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7月12日) |
毛文龙 | |
---|---|
毛文龙 | |
原文名 | Mao Wenlong |
出生 |
1576年2月10日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
逝世 | 1629年7月24日 |
国籍 | 明末 |
别名 | 毛伯龙 |
职业 | 明朝东江镇总兵 |
毛文龙,字振南,一名毛伯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人物生平
1576年2月10日(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毛文龙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后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父亲毛伟,弃商从儒,纳捐为监生,娶妻沈氏。沈家乃杭州望族,有"杭州甲族,以沈为最"之称。毛伟与沈氏共育四子,第三子夭折,余为长子毛文龙、次子毛仲龙、四子毛云龙。
毛文龙幼时,受母家之影响,亦曾接受传统的儒家正统教育"幼从学,习经生业",但对四书五经始终不感兴趣,而喜读兵法书"耻学举子业,好孙吴兵法",因此在重文轻武的明末,很难取得像样的功名。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春),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遂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被其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后来,以都司之职率兵援助朝鲜,逗留在辽东一带,辽东失陷后,从海路逃回,乘守备空虚杀死后金镇江的守将,向巡抚王化贞做了报告,没有告诉经略熊廷弼,由此两人开始有了怨恨。当时朝廷里掌权的人正赏识化贞,于是授职毛文龙为总兵官,逐渐加升到左都督,挂起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像内地一样在皮岛上设立军镇。
纵观明代巡抚节镇登莱,袁可立是唯一从大局出发长时间有效支持毛文龙的登莱巡抚。袁可立上任不到十个月,毛文龙就被加秩进阶直赐尚方剑。 他御文龙多得牵制之功,毛文龙的主要战绩和荣誉都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毛文龙在袁可立的扶持下不断被加秩晋阶,开始恃功自傲,而其时朝官对毛文龙的质疑声浪日高。
袁崇焕督师蓟辽,治军严明,容不得他这样胡作非为,就请出尚方宝剑斩杀了毛文龙。毛文龙之死成为明末著名的争议事件,孰是孰非至今难有公论。单从军事角度出发,这样做显然是不明智的。直接后果就是皮岛数万明军群龙无首彻底崩解,皮岛这块战略要地的意义不复存在,客观上解除了皇太极的心腹大患,八旗兵从此可以放心大胆长驱直入。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董其昌:"毛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真奇侠绝伦,可以寄边事者!如此胆略,夫岂易得?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永芳、养性可坐缚而衅之鼓下矣。" 袁可立:"奴酋逆天顺犯,于今七载。赖毛帅倡义,屡获奇捷,大张挞伐之气。据所报功级解验,前后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数逾,上捷者共五次,总获器械、弓箭等件共五万。当我圣主宵旰之时,人心危惧之日,海外有此奇功,其应陛应赏应恤之官兵相应敕部,行巡按御史覆勘,再为议序,以候俞旨施行。"
陈良训:"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
高汝栻:"宁远之役,奴拥众入犯而终有内顾之虑者,殆文龙牵制之力欤。"
吴惟英:"昨夜营星色黯然,讣音忽向路人传。但嗟韩信成擒日,不见蒙恬御敌年。 功业已沉沙碛雨,精灵犹锁海门烟。好收战骨鸱夷里,归葬西湖岳墓边。"
钱谦益:"鸭绿江头建鼓旗,间关百战壮军威。青天自许孤忠在,赤手亲擒叛将归。 夜静举烽连鹿岛,月明传箭过鼍矶。纷纷肉食皆臣子,绝域看君卧铁衣。"
反面评价
张岱《石匮书后集》:"文龙僻处海岛,去女真远甚;揜袭战功,以罔当宁。恐羽书不合,故急邸报耳。掩饰支吾,久当自败。毛文龙以幺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
《明季北略》:"辽民苦虐于北,时欲窜归中朝,归路甚艰,百计疾走,数日方抵关,文龙必掩杀之,以充虏报功,是其大恶。又骄恣,所上事多浮举,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崇焕初斩文龙,上甚喜,嘉谕倍至。" 孟森《明史讲义》:"毛文龙东江之兵,始以朝廷无的饷而借口通商,以违禁物与敌为市,敌乃大得其助,而崇焕治兵,请管东江之饷,而文龙拒之,以与敌通市为利,又不欲以领饷而暴露其兵额也。崇焕斩文龙,编制其兵,核实其饷,东江正可有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无所依赖,自相屠杀,相率降清。论者又以此为崇焕之罪,不以为杀崇焕者之罪,至今尚纠纷不已,是用揭之。"
家族成员
天启元年(1621年)春,后金大举入侵,占领了辽东大部,兵烽所及,毛文龙在鞍山的亲属一百多人被后金军杀害。
后世纪念
丹东大鹿岛上的毛文龙碑亭内设有石碑两块,分别立于天启六年(1626年)和崇祯元年(1628年),其中崇祯元年所立之碑的正面铭刻着毛文龙的铮铮誓言:"指日恢复全辽,神色苞孕于此,吾侪赤心报国,忠义指据于此。"碑的背面,镌刻着毛文龙等众将士的官职和姓名。此两碑的时间均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前所立,不是被杀后所立,是不是当地百姓给立,有待考证。
"文化大革命"中这两块碑遭到了破坏,1979年,已成为文物的两碑修复后,修建了庙式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