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陽修苦讀(歐陽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陽修苦讀》

作品名稱:《歐陽修苦讀》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傳記

作者:歐陽修

歐陽修苦讀是中國古代勤學勵志的典故之一。講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詞人歐陽修在「四歲而孤,家貧無資」的環境下,從小至大,「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的勤學故事。可見逆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惟讀書是務」的精神也值得學習。所以要刻苦學習,報效祖國,所以警示後人要加強學習。

原文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bai孤,家貧無資。太du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zhi誦古人篇章。及其稍dao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

白話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2]

作品賞析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雖然家裡貧窮,但他克服重重困難,勤學苦讀,終有所成。歐陽修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着遠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會成功。歐陽修刻苦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讚賞和學習。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歐陽公,是指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漢族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

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 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詩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歐陽修四歲喪父,他四歲而孤,隨叔父在現湖北隨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母親以荻畫地,教以識字。歐陽修自幼酷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

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康定元年(1040年),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知諫院。慶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誥。

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疏分辯,因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縣)太守。後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皇祐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 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對北宋文風轉變有很大影響。

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請求外任,不准。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此年改號「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今屬安徽省)。

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歐陽修卒於家,諡文忠。歐陽修陵園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辛店鎮歐陽寺村。該園環境優美,北依崗阜,丘陵起伏,南臨溝壑,溪流淙淙。陵園肅穆,碑石林立,古柏參天,一片鬱鬱蔥蔥,雨後初晴,陽光普照,霧氣升騰,如煙似雨,景色壯觀,故有「歐墳煙雨」美稱,為新鄭古代八景之一。

作者生平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聖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曆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後,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諡文忠。《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並積極培養後進,為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謫。慶曆三年(1043)參與范仲淹「慶曆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

以後擔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歷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經學家、金石學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他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後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備,內容充實,文風流暢婉轉。《朋黨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為歷代傳誦。

詩歌風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鬱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並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綺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並在詞中再現這種美,如《採桑子》、《漁家傲》諸闋,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並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3]

視頻

文言文精講:《歐陽修苦讀》


參考資料

  1. 歐陽修苦讀全文, 瑞文網,
  2. 歐陽修幼學文言文翻譯, 作文網,
  3. 生查子·元夕,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