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激情飛揚憶軍中(二)(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激情飛揚憶軍中(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激情飛揚憶軍中(二)》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激情飛揚憶軍中(二)

我們在老連隊王排長的帶領下,三十四個新兵乘一輛解放牌大卡車前往三連。三連駐在離城區大約五十多公里的花吐古拉公社所在地。三月的科爾沁草原,寒風冽冽,坐在敞篷車上,北風拂面,如針扎一般。我們只好背對着前進的方向,看着汽車在草原上行駛,公路兩傍是枯黃沒有樹葉的楊樹,片片葦子,在風中搖曳,此時生出從未有過的淒涼與壯美。

大約過了兩個小時,從不遠處傳來鑼鼓聲。隨聲望去,在草叢中,有一片帳篷。王排長告訴我們,這就是我們的連隊。在老連隊大門口,老兵們整齊地列隊等候。王排長第一個下車,只見他照着花名冊上的名字,與來迎接新兵的班長們交接。一個身材魁偉的老兵叫着我的名字。我連忙答「到」。只見他輕鬆一躍就上了汽車,幫助把我的背包和行李一起提了下來。我尾隨其後,在帳篷的前面,掛有一塊小牌子,上面有「二排七班」的字樣。不一會,老兵們都回到了帳篷里。大家一起動手,幾下就把我的行李和住處安頓完畢。帳篷里是通鋪,從左至右,我被安排在第二個鋪位上。這時,走進來一位中等身材的人,看上去約模二十七八歲,他說話鄉音很濃,也至於他向我打招呼,我都沒有聽懂。還是剛才領我的那位老兵向他介紹我是分到咱們班的新兵小冷。他就是七班長董永紅。

下午,連隊召開歡迎新兵大會。在會上,徐指導員介紹了三連的情況,尤其是讓我們這些新兵初步了解了三連的連史。三連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連隊。許連長向我們介紹了連隊的領導和各排、班的排長、排副,班長、副班長。這時我才知道,上午去新兵連接我們的是二排長杜長山,也就是我們的排長。剛才領我到班裡的是七班副班長黃萬清。吃過晚飯,班長提出要帶我到老連隊營區走走,熟悉一下連隊的環境。後來才知道,這是新兵下連隊後班長要通過這種形式了解新兵的一些基本情況。記得當時,是董班長先介紹了他的一些情況。他的老家在山東,他此時已經是超期待服役的老兵了。他為人謙虛,與我第一次交談,就坦誠的告訴我,他沒有讀多少書,學文化知識,都是到部隊以後才學習的。他向我介紹班裡老兵們的情況。我看着眼前的這位老兵,雖然只是剛剛認識,但對他從心底有一種敬佩的感覺。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向他真誠地表白了自己的想法,能夠安心在部隊好好幹下去。臨進班裡的帳篷前,董班長用手輕輕地拍了下我的肩,鼓勵我好好干。如今想來,雖時光許久,但仍然激勵着我。

一年多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82年的新兵來到連隊,連隊照例召開迎新大會的時候。連隊指導員安排一名戰士在迎新大會上發言,杜排長和董班長都共同推薦了我。我經過了認真準備,結合自己一年多的部隊生活和學習,談了自己的進步和感受。回到班上,董班長第一次誇獎了我。同時,也給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的一席話,讓我聽了心裡暖曖的。身上好像有了一股使不完的勁。

1982年5月13日上午,我突然接到通知,要求我下午就到團里政治處宣傳股報到,參加團里組織的新聞報道培訓班。接到這個消息我很興奮,第一時間就告訴了班長。看得出班長沒有表現出任何驚喜,只是要求我到了團里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下午四點鐘,班長把我送到花吐古拉汽車站,當汽車離開花吐古拉時,看着班長漸漸消失的背景,我的心中像打碎了五味瓶。就是我的這次離開,不久,班長突發得了腦膜炎,在部隊醫院住了三個多月。回到連隊,由於他的病疾留下了後遺症,好像失憶一樣。再次見到我,如同陌路。就在那年的冬天,老班長因病復員回鄉了。後來,我曾多少次打聽過他的情況,但得到的消息都是不確切,有人說幾年前曾見到過他,有人說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已經無法與人正常交流。聽到這些,我非常難過。我只能在心中為您祈禱,我的老班長,您在他鄉還好嗎?

從團里學習回到連隊,我成為團里新聞報道員,連隊的文化戰士。平時負責連隊的文化教育和學習。每周要組織一次文化活動。當時的部隊,最激烈、反響最熱情的就是歌詠比賽,也叫拉歌。新來的指導員是從鐵道兵兵部下來的,能歌善舞,十分重視連隊的文化生活。在團里組織的歌詠比賽中,我們連隊先後兩次獲得第一名。連隊的文化活動在團里小有名氣。新來的喬指導員,十分重視對我們的培養,經常要求我們加強學習。尤其是教育我們要勤於動腦,多動筆。由於自己曾到團里參加過培訓,連隊對外新聞報道的工作自然落在我的身上。

1982年的汛期,正在建設中的通霍鐵路遭遇了特大洪水的破壞。我們連隊所在管段是重災區。當時,連隊組織幹部戰士和當地民兵群眾兩千多人進行抗洪搶險,連續奮戰了三天三夜色,終於保住了鐵路。我跟隨指導員也是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目睹了軍民團結抗洪搶險的英雄壯舉。於是,我寫下通訊《眾志成城》。很快在軍內外報紙刊登,在部隊和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也許是這篇不足兩千字的稿件所產生的積極意義,改變了我人生的選擇。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