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轮环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毛叶轮环藤 |
中文学名: 毛叶轮环藤 |
毛叶轮环藤[1]又名毛篸箕藤、银不换、金锁匙,其功效散热解毒,散淤止痛。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胃痛,腹痛,胃肠炎,疟疾,跌打损伤。
入药部位
以根入药。
性味
功能主治
散热解毒,散淤止痛。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胃痛,腹痛,胃肠炎,疟疾,跌打损伤[2]。
用法用量
内服:3-9g;或干粉1.5-3g,温开水冲服。
药理作用
1、横纹肌松弛作用。
2、镇痛作用。
3、降压和组织胺释放作用[3]。
临床应用
附注 :同属植物盾形轮环藤CycleapeltataHook.F.EtThoms.据文献报导含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粉防己碱(tetrandrine)具有抗癌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长达5米;主根稍肉质,条状(或块状);嫩枝被扩展或倒向的糙硬毛。叶纸质或近膜质,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阔卵形,长4-10厘米或过之,宽2.5-8厘米或过之,顶端短渐尖或钝而具小凸尖,基部微凹或近截平,两面被伸展长毛,上面较稀疏或有时近无毛,缘毛甚密,长而伸展;掌状脉9-10条,有时可多至12条,向下的常不很明显;叶柄被硬毛,长1-5厘米,明显盾状着生。花序腋生或生于老茎上,雄花序为圆锥花序式,阔大,长7-30厘米,宽达12厘米,被长柔毛,花密集成头状,间断着生于花序分枝上,雄花:有明显的梗;萼杯状,被硬毛,高1.5-2毫米,4-5裂达中部;花冠合瓣,杯状,高0.7毫米,顶部近截平;聚药雄蕊稍伸出;雌花序下垂,为狭窄的总状圆锥花序,雌花:无花梗;萼片2,稍不等大,倒卵形至菱形,长约0.4毫米,外面被疏毛;花瓣2,与萼片对生,长约0.5毫米,宽达1毫米,无毛;子房密被硬毛,柱头裂片锐尖。核果斜倒卵圆形至近圆球形,红色,被柔毛;果核长约3毫米,背部二侧各有3列乳头状小瘤体,围绕胎座迹的一行不很明显。花期秋季。果期冬季[4]。
分布区域
产于海南和广东的雷州半岛。
生长环境
绕缠于林中、林缘和村边的灌木上。
视频
参考资料
- ↑ 毛叶轮环藤的功能主治,国医小镇
- ↑ 毛叶轮环藤的功能主治,中医世家
- ↑ 毛叶轮环藤的药理作用,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 ↑ 毛叶轮环藤的形态特征,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