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煙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煙袋
水煙袋,一種用銅、竹等製成的吸煙用具。煙經水過濾而吸出,吸時發出咕嚕嚕的響聲。也叫水煙壺、水煙筒。
它的構造是根據"隔水吸之"的原理來設計的,多以黃銅和白銅為製作材料,也有銀鑄的和錫鑄的。主要由煙管、吸管、盛水的水鬥、煙倉、通針、手把等構成,一般系整體鑄成。[1]
乾隆中葉刊行的陸耀《煙譜》提到含水吸煙的情形:「又先含水在口,故煙性雖烈而不受其毒……又或以錫盂盛水,另有管插盂中,旁出一管如鶴頭,使煙氣從水中過,猶閩人先含涼水意。」[2]
富人家用水煙袋較為講究,在煙嘴部分有以翡翠、瑪瑙的,連接部分則用金、銀鑲嵌。在農家,水煙袋有以竹製者,往往也別具風格。
目錄
水煙起源
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採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煙草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於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
水煙在中國
從《景岳全書》中得見,菸草種植非中國特產,而是引種於西方,始於明代萬曆年間,盛行於清代、民國時期。此後,各種煙製品和吸食方法逐漸傳播開,旱菸、水煙、鼻煙等等不斷引領潮流。
水煙袋,又稱水煙壺、水煙管。吸水煙是中國傳統的吸煙方式。
水煙經過清水的過濾能去除大部分有毒物質有殺菌消毒之效且聞起來不熏不嗆,是高雅迷人的時尚產品。[3]
據清內務府檔案冊記載,在慈禧的隨葬品中有銅水煙袋、銀水煙袋和銀潮水煙袋。吸水煙也是一種高雅的嗜好,見過水煙袋的人大都知道,水煙袋造型奇特有趣,多以黃銅和白銅為製作材料,也有錫製和銀製的。
慈禧太后鍾情於水煙
慈禧太后嗜好眾多,有一項是喜嗜水煙,隨著反映慈禧太后生活影視作品的增多,人們時常看到她邊吸著水煙,邊操縱著政事的場景。那一陣陣的"咕嚕嚕"的聲響之後,餘音裊裊,煙雲繚繞,把慈禧籠罩在一片神秘的雲霧之中。那一項項殘酷的政令,一條條喪權辱國的條約……如雲如霧地噴吐而出。
當時宮廷吸煙分為水、旱、潮和鼻煙4種。水煙的原料主要以蘭州皮絲、青絲、幼絲(以上皆菸葉切製成絲之名稱)燃吸之。 慈禧太后吸煙,必須有人侍候,端茶點煙之事,都有小太監精心去作。
據記載:當主子要吸煙的時候,太監須跪在地上,把仙鶴腿水煙袋用手握緊,站在那裡捧在手裡,隨時裝煙,吹點火的紙媒兒。還要掌握好點煙的時間。什麼時候吸煙大體也有其規律,但也有破例吸食的時候。
在故宮的博物館內還藏有她用過的水煙袋遺物。
清代留下的照片中,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貴婦名媛大多都有一個漂亮的水菸袋伴其左右,吸食水煙屬於貴族享受,大多材質是黃銅、白銅、銀、鋅、琺瑯等,外表圖案如福祿喜、松鶴等,樣式精美。[4]
水煙袋構造
吸水煙也是一種高雅的嗜好,水煙袋造型奇特有趣,多以黃銅和白銅為製作材料,也有錫製和銀製的。
它主要由煙管、吸管、盛水鬥、煙倉、通針、手託等構成。煙管一頭為煙碗,其下連一細管,伸入水鬥的水中,這一部分往往放在最前面,吸管一般長30厘米左右,也有更長的。位於菸管之後,或併列,或稍有間隔,上端向後彎曲,便於吸煙,下端便插入水鬥,但在水鬥的水面之上。累管、吸管、水鬥一般為一整體。煙倉多為桶形,上均有蓋,以防菸絲風乾。手托主要起連接作用,水鬥部分與煙倉都是插在其中的。一般系整體鑄成的,考究的水煙袋,或雕、或鑲寶石、或嵌墨銀、或燒琺瑯等。其紋樣有花、鳥、草、蟲、魚,亦有吉祥圖案、詩詞聯句等,加上有趣的造型,遂成吸煙者把玩之物,成了一種名貴的工藝品。
那煙具一頭進氣,一頭吸食,兩頭上翹,中間一處貯水、裝煙,吸食時,煙氣穿過貯水的地方,既可濾掉一些煙氣中的雜質雜氣,還能發出"咕嚕嚕""咕嚕嚕"的聲響,猶如鳥啼鳳鳴,聽起來倒也十分悅耳。煙具的高雅貴賤之分,既在於質料,也在於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5]
水煙袋的功效
水煙經過清水的過濾能去除大部分有毒物質有殺菌消毒之效且聞起來不熏不嗆,是高雅迷人的時尚產品。[6]
吸食技巧
水煙袋的吸食也需要幾分技巧。[7]
講究水的添加
水的添加就有講究。倉水太多,容易吸入口中;倉水太少,沒不到煙管,煙在水面上直接進入吸管,達不到去火除雜的作用。
講究的說法是輕輕含一小口茶水,從吸管徐徐吐入盛水鬥,再試著吸氣,盛水鬥輕鬆發出"咕嚕嚕""咕嚕嚕"的聲響即可,裝上菸絲之後,因為氣流減少,"咕嚕嚕"的聲音就會拉得更加綿長,一種節奏分明、卻又悠悠不絕的況味,猶如鳥啼鳳鳴,聽來頗有幾分悅耳。也有力氣大的主,一個不小心就將苦澀的倉水吸入口中,就可以使用相對粘稠的米湯來做煙倉水。
煙倉水是不作興天天更換的,日子一久,就成了醬油一般的粘稠,卻可以做得兩種用途。一是農耕之中有螞蟥叮到手腳之上,這東西兩頭都有吸盤,血不喝足,輕易不會鬆口,這時,只需公公的煙倉水一點,立即滾落下來;二是小孩子沒來由的腹痛難忍,這煙倉水就是救急的鎮痛藥材。
吹紙媒兒
吸食水煙袋的第二種本事就是吹紙媒兒。
水煙袋的煙碗大的也只有拇指大,秀氣的就更小一些,一次只能吸食一窩,而且每次需要重新點火,這就是一個難題。那時會,沒有現在方便的打火機,甚至都沒有火柴,取火要靠打火石、或者火鐮。成功取火頗為艱難,總不能吸一窩煙就打一次火,於是發明了紙煤兒。
用的是粗纖維的火紙,手工搓成不緊不鬆的紙煤兒。準備吸煙了,點燃它,就不緊不慢的燃著一點紅紅的灰燼,等裝好一窩煙,將暗紅的火頭送到嘴邊,撮緊嘴唇,送出一段急速而短促的氣流,火頭一紅,隨著氣流嘎然而止,一團明火躍上紙煤的端頭。這個技巧不容易掌握,紙煤太鬆,性不成灰燼,一下子就燒完了;紙煤搓的太緊,火種容易熄滅,吹起來也不容易著火。
吹煙屎
吸食水煙袋還有一宗本事就是吹煙屎。一窩菸絲抽完,只剩下一團暗紅的灰炭,稱為煙屎。將煙屎從煙碗中吹出來,這就需要一點本事了。[8]
老煙民只需將煙管稍稍提起,使煙管的底端離開煙倉水面,再從吸管中輕輕一吹,帶著淡淡煙霧的口氣經過煙倉水面由下往上從煙管吹出,將煙屎帶出煙碗。這個技巧在於力度要合適。力度稍微一大,煙倉水就要噴湧而出;力度稍小,只有火星從煙碗中噴出來,帶不動煙屎。沒有這個技巧的煙客就只好將整個煙管抽出來,將浸泡在煙倉水中的一端湊近嘴邊,再將嘴唇琢成o型,用力一吹,煙屎應聲而出。一個不小心就在嘴唇上留下一點煙倉水的赭黃色。實在連這個本事也掌握不了的,就只好動用通針了。通針是一根圓形的銅針,前端漸尖,後端圈成一個手指大小的圓環,吸煙的時候就套在無名指上,用完了就插在煙倉中部的小孔之中。
睡在煙炊里的中國
波爾氏在《菸草史》中說:「十七世紀初期,廣東人與吸菸的西班牙人占領之下的菲律賓,盛行通商,因此吸菸之風迅雷疾風地侵入中國,在神宗皇帝之時……」
菸草和吸菸行為在明代萬曆年間才通過歐洲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傳入中國沿海地區,它們在中國的壽命尚短,其風靡速度可是非同常比。
清太宗皇太極因為這不是本地所產,曾下令禁止,可是對煙這種東西是怎麼能禁得了的,又由於禁上不禁下,禁令起不到效果,在皇太極崇德六年(崇禎十四年)清統治區菸草開禁,在清入關後,吸菸的習慣開始在華北一帶傳播開。
菸草在當時可謂是靈丹妙藥一般的存在,人們認為它不僅可以防疫病、寒疾,還可以避免瘴氣入侵人體,藥用價值不可謂不高。另外,根據清人陳琮所贊,菸草除了能當藥治病,還能派遣煩悶,遠避睡魔,佐歡解渴,真是神藥也,所以頗受各階級人民的青睞。
吸水煙是中國傳統的吸菸最早期的方式之一。水煙能夠經過水菸袋的水煙筒吸食。用嘴吸,使裡邊發生負壓,而使煙氣經過水吸入口中的,吸食時發出「咕……咕」的聲響,真可謂「煙波浩淼最難求」。[9]
已成為珍貴的藝術品!
水菸袋將生活的實用性與工藝製作的藝術性相結合,形成了傳統文化遺存的獨特品種。[10]
一柄製作精美的水煙壺,集實用性、藝術性和歷史性於一身,從壺上可以展現出中國傳統的刻銅、書法、繪畫、鑲嵌、燒琺瑯彩等諸多工藝,巧妙精工,蘊含雅趣。至於現代,使用水煙壺作為菸具的人已經不多,其使用價值已不占首位,而是成為了一項供人玩賞收藏的藝術品,也得到了越來越多藏友的喜愛。
因水煙壺的整體造型變化不大,所以凡外形有特點的水煙壺收藏價值都比較高。
另外,煙壺上的裝飾、以及整體藝術效果都是提升價值的關鍵,如菸嘴為玉或翡翠製成,或者壺身上鑲嵌有寶石飾品,抑或紋飾題材內容豐富、工藝精緻完美,其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無疑都要大上許多。
除了工藝水平精到外,它的完整性和品相也是值得欣賞的。隨著捲菸工業的發展,水煙已被紙菸取代,水菸袋現在已基本退出生活實用的歷史舞台成為藏家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