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食子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没食子树 |
没食子,中药名。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希腊、土耳其、叙利亚、伊朗及印度等地,我国无分布记载。具有涩肠,固精,止咳,止血,敛疮之功效。主治久泻久痢,遗精,盗汗,咳嗽,咯血,便血,痔血,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口疮,齿痛。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没食子界动物界科没食子蜂科
- 采收时间;3-9月
- 毒性;无毒《新修本草》
-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目录-- 1 别名
2 入药部位
3 性味
4 归经
5 功效
6 主治
7 相关配伍
8 用法用量
9 使用注意
10 炮制
11 形态特征
12 生长环境
13 鉴别
14 药理作用
15 相关论述
别名
墨石子《雷公炮炙论》,无食子《药性论》,没石子《子母秘录》,无石子《酉阳杂俎》,麻荼泽《方舆志》,无余子《玉楸药解》 入药部位 语音 虫瘿。
性味
味苦,性温。
归经
入肺、脾、肾经。
功效
涩肠,固精,止咳,止血,敛疮。
主治
久泻久痢,遗精,盗汗,咳嗽,咯血,便血,痔血,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口疮,齿痛。
相关配伍
1、治小儿洞泄下痢,羸困,没石子(微煨),诃黎勒(煨)用皮各半两。为细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普济方》没石子散)
2、治小儿肠虚受热、下痢鲜血或便赤汁,腹痛后重,昼夜不止,遍数频多,没石子、地榆各半两,黄柏(锉,蜜炒)二两,黄连(锉,炒)一两半,酸石榴皮一两。上药捣罗为细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眼十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前眼。(《局方》没石子丸)
3、治血痢,不问远近,没石子一两。细研,以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普济方》)
4、治产后痢,没石子一个。烧,为末。和酒眼方寸匕,冷即酒服,热即饮下。(《子母秘录》)
5、治痔疾,下血无度,或发或歇,没石子三枚(烧灰),樗根白皮三两(锉,炒微黄),益母草三分,神曲一两(微炒),柏叶一两,桑耳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外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初起或内有积滞者禁服。勿犯铜、铁。不宜多用、独用。凡有实邪者禁用。
炮制
一、采集加工:通常于3-9月间,采集尚未穿孔的虫瘿,晒干。 二、炮制方法: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捣碎。
形态特征
没食子树,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希腊、土耳其、叙利亚、伊朗及印度等地。
我国无分布记载。没食子蜂,寄生动物,体小,长约6mm。色黑。头部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正直而细长,翅2对,膜质,透明;前翅无缘纹,翅脉亦少,静止时平叠。足3对,发达。腹部呈球形而侧扁;雌虫的腹下有直沟,中藏产卵器。幼虫形如蛆,体极微小。没食子蜂寄生于没食子树幼枝上,当雌虫产卵时,先以产卵器刺伤杆物的幼芽,旋即产卵于伤口中,至孵化成幼虫后,则能分泌含有酶的液体,使植物细胞中的淀粉迅速转变为糖类,从而刺激植物细胞的分生。当幼虫周围细胞中的淀粉粒消失,遂收缩而形成虫瘿,幼虫成长后,即穿孔飞去。
生长环境
没食子蜂寄生于没食子树幼枝上。
鉴别
一、药材性状:略呈球形,有短柄;直径1-2.5cm,外表面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状突起。质坚厚,断面不平坦,呈黄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常见有幼蜂的尸体。虫已飞出者,则中间有一孔道,与表面的小孔相连,内部并遗有虫壳。无臭,味涩而苦。
二、饮片性状:本品为规则的碎块,有短柄。外表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状突起,质坚厚而脆。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常内存幼蜂的尸体。无臭,味涩而苦。
药理作用
1、止痛作用。
2、降低血糖作用。
3、抑制中枢神经作用。
4、局部麻醉作用。
相关论述
《药性论》:“治大人、小儿大腹冷,滑利不禁。”
《新修本草》:“主赤白痢,肠滑,生肌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