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樊继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樊继祖

大明太子少保资善大夫工部尚书
籍贯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济宁州郓城县
字号 字孝甫,号双嵒
出生 成化十七年(1481年)
逝世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亲属 (曾祖父)樊敬
出身
  • 正德六年辛未科同进士出身

樊继祖(1481年-1558年),字孝甫,号双嵒,山东郓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生平

樊敬曾孙。山东乡试第二十九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1][2]。初任临颖(今河南省)知县,因御寇有功,提升为御史。奉命勘查庄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万馀顷,权贵为之敛迹。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参政。在大同兵变时,任兵部左佥都御史,前往平叛。樊继祖擒其首恶,叛乱遂平,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书。嘉靖22年(1543年),改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在朝居官40馀年,后辞官返乡,卒于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78岁。[3]

著作

有《云朔行稿》、《南园漫兴》。《双岩奏疏》、 《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

《南园漫兴》诗稿序

《南园漫兴》,双岩公退休之诗也。公前朝名宦,郓邑望族。闻所著有《山海纪程》、《招友传集》、《草堂随笔》等篇,《漫兴诗稿》其一也。夙曾以未得目睹为歉,庚午岁设帐田圩,获交镇宇樊兄,兄公裔也。语次,出手抄公稿,嘱序于予。

方展玩雒诵,客有过予,而问曰:“双岩诗稿,品逸格超、神致淡远,佳矣。然仆窃有疑焉:公由进士起家,而县令,而乌府,而藩臬、都台、司马、司空。毅然以天下为己任,西扶云中,东震海表,敌忾于北,威服三边,采运于南,远涉九永。大丈夫得志于时,功在山海,名揭日月。其德业誉望,亦既旌旗常标青史矣。诗虽佳,又奚俟以诗传”?

予曰:“唯唯否否,子言近是,抑犹未也!今夫观人,不惟其迹论事,宜觇其全。考公当日勋业虽盛,宦途多梗。抚大同时,缘持论忤大僚意,疏十馀上,未能遽达宸聪。虽终邀帝眷,造福蒸黎,而当道之阴忌,盖从此时始。嗣是屏蔽山海,不时召还扫荡沙漠,旋即罢退,公何尝安居朝右哉!后虽复起视事,晋爵宫保,而二三权幸之臣日夜排挤,必使公告归田园而后已,此南园漫兴之所由作也。惜公意不在诗,诗成辄焚,其稿所传殊寥寥耳”。

客曰:“南园者何?”曰:“此岩翁曾太父少司寇公为通政时所构别墅也,公游息其中,绝口不复言世务,所谓退似本无官者,其公之谓欤。昔韩蕲王不平三字狱,骑驴湖上,说者高之。吾谓远寻野趣,殆未若公之近,取即是药,不违亲也”。

客曰:“然则,斯集也。颜其端,曰南园诗稿,似矣,胡为以漫兴名?”予曰:“漫兴云者,不拟题,不限韵,遂其兴之所寄而漫然笔之,无容心也。盖南园地据名胜,远则独山送青,近则盘沟环碧。与夫筼筜烟雨、台榭风霜,雅擅西郓,巨观诸名士多游赏焉。公急流勇退,深自敛抑,翛然与曰曩素十友相唱酬,每当草堂雪霁、槐屋春深、岩石撑月、乔木留云,无在非托兴之所,亦无在非漫兴之所也。公以动于情者托于诗,后人即以读其诗者见其情。虽不以诗重,重公者乌得不重其诗乎?则是稿之传也,固宜”。

客既退,予因承镇宇兄嘱,固辞不获。爰悉次是语以志作诗之巅末,而为之序。至于是编之品格,超逸神致淡远,固有目所共赏也。予无烦多赘。

同治九年小阳月朔旦之吉麟邑廪膳生员孟广渭沐手拜撰

【注释。】

双岩:指明代兵部尚书樊继祖,双岩是他的号。

设帐:指设馆授徒。《后汉书·马融传》:“(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庚午:指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县令:樊继祖作过临颖知县。

乌府:古称御史台为乌台,故称乌府。御史台在明代称都察院。此处指樊继祖作监察御史。

藩臬: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樊继祖曾作河南副使、江西参政。

都台:古代尚书省。唐代尚书省设六部。明清六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不设尚书省。此处指樊继祖在中央政府担任等要职。

司马:兵部尚书。樊继祖曾任此职。

司空:工部尚书。樊继祖卸任兵部尚书后,曾授工部尚书。

云中:山西大同古名。樊继祖曾平定大同兵变,在大同指挥抵御蒙古军入侵。

海表:指中国四境以外僻远之地。樊继祖曾负责山海关等处的军事防御。

威服三边:三边,明有三边总督府,下辖延绥、宁夏、甘肃三巡抚和陕西军务。樊继祖任监察御史期间,奉旨赴陕西洮州、河州、西宁、甘肃巡茶马,明令官茶贮边易马,严禁私商染指,数次上疏提出祛宿弊振茶马之法。

采运于南:樊继祖奉皇命采大木于湖广等处,用于修缮北京九庙等建筑。

宸聪:皇帝的听闻。

宫保:明、清各级官员的荣誉官衔,如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缘大臣加衔或死后赠官,通称宫衔;咸丰后不再用"师"而多用"保"。樊继祖曾被封为封太子少保。

南园:实为樊敬创建立、樊继祖重修之雪霁草堂,此园位于郓城县城之南。

曾太父少司寇公:指樊继祖的曾祖父、明代刑部侍郎樊敬。

韩蕲王不平三字狱,骑驴湖上:韩蕲王即韩世忠。岳飞被害后,韩世忠心灰意冷,闭门谢客。经常骑驴携酒,游乐西湖。明代何乔新有《题韩蕲王湖上骑驴图》诗一首:“锦裘绣帽韩将军,江上淮东屡策勋。朝端苍桧何蓊菀,干霄蔽日长氤氲。高皇未有宣光德,指仇为亲忠为逆。鸟未尽兮弓已藏,岳家父子死谗慝。将军连诉解兵权,萧然物外如神仙。清凉居士聊自命,蹇驴时跨西湖边。古槐疏冷秋阴薄,门巷萧条可罗雀。相随惟有旧奚僮,偏禆尽入循王幕。路傍下种故侯瓜,湖堤携酒看梅花。酒酣时过岳侯墓,潸然长泪落烟霞。敌人忽动南侵志,举朝争献檀公计。黄金不铸韩蕲王,烈士忠臣谩歔欷。”此处以韩世忠比喻樊继祖的遭遇及心情。

独山送青、盘沟环碧、筼筜烟雨、台榭风霜:皆雪霁草堂及周边之景。

草堂雪霁、槐屋春深、岩石撑月、乔木留云:也是雪霁草堂之景。

小阳月:指农历十月。

麟邑:指钜野。钜野古代曾称麟州。 [4]

家族

曾祖父樊敬,曾任刑部左侍郎;祖父樊玘,曾任七品散官;父亲樊沂。母侯氏[5]

嘉靖皇帝命樊继祖修建沙河行宫的敕文

敕兵部左侍郎樊继祖:

比命工部建造行宫于沙河驻跸之所,然必有城池,今特命尔不妨部务,前去总督工程 ,宜即亲诣沙河地方,督同顺天保定二处巡抚都御史并巡按御史,公同遵照朕亲定地方,丈量高广及延袤里数,逐一相度,并会发夫匠,选委的当管工人员,分画修筑,务在刻期完工。如地势高下、偏正与原定标准或碍,亦听尔等从长议处停当奏闻,务要坚固,以图经久。不许虚应故事,承委官员果勤能办事者,具奏升赏。奸慢误事者,文官六品、武职五品以下,听尔径自拿问惩治。抚按官有所违慢,并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官误事者,参奏处治。其钱粮夫力,宜视地方远近、州县大小、人户贫富,均融派拨,无得偏累人难。地功即兴,凡工匠夫役人等,尤宜抚芳优恤,不许纵容委官管事人等有所科索凌虐以致怨苦。工完之日,通将用守银两、夫役及城池丈尺数目造册奏缴。

尔素有材(才- 卢注)干,特兹委任,宜夙夜究心经营,以副朕意。钦哉,故敕。

嘉靖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注释:

樊继祖:明代郓城人,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工部尚书。

沙河行宫:沙河行宫,位于昌平区沙河镇。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始建,为北征及后来皇帝、皇后、嫔妃谒陵巡狩驻跸之所。正统年间毁于水灾。嘉靖十七年(1538 )开始于沙河东建行宫,并环以城池。

分析:

樊继祖是个能干的大臣。从此敕文可见,他当时作为兵部侍郎,却被派去参加由工部主办的沙河行宫的建造,足见其才识之广和皇帝对他的信任之深。他后来到洞庭湖一带采大木,为北京建九庙备材,都体现了这一点。[6]

兵部尚书樊继祖大同平叛图册的两篇序文

此稿,由卢明根据明嘉靖版《郓城县志》整理并加注释、分析。据以参照的刘汝松与贾启二人的序言手抄文本,由樊志航收藏,樊迎振搜集整理。


一、这两篇序文的发现,使我们弄清了《拟绩图》(即平叛图)的创作缘由。此前,我们发现郓城县档案馆收藏有歌颂明代兵部尚书樊继祖大同平叛的图册,感觉很有价值,可惜对其来龙去脉知之甚少,不知是樊继祖在世时所为还是后人所创。根据这两篇序文,我们明确地知道,这个图册原本是在平叛结束后不久,由大同士子王春雷等人所编,这充分体现了大同人对樊继祖的爱戴和景仰之情。后世之人,尤其是樊氏后人,即便对这个图册有复制和模写,也只是依此图册而制,图片的创作,那就是王春雷等人,自来这个图册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7] 二、通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樊继祖。他有能力。别人干不了的,他能干得了。像大同平叛这样的难事,他能信手做成,真是不简单。他有智慧。分析问题准确,有谋略,遇大事知道怎么做才好。平叛之事,他制定内应外合之策,严惩首恶,宽宥协从者,从而平息了叛乱,争取了群众。他有胆略。在危难面前,好多人不是看不透,而是不敢做。樊继祖就敢,他单骑入虎穴,一点也不比唐朝中兴大将郭子仪差。他的魄力。临大事难事,众说纷纭,如果主帅缺少主见,很容易导致失败。樊继祖却不是这样,他临阵不乱,早有嘉谋,不被他人左右,而能左右全军,这就是伟人不同于常人之处。

三、这两篇序文,为我们提供了最早的版本。嘉靖版《郓城县志》,刻印于嘉靖十九年(1540),离大同平叛的嘉靖十二年,仅有六、七年的时间。离刘汝松为图册作序的嘉靖乙未年,也就是嘉靖十四年(1535),只有四、五年的时间。可见郓城古志所载文字,仍然带有樊继祖、王春雷等人的体温,这很难得。而樊迎振先生提供的古代抄本,其抄写时间应当不晚于清代,且又是樊氏家族组织抄录保存的,亦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古代抄写或刻书,由于抄、编、刻等方面的原因,个别地方出点讹误,常常难免。但,我们有这两个方面的文稿对照著看,便很容易看出文章原本应有的样子。古志本与抄本比较,应当说,古志所载,尽管离图册创作年代很近,但录入到县志的工作有些粗糙,所以错别字较多。抄本则错字较少,当然,也有个别文字值得推敲。[8]


参考文献

  1.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2.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樊继祖
  4. 明代兵部尚书樊继祖的《南园漫兴》诗稿序(序作者孟广渭)
  5.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正德六年辛未科进士登科录》 
  6. 嘉靖皇帝命樊继祖修建沙河行宫的敕文
  7. 兵部尚书樊继祖大同平叛图册的两篇序文
  8. 兵部尚书樊继祖大同平叛图册的两篇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