長3-13毫米,邊緣針刺緣毛狀,長1-1.5毫米;向上的葉與中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常針刺化。全部葉質地堅硬,兩面異色,上面淡綠色,被稠密的貼伏針刺,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密厚的絨毛。
- 花
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總狀或總狀傘房花序。總苞寬鍾狀,直徑3.5厘米,被稀疏蛛絲毛。總苞片7層,鑷合狀排列或至少不形成明顯的覆瓦狀排列,外層與中層鑽狀長卵形或鑽狀長橢圓形,長1-2厘米,鑽狀部分長8-13毫米;內層及最內層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2.5厘米,寬1.5-2毫米。小花白色、黃白色,極少紫色,花冠長2厘米,細管部長9毫米,檐部長1.1厘米,不等5深裂。
- 果
瘦果壓扁,楔狀倒披針形,頂端斜截形,長5毫米,寬2.5毫米。冠毛淺褐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長冠毛狀,長2厘米。
花果期
花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800-3000 米。
分布範圍
分布貴州(東部)、四川(南部)及雲南(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東川。
主要價值
- 藥用價值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灰薊的根工全草。
【藥名】灰薊
【別名】大薊
【漢語拼音】hui j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sium griseum Levl.[C. botryodes Pe-trak.]
【功效】清熱;涼血;調經
【科屬分類】菊科
【主治】月經不調;衄血;尿血;水火燙傷
【生態環境】生于海參拔2800-3000m的山谷或山坡草叢中。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片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1]
【性味】味苦;性涼
【出處】《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
- ↑ 灰薊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百度網, 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