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檀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青檀树,(拉丁文名: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别名;青檀、檀、翼朴 、檀树、青壳榔树,榆科、青檀属乔木,高达20米或20米以上,胸径达70厘米或1米以上;树皮灰色或深灰色,幼时光滑,老时裂成长片状剥落,剥落后露出灰录色的内皮,树干常凹凸不圆;不规则的长片状剥落;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基部三出脉,单叶互生,长3-13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和榆钱树叶相像,微苦,可防蚊虫;小枝黄绿色,干时变栗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渐脱落,皮孔明显,椭圆形或近圆形;冬芽卵形。
简介
青檀树,又名金钱朴、翼朴。它是一种落叶乔木,属于榆科,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青檀树目前零星或成片分布于中国19个省区。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常被大量砍伐,致使分布区逐渐缩小,林相残破,有些地区残留极少,已不易找到。 [1]
记载
《救荒本草》:青檀树生中牟南沙岗间。其树枝条纹细薄,叶形类枣,微尖艄,背白而涩;又似白辛树叶微小。开白花。结青子如梧桐子大。叶味酸涩,实味甘酸。采叶煤熟,水浸淘去酸味,油盐调食;其实成熟,亦可摘食。 [2]
形态特征
树皮青白色或青白色,呈不规则片状剥落。叶单叶互生,叶长3-10cm,尖端,叶缘有锯齿,深绿色。
乔木,高达20米或20米以上,胸径达70厘米或1米以上;树皮灰色或深灰色,不规则的长片状剥落;小枝黄绿色,干时变栗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渐脱落,皮孔明显,椭圆形或近圆形;冬芽卵形。叶纸质,宽卵形至长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不对称,楔形、圆形或截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基部3出脉,侧出的一对近直伸达叶的上部,侧脉4-6对,叶面绿,幼时被短硬毛,后脱落常残留有圆点,光滑或稍粗糙,叶背淡绿,在脉上有稀疏的或较密的短柔毛,脉腋有簇毛,其余近光滑无毛;叶柄长5-15毫米,被短柔毛。翅果状坚果近圆形或近四方形,直径10-17毫米,黄绿色或黄褐色,翅宽,稍带木质,有放射线条纹,下端截形或浅心形,顶端有凹缺,果实外面无毛或多少被曲柔毛,常有不规则的皱纹,有时具耳状附属物,具宿存的花柱和花被,果梗纤细,长1-2厘米,被短柔毛。花期3-5月,果期8-20月。
青檀树在形态上给人以潇洒、秀逸之感。其树叶呈卵形,边缘呈锐锯齿状。早春开花,花色为淡绿色,雌雄同株,两性花单叶于叶腋。果实圆形,周围呈长翅状,具细长柄,悬垂。由于青檀形状似楮、似桑,故有人将其误认为楮树、桑树。
青檀树多半为野生,自然飞籽繁殖,土壤选择性不强,无论在山坡平地还是水滨均能生长,即使石崖缝隙中也能扎根,只是发育稍差,树形奇特而已。 [3]
生长环境
生于石灰岩山地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边或石缝中。阳性树处,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壁石隙等处,成小片纯林或与其分树种混生。适应性较强,喜钙,喜生于石来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夺地区生工。
较耐干时瘠薄,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生长速度中等。萌性强奉命长,山东等地庙宇留有千年古树。种子天然繁殖力较弱。花期4-5月,果8-9月成熟。常生于山谷溪边石灰岩山地疏林中,海拔100-1 500米。在村旁、公园有栽培。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我国19个省区,通常生于海拔800m以下,在四川康定可达海拔1700m。[4]
产[[辽宁(大连蛇岛)]]、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
主要价值
青檀树能在此安稳生长1700余年,对无为的气候、物种演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H. Handel -Mazzetti 于1932年,将贵州南部的这类植物,根据其叶基部较宽,背面被短硬毛和果实被细蜘蛛状短毡毛等征状,定为新变种——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 var. pubescens Hand. -Mazz. 。
我们观察了我国各地的这类植物标本后,发现其叶的基部宽窄变异幅度很大,惟产我国南部的这类植物,其多数的叶之背面和果实具有较明显的短柔毛或细曲柔毛,而分布越往北的毛被则渐稀疏至几无毛,这种现象显然是本种植物的变异趋向,因此,将 H. Handel -Mazzetti 定的这一变种予以归并。
青檀茎皮纤维质量优良,是制作宣纸和人造棉的原料。其木材结构细密,坚实耐用,可用作家具、车轴、器具材料等
使用价值
树皮纤维为制宣纸的主要原料;木材坚硬细致,可供作农具、车轴、家具和建筑用的上等木料;种子可榨油;树供观赏用。
青檀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对研究榆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茎皮、枝皮纤维为制造驰名国内外的书画宣纸的优质原料;木材坚实,致密,韧性强,耐磨损,供家具、农具、绘图板及细木工用材。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观赏价值
青檀树属榆科,翼朴属,其材质坚韧,纹理细密,耐腐耐水浸,是园艺、室内装饰等的珍贵树种。
栽培技术
果熟后易脱落飞散,要适时采种。青檀树的繁殖,可以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
有性繁殖
即采子播种育苗,这种方法可以培育大量的幼苗,苗木的生活力强,经济寿命长,植树造林都宜釆用育苗繁殖。[5]
釆种:青檀树种子在“处暑”到“白露”左右期间成熟,果实由青变黄,就应及时釆收。果实有园翅,惟顶部有隙,基部具有长柄。果实釆回后应去翅,阴干,防潮湿,但也不能过分干燥,以免影响发芽能力。凡种壳色泽鲜,种仁饱满,种肉白色,均为好种。
摧芽:为了使种子发芽整齐,促进幼苗生长,播种前可采取摧芽方法,一种为冷水浸种,其方法是把纯净的种子,放在容器内,加入冷水浸渍,每天更换清水一次,一般浸种二至三天,种皮吸水柔软后,即能促进发芽。此法简易稳定,但效果较差。另一种为热水浸种,青檀种壳坚硬,因此热水浸种比冷水浸种效果更好,方法相同,唯热水温度掌握在30至40℃左右,每天调换温水需二至三次。
育苗:播种季节以春播为好,一般在二月份。好的青檀种子,每亩播种量四斤左右。播种的方法以条播为宜。苗床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床面一般按照三、五寸距离,即播幅三寸,空行间在五寸以内,用锄头开一条小沟,沟底要平实,沟深二至三公分,播种、复土、复草要均匀,复土厚度一至二公分以内,复草厚度以不见复土为宜。发芽出土一半左右即可揭去部分复草,发芽出土整齐后,复草全部揭去,揭草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种苗发育生长期间要防涝,防旱、清除杂草。幼苗出齐一个月后,分二至三次间苗。管理好的幼苗,一年就可以出圃,一般每亩可产一万多株一公尺以上高度的壮苗。
造林:选好山场,根据适树适地的要求在秋冬前进行全面挖土深翻,以便开展春季造林工作,按正方形间隔1.5公尺定点挖穴,(每亩约种100至150棵),早春解冻后即可栽植,苗木随起随栽,以确保造林成活率高。其中,以割枝取皮为目的的树林,种植3-5年左右采用截枝法促进萌发新枝,提高支皮的产量。
无性繁殖
主要是压条法,即将青檀树细长的枝条弓形压弯,中间埋在土里,上压石块,两年后,待压在土里的部分己生根,将其砍断,这种方法青檀树桩越低越有利于发展。
保护现状
国家2级保护稀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