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濟世度人須自修(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濟世度人須自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濟世度人須自修》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濟世度人須自修

大約是二十多年前,一位文友送給我一本厚厚的詩集,在詩集的菲頁上有這樣一段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說句實話,當時對這幾句話並不是十分理解。因而,對他的詩集也未認真的去品讀。

二十多年過去了。後來這位文友英年早逝,一次整理舊書,發現了那本詩集。我認認真真地閱讀了他的幾十首詩,方知這位文兄為何要在詩簽上寫下上述的幾句詩。這首詩的是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返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裡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從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及其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我把這個傳禪的故事記在了內心深處,也為這位文友的內心向佛心生敬仰。

說來也巧,戊戍年的秋天,廣東江湛鐵路項目施工已經完成,有了些空餘時間。同事小周約我到雲浮去見在那裡施工的幾位鄉黨。說句實話,要專程數公里前往只為與鄉黨小聚,並無極濃的興致。在前往的途中,小周告訴我,我們此行並不是去雲浮,而是到距雲浮還有幾十公里的一個縣城—新興縣。從陽西縣城出發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新興縣城。這裡與粵西的其他地方並無明顯的差異。從高速公路一個叫勒竹的道口下高速進入新興縣城。迎接我們的是小周的高中同學小朱,他與小周高中畢業後,十多年沒有見過面。彼此見到久別的老同學格外親切。小朱在新興做房屋建築好多年,對當地的風土民情十分熟悉。我問小朱,新興可有風景名勝。他告訴我們,這裡是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談話間我通過手機百度了六祖惠能大師的相關資料: 六祖惠能大師(公元638——713年),俗姓盧 ,唐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中國禪宗傑出大師。惠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他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瑣的義學,形成了影響久遠的南宗禪,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 。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體現於《六祖法寶壇經》。

午間,我們擇一處特色餐館吃過午餐。下午,秋高氣爽。小朱給我們當起了嚮導,我們沿筆直的環城大道徑直朝國恩寺景區。車上,小朱對國恩寺景區如數家珍。他說,他經常常陪朋友們到景區遊玩,對這裡的情況十分了解。

我們來到景區大門口,這裡遊人如織。擇一處停車處十分不易。景區是免費參觀的。 國恩寺始建於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它與六祖惠能祝髮道場廣州光孝寺,畢生弘法道場曲江曹溪南華寺鼎足而立,並稱六祖三大祖庭。國恩寺因為既是六祖肉身菩薩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輯錄六祖「法寶壇經」的聖地而名揚海內外。它是惠能於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名「報恩寺」。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下詔賜名為「國恩寺」 。國恩寺在佛教界被視為「嶺南第一聖域」,「中國禪文化的發祥地」。香火鼎盛,僧人甚多,來寺朝拜參學者絡繹不絕。 此時正值國慶長假,所以游異常的多。

我們從國恩寺山門牌坊進入景區。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能選擇性的進入一些景點參觀。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方丈室。我們步時駐足參觀,詳看有關資介紹。沿途兩旁迴廊有諸天佛殿、禪房、觀音堂、六祖紀念堂、五百羅漢堂、報恩塔等建築物我們只能是走馬看在看花,僅是這樣,已用了一個半小時。我們登上院內的七層塔頂,整個寺院全景盡收眼底。遠處看見六祖父母墳。院中有一株千年古樹,傳說為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樹。古樹雖已枯萎,但仍有新枝長出。據小朱講,這株古荔每年的二月初八以後開始吐蕊,年年如此。因為二月初八是惠能大師的誕辰之日。當地老百姓家中需修房造屋也儘量選擇在二月初八之後動土,因為,過了這個日子方為吉日。

我們離開了國恩寺。在返程的途中,我絲毫沒有倦意。腦子裡梳理着此行的一些感悟。與歷往的旅行有着本質的不同。以往經歷的都是山水人文,風光美景。而國恩寺的所到之處,經歷的是心靈的洗禮。感悟出人生的徹悟和真諦。好像從人生中領悟到了什麼!惠能大師認為,人的「心」,「性」即為佛性,因此,「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他說,人的本性是清淨無染的,「人性本淨」;「但能離相,性體清淨」;「自性常清淨」。他所謂的清淨,是指那種除去了煩惱,痴迷染污而達至的純真、清潔、寂靜的狀態。也許此行使人頓悟。毛主席曾這樣評價惠能大師在佛教史上的歷史地位。他說,惠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之學,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也使從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創始人。 1958年8月21日,一位偉人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上講話時對與會者介紹說:唐朝佛教《六祖壇經》記載,惠能和尚,河北人,不識字,很有學問,在廣東傳經,主張一切皆空。這是徹底的唯心論,但他突出了主觀能動性。

也許我們只是向善,無心成佛。但用自己的良好修為給他人多些關愛和幫助,仍不失為人生的不斷努力方向。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