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滩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滩涂是中国科技名词。

汉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2]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

名词解释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现在滩涂一般多指沿海滩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滩涂界定为平均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海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沿海滩涂界定为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两部门对滩涂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滩涂既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海涂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海滨地带,是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

分类

根据滩涂的物质组成成分,可分为岩滩、沙滩、泥滩三类;根据潮位、宽度及坡度,可分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三类。由于岸的类型多样,水流的作用以及河流的含沙量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岸受水的冲刷,滩涂向陆地方向后退;有的岸堆积作用强,滩涂则向有水方向伸展;有的岸比较稳定,滩涂的范围也较稳定。

利用

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滩涂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海陆过渡地带。向陆方向发展,通过围垦、引淡洗盐,可较快形成农牧渔业畜产用地;向海方向发展,可进一 步成为开发海洋的前沿阵地。滩涂是水产养殖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 滩涂的利用主要是围垦。我国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利用滩涂围垦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但是由于沿海淡水严重缺乏,滩涂改造成耕地成本高且效益低,越来越多的滩涂围垦丧失了造田的“初衷”,成为海水养殖的“乐园”,使得国家希望围垦造田或通过围垦达到土地占补平衡的愿望难以成为现实。围垦后的滩涂都是盐碱地,改造成耕地,需要大量的淡水经过多年冲洗才可用于种植。

沿海自然港湾和潮间带滩涂历来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方,由于滥围垦,这些场所已被永久破坏;海域自净能力下降,污染严重。今后治理起来,比围垦要花更多的钱;影响港口功能。主要是因为围垦造成淤积严重。专家们研究发现,围堰合拢后10年,堤外新淤面积就相当于原来的围垦面积,使得航道变浅、变窄。还有一些围海工程因填土之需,开山挖土破石,造成山体裸露,一遇大雨,滚滚浊流入海,破坏了海域生态环境。

围垦

围垦滩涂是指在沿海滩涂将涨落潮位差大的地段筑堤拦海,防止潮汐浸渍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工程。在垦区内开挖河道,并于入海口修建闸口,防止海潮沿河倒灌,便于排除雨季渍涝和新围垦土地中的大量盐分。并需兴修灌溉引水渠系,建立相应的排水系统引淡排咸,在围垦区内侧应开挖截渗沟,以防止海水对垦区继续补给盐分。或在田间开挖坑排沟,形成条田并在条田上平地筑堰,利用降雨蓄淡淋盐,经过一个雨季,1m土层脱盐率可达10-30%。围垦区的滩涂可直接种稻,如能做到事先整地翻耕、泡田洗盐,生育期灌水得当、管理及时,当年即可获得高产量。1m土层的含盐量可减少50-80%。围垦初期,因表土含盐量高应及时换水,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也可先选种耐盐作物或一定比例的绿肥以改良土壤。我国浙江萧山、江苏射阳、辽宁兴城及其它沿海滩涂已部分围垦利用。日本早在16-19世纪间已在鹿儿岛附近围垦滩涂31万公顷。对滩涂应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盐则盐,并需营建防护林以改善滩涂生态环境。应加强科学管理,以免农田和虾池鱼塘排水污染海域(富营养化)。

养殖

滩涂养殖是海洋水产业之一,指利用位于海边潮间带的软泥或沙泥地带加以平整,筑堤、建坝等进行海水养殖。滩涂养殖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通常直接利用滩涂进行养殖的,以贝类(如贻贝、扇贝、蛤、牡蛎、泥蚶、缢蛏等)、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等)为主;经整治或改造后建成潮差式、半封闭式或封闭式的鱼塭(亦称鱼港)进行养殖的,以鱼(如鲻鱼、梭鱼、鲷鱼、石斑鱼、鲳鱼、鳗鱼、遮目鱼、非洲鲫鱼等)、虾类(如对虾)居多。

滩涂鱼

滩涂鱼,也叫跳跳鱼、泥牛、滩涂虎。双眼像螃蟹的眼睛一样能弹出来,两边的腮向外突出,鱼头呈三角形。可以用淡水养,营养价值非常高,有水中人参的美名大滩涂鱼为热带或亚热带沿岸性的小型鱼类,分布于马来西亚、朝鲜、日本、中国的南海及东海;和中国的台湾海滩上。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广盐性,喜穴居,穴一般为Y字形,由孔道、正孔口和后孔口构成。正孔口用于进出,后孔口用于换气。依靠胸鳍和尾柄在水面上、沙滩、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匍匐于泥涂上觅食底栖硅藻、蓝绿藻,也食少量桡足类及有机质。也会捕食小鱼或昆虫。遇到危险便钻到泥土中,或者飞快的跳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