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夷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油夷鲛 |
油夷鲛,栖息于大陆棚或岛屿棚的近、外海底栖大型鲨类,一般栖息深度在80公尺附近,但最深可达570公尺,常出现在浅水域或内湾。主要以其它小型鲛类、小型硬骨鱼类、甲壳类及乌贼等为食。卵胎生,一胎可产下约82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45-53公分。
简介
学名: Notorynchus cepedianus
命名者: (Péron, 1807)
中文名: 油夷鲛
科中文名: 六鳃鲛科
科号科名: 029 Hexanchidae
模式种产地: Adventure Bay, Tasmania 大陆名: 扁头哈那鲨
栖息环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俗名: 七鳃沙
栖息深度: 0 - 0 公尺 食用鱼类 是
有毒鱼类: 否 观赏鱼类: 否
最大体长: 300 cm 经济性: 是
台湾分布: 北部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沉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水族馆中有攻击人的记录。
英文俗名 Seven-gilled shark, Sevengill shark, Seven-gill cowshark, Pacific seven-gill shark, Spotted cow shark, Tasmanian tiger shark, Spotted seven-gilled shark, Broad snouted sevengill, Bluntnose sevengill shark, Cowshark, Broad-snout, Broadnose sevengill shark,
评价
广泛分布于除了北大西洋及地中海外之世界各温带及热带海域。本省北部海域曾发现。
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镖旗鱼法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鱼肝油;剩余物制成鱼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