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汉字·对联·哲理(张玉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字·对联·哲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汉字·对联·哲理》中国当代作家张玉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汉字·对联·哲理

A

有许多对联很有哲理,总能巧妙地将哲理藏在汉字之中。

如“贵”“贱”二字皆带钱(贝),但“贝”的位置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就会大不相同,这个对联就是: 置贝脚底 人高贵,

搂钱身边 境低贱。

意即:把钱(贝)踩在脚底时,人就高“贵”,把钱紧搂在身边时,人就低“贱”。多么深刻的提醒啊!

再如,用“撇”“捺”二字出的对联中也有极深刻的。如:

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是,各自捺住即成名。

果然出得巧妙,分明是在提醒人们,请学会理智与谦让。

不信细看上联,“若”字中的第四笔是“撇”,如不努力撇开,将是一个“苦”字。请再看下联,“各”字中的第三笔是“捺”,只要及时捺住就是“名扬天下”的“名”。

怎么样?包含在一撇一捺中的人生哲理,是不是说得既巧妙又透彻?

B 更有趣的是,对联妙用的是人名中的汉字,如: 关羽岂能张飞

八戒方可悟空

是不是意味极长?你妙用了《西游记》中的人物,我就妙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你的上联是在劝人不要作茧自缚,千万不要封锁了自己。

我的下联则是在提醒天下芸芸众生,做人一定要有高标准。

如此,既能高飞(张飞),又能自省(悟空),多棒!

C

游山东曲阜的孔府时,只要细心,就能发现大门前的对联上有两个错别字,那蓝底金字的对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上联“安富尊荣”中的“富”字居然少写了上边的一“点”;下联“文章道德”中的“章”字更是怪异,“早”字中的一竖居然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

那么,这是别字吗?答曰,不是,这是人们在有意为之。即,上联“安富尊荣”中的“富”字不带上面的“点”--此乃“富贵无顶”之意;下联“文章道德”“章”字中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此乃“文章通天”之意,这有意为之的两个错字,表达的都是对孔府的赞美。

于是发现,我们的古人特聪明,当他们有意写出错字别字时,那常常意味着巧妙的创意

D

是的,品联是件极优雅的事。

如清代郑板桥的书房联为“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其间的“咬”字就用得极其传神极见功力,能提醒人们要认真看书。

让我们再细品冰心女士书房内的对联,联曰:“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此联看似平易却内涵深邃,它揭示的真理是:人必须切实了解自己,这样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名胜古迹中的对联更是深藏着大学问,值得细细地学细细地品。

比如,苏州的留园里就有一副对联,联曰:“读书取正 读易取变 读骚取幽 读庄取达 读汉文取坚 最有味卷中月。”下联曰:“与菊同野 与梅同疏 与莲同洁 与兰同芳 与海棠同韵 方自称花里神仙。”

细想极对,读书如赏花,每种花都有各自的妙处,如果只会走马“观”花而不会“鉴赏”,岂不遗憾?同理,如果读书时全无主张,既不会选择也不善选择精华糟粕都要,岂不是“太傻太累”?[1]

作者简介

张玉庭,执教于高校中文系《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爱情四重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