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溥儒《秋声赋》书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溥儒《秋声赋》书画

欧阳子正在夜读时,听到有一种声音从西南方传来,他惊惧地听著,说:“奇怪呀!”起初,只像是淅沥的雨声响和萧飒的风声,忽然变成奔腾澎湃,好像波涛在夜里汹涌而起,风雨骤然来到。

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书童回来说:“只有皎洁的星月,和一抹银河横在天空,四面没有人声,声音从林间传来。”

“唉,可悲啊!这是秋天的声音,它为何而来呢?大抵秋天的形状是这样的:它的颜色暗淡,水气飞散,云彩收敛;它的容貌清明,天空高旷,阳光明亮;它的气温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味寂寞冷清,山川寂静空虚。所以它的声音,凄凉悲切,呼号激愤。丰腴的青草碧绿茂盛,似在争繁竞盛,美好的树木青翠浓郁,令人赏心悦目;但青草遇到秋风就变颜色,树木遇到秋风就树叶脱落。草木之所以衰败凋零,都是由于秋天寒气的余威。

“秋,古代和刑官相配,在时令上属阴;又是用兵的征象,在五行中属金。它是天地间的义气,常以严肃摧残为主。上天对于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所以在音乐上,秋天和商声相配,属于西方的音调,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商,就是悲伤,万物已衰老而悲伤。夷,就是杀戮,万物过盛而应当衰退。

“唉!草木没有情感,时候一到尚且会飘零,何况人是动物,是万物中最具灵性的呢。各种忧虑感动他的心,各种事情劳累他的形。心中有所感动,精神必定损耗。何况人常会思考他能力所无法达到的,忧虑他智慧所不能解决的,自然那红润的容颜会变成枯槁,乌黑的头发会变成花白。真不知为什么要以非金石的质地,去跟草木争荣茂呢?应该想想伤害自己的是谁,又何必去怨恨秋声呢!”

书童没有回答,低著头睡著了。只听得四周虫声唧唧,好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恭录自《古文观止》新译[1]

京华不可见,北望意无穷

爱新觉罗溥儒(溥心畲)(1896 - 1963年),字心畬,号西山逸士,清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䜣的孙子,载滢贝勒的次子。因此,当他成年后的书画作品上,常常用“旧王孙”印章或署名。

溥儒从小就跟随宫廷画家学习书法,临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迹几尽。青年时代到德国留学8年,获得生物和天文两博士学位后返为中国。然后就隐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潜心研心丹青,谢绝一切交际,前后长达 10 年之久,故取号“西山逸士”。[2]

渡海三家

溥儒的山水画宗法宋元,以淡雅见长,较少烘染,著重线条钩摹。绘画不图功利,无一点“商品气息”,整个画面充满著一种和谐的静谧之气。他初次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就一鸣惊人,赢得美术界人士的肯定。30年代中期与张大千齐名,以他们的山水画成就分峙南北画坛,被誉为“南张北溥”。在北京,他的山水画则被推崇是“国画北派青绿山水正宗首座”。大陆沦陷后,移居台湾,与张大千黄君璧三人,成为台湾画坛中的最杰出的国画大师,被大众称为“渡海三家”。[3]

溥儒《秋声赋》于拍卖会上共出现3幅,主题都是写欧阳修《秋声赋》,并均有《秋声赋》长题,但画法、构图迥异。



溥儒三幅《秋声赋》

溥儒《秋声赋》于拍卖会上共出现3幅,主题都是写欧阳修《秋声赋》。

均有《秋声赋》长题,但画法、构图迥异。[4]

溥儒 秋声赋 嘉德2014春拍 成交价201.3万元

溥儒 秋声赋 北京华辰2011秋拍 成交价224.2万元

溥儒 秋声赋 嘉德香港2013秋拍 成交价172.5万港元

作品资料

尺寸68.5×33cm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甲午(1954年)作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成交价RMB 2,242,500

专场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2011-11-11

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1年秋季拍卖会

题识:文略。甲午六月雨后作,心畬。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竹素、旧王孙[5]

作品鉴赏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开篇之浩然长叹,遂开千古文人言秋感怀之风;后世亦多有佳篇,唯宋欧阳修《秋声赋》立意高远,词句铿锵,最有神采。此作即写欧阳子《秋声赋》之意趣,笔墨空清,复又将《秋声赋》全文一气抄于画上,点划离披,竟然占据了半张画面,在溥氏的作品中乃属罕见,书画双璧,堪称神来。[6]

从来山水画家写秋景多敷以浅赭石,号之为“浅绛法”,然溥氏此作纯以淡墨写秋树丘园,树木小枝以劲峭跳脱之笔写出,疾风骤雨般大笔疾点,浓淡干湿交融,写出枝头木叶于风中坠地之姿;疏篱之前,一童子鬓发凌乱缩颈而行,若不堪秋风之凉。茅舍之中,一高士抚书而不读,回首怅然而望。最令人称绝者是,案上书灯一盏,灯火随风飘摇,如见明灭之态,可谓刻画到致精微处焉!

此图远胜于溥氏其它作品之处,并非技术上的超越,而是情态上的动人。只有意与古人神会,才能达到“形容之外,别有霏微”之境界。检点溥氏后期的诗词文翰,满目尽是黍离之悲,落拓之伤:“寂寞黄昏,年年芳草忆王孙” 、“检点残云,低回片瓦,前朝旧事堪嗟”、“携酒重来,只余清泪洒天涯”!

一个有著极高文艺天分的旧时王孙,生逢新旧更替之世,远离桑梓之地;“京华不可见,北望意无穷”,纵有满腹离伤亦不便诉向人前,只好托欧阳子秋声之怆悢,写出一片山川寂寥,草木飘零之境;细细看来,满纸斑驳笔痕,宁非王孙泪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