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漳州南山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漳州南山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1]

南山寺,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国务院于1983年4月9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中文名: 南山寺

外文名: Nanshan Temple

地 点: 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

面 积: 4万平方米

建 于: 唐开元年间

开放时间: 8:30—17:00

门票价格: 5元

寺庙概况

南山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

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国务院于1983年4月9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历史沿革

陈邕原籍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公元705~706年)进士,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师,李隆基登基(即玄宗皇帝),封为太傅。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因与奸相李林甫不合,被贬谪到福建,先居福州,后迁兴化,最后迁居漳州。他看中九龙江南畔丹霞山麓这块山水秀丽的地方,兴建府第,因为建造形式类似宫廷,且有五个大门,违犯规制,被人密告到朝廷,说“陈邕兴造皇宫,阴谋造反。”皇上派钦差前来查办。息传来,陈太傅谎了手脚,心想大祸临头,苦无对策。在危急之时,他的女儿金娘含泪请求父亲舍宅为寺院,让她削发为尼,以保全家性命。陈太傅只得应允,即日请来法师,为金娘剃度为尼,并把她的闺房改为“修真净室”,依隋唐以来献宅田为寺院习俗,将府第改为“报劬院”。钦差大臣来到,见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宫,据实复旨,陈太傅免予问罪。

南山寺具体建造时间应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后。

明万历《漳州府志·寺观》卷之十二载:“南山报劬崇福寺,在城外南厢,初名延福禅寺。宋乾德六年,刺史陈文颢重修,名‘报劬院’,后改曰‘崇福’,今以报劬崇福并称。元至正九年重建。国朝永乐间修后改院为寺。

重修时期

嘉靖二十四年火,寺僧圆性募缘重建。隆庆元年,寺僧行钦募缘重修。”清康熙《龙溪县志·古迹》卷十一载:“南山寺在通津桥南之右,唐建,乾德六年刺史陈文颢重修。初名报劬,后改崇福,郡守章大任匾曰‘南州法罄’(注:南唐保大四年,漳州刺史董思安为避父名章讳,改漳州为南州)。明改为南山寺”。

南山寺坐南朝北,规模宏大。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左右有喝云祖堂、陈太傅祠;石佛阁、德星堂、地藏王殿、福日斋。东侧还有城隍庙,后山有塔院等建筑。

大雄宝殿

面积约800多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弘一法师手书“妙相庄严”匾额悬于殿堂之上。殿中佛坛上雕塑三尊盘膝趺坐金身,并塑阿难、迦叶两尊者站立两旁。

正中供奉“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高一丈六尺,是宋代修建寺院时重塑的,其特征是两个耳朵下端成尖形。解放后,认为寺是唐朝建的,佛像是宋代塑的,两相不合,因此叫它“改头换面”,把它的头“砍”掉,按照唐朝特征重塑成耳朵下端圆形的头面。但佛像踞坐的石殿和“桌裙”仍是宋朝的。东西两侧分祀十八罗汉。在三尊大佛的背后,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

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个石佛阁,称“净业堂”,阁中有一巨大的石笋,聘请石匠名师把它雕成弥陀佛像。佛像连莲花座高达一丈六尺,造型优美,俗称大石佛。经考古专家鉴定,是一干多年前唐代艺术珍品。高6米,相传是唐代造像,或说是宋代石雕。石佛像于1996年6月被批准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全石笋高5丈多,大半埋入地下,露出地面仅有2丈左右。1937年石佛阁庙顶被日本飞机炸塌,是时由住持广心和尚化募重建,改名为“净业堂”。石佛两侧,后塑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合称为“西方三圣”。1938年农历四月初八(5月8日),弘一法师到达漳州,翌日移居该阁边僧舍,十五日,在寺中演讲佛法,听众百人。

寺内文物

山门匾额“南山寺”三字,为明末乡贤、学者、名宦黄道周所书,是南山寺重要文物。匾额由书法家虞愚书。殿中祀弥勒菩萨,佛龛匾额“皆大欢喜”四字,由邑人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书。左右雕塑高的四大天王。

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来客的弥勒大佛像,两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高4米多,原为泥塑。1960年“六·九”特大洪水淹浸,这四大金刚全部坍倒。灾后改用水泥重新塑造,为古今所未有。

弥勒佛背后,供奉一尊护法韦陀,两手按住一杆“降魔杵”,直插地面。据说这“落地杵”为表示此寺可供应四方游僧膳宿的标志(另一种是合掌当胸,降魔杵平放在两手臂间,表示不供应游僧膳宿)。

视频

漳州游 南山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