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鏵頭草(中藥材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色小花
圖片來自 鄉下大妞

開花的種類——鏵頭草(中藥材植物)

鏵頭草,中藥名。為堇菜科植物戟葉堇菜Violabetonicifolia Smith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功效。用於瘡瘍腫毒,喉痛,乳癰,腸癰,黃疸,目赤腫痛,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鏵頭草
  • 拉丁學名:Violabetonicifolia Smith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側膜胎座目
  • 科:堇菜科
  • 屬:堇菜屬
  • 種:戟葉堇菜
  • 分布區域:華東、中南及陝西、甘肅、台灣、四川、雲南、西藏
全草入藥
圖片來自 鄉下大妞

生理特徵

戟葉堇菜,又名尼泊爾堇菜、箭葉堇菜。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莖通常較粗短,長5~10mm,斜生或垂直。葉基生,蓮座狀;葉柄較長,上半部有狹而明顯的翅;托葉褐色,約3/4與葉柄合生;葉片狹披針形、長三角狀戟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7.5cm,寬0.5~3cm,先端尖,有時稍鈍圓,基部截形或略呈淺心形,有時寬楔形,花期後葉增大,垂片開展並具明顯的牙齒,邊緣具疏而淺的波狀齒。花白色或淡紫色,有深色條紋,長1.4~1.7cm;花梗細長;萼片卵狀披針形或狹卵形,長5~6mm, 基部附屬物較短;側方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1~1.2cm,下方花瓣通常稍短,距管狀,稍短而粗,長2~6mm;雄蕊5,花絲短,花葯環生於雌蕊周圍;子房卵球形,柱頭前方具明顯的短喙。蒴果橢圓形至長圓形,長6~9mm,無毛。花、果期4~9月。

生長環境

生于田野路邊、山坡草地、灌叢、林緣等處。分布於華東、中南及陝西、甘肅、台灣、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微苦、辛,寒。

歸經:歸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用於瘡瘍腫毒,喉痛,乳癰,腸癰,黃疸,目赤腫痛,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相關配伍

1、癰瘡腫毒:鏵頭草、紅藤煎湯服或鏵頭草、芙蓉葉各適量搗爛外敷。

2、腸癰初起:鏵頭草、紅藤、蛇倒退、敗醬草各15g,水煎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孕婦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多皺縮成團。主根較粗短。葉叢生,灰綠或枯綠色,具長柄。葉片濕潤展平後,葉片箭頭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稍下延於葉柄,邊緣有淺波狀齒。花柄長於葉,花黃白色,可見紫色條紋。蒴果橢圓形。氣微,味微苦帶粘性。

藥理作用

1、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鏈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2、促進白細胞吞噬細菌的作用很強。 [1]

相關論述

1、《本草省常》:「止痛散血消一切腫毒。」

2、《草本便方》:「直攻命門停滯精月瘕脹滿能消散刀刃斧傷塗即清。」

農村常見鏵頭草,葉片尖尖像犁鏵,可做野菜可入藥,不要小看它

陽春三月百花齊放,桃紅柳綠菜花黃,就連荒坡上不知名的那些野花兒也在爭先恐後的怒放,這其中有一種紫色的小花讓筆者的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它不僅開出的花兒特別好看,而且花朵連接花柄的位置還罕見地呈倒鈎狀,格外地引人注目。說到這裡,相信許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立刻就知道是哪一種野生植物了!這種在春天開出紫色小花的植物就是「鏵頭草」,又叫「紫花地丁」。這種野花的葉片呈長圓形或者狹長披針形,就像以前農村里耕地用的的犁耙上的鐵鏵頭,筆者這裡就叫它「鏵頭草」,有些地方也叫「犁頭草」。記得小時候筆者用它來做遊戲,與同伴們一起摘下用它的花朵,一人一朵花,交叉勾住用力拉,誰的花沒有被勾斷就是誰勝出。這也是鏵頭草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滿滿的兒時回憶,不知道大家玩過沒有?

鏵頭草在農村分布廣泛,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但是在乾旱的地方也同樣可以生長,所以在田間、地頭、山坡上到處都能見到鏵頭草的身影;同時,鏵頭草作為一種野草,生命力非常頑強,就算用鋤頭把它鏟掉,只要根還在土裡,也能再次復活。 [2]

現代人追捧一個「野」字

咱農村里也不例外。一到返春時節,許多人都會搶着挖鮮嫩的鏵頭草做野菜,一般涼拌食用,也可以放點辣椒大蒜清炒食用,吃起來口感細膩脆嫩;還有人挖全草曬乾,用來煲湯或者泡茶喝,味道也是很不錯的!

人們常說「藥食同源」,鏵頭草既是可以吃的野菜又是一味功效頗多的中藥材。據「頭條百科」所述:鏵頭草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喉痛,乳癰,腸癰,黃疸,目赤腫痛,跌打損傷,刀傷出血等症狀;一般夏、秋季兩季采全草入藥,洗淨之後去雜質,可鮮用亦可曬乾用。

鏵頭草不僅可以食用和藥用,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由於它生命力旺盛,適應能力強,非常好養活,淡紫色的花兒又非常漂亮,並且花朵數量還特別多,非常適合養花愛好者們做成小盆栽,能起到美化家居環境的作用;也可以搭配其他花卉種植在庭院,也是別有一番景致!這就是渾身是寶的鏵頭草,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說不定也見過這種野草,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而已。

* (溫馨提示:鏵頭草功效雖多,但做藥用時,請務必遵循醫囑)

《中藥大辭典》:鏵頭草

拼音注音:Huá Tóu Cǎo

別名:地黃瓜(《分類草藥性》),青地黃瓜(《四川中藥志》),烙鐵草、犁頭草(《重慶草藥》)。

出處:《草木便方》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白花地丁、長萼堇菜或尼泊爾堇菜的全草或帶根全草。2~7月有花果時採收。

原形態

①白花地丁,又名:寶劍草(《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草本,高約6~10厘米。主根粗圓,較長,側根纖細且多。葉基出叢生;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5~7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基部截形或楔形,邊緣具淺而鈍的鋸齒;葉柄細長,紫紅色,有短毛,上端有翅。花莖長於葉,微紫紅色,有短毛,中部具2枚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單花頂生;花萼5,披針形,邊緣膜質具齒;花瓣5,白色或帶紫色,倒卵形,長10~13毫米,距長3~4毫米;雄蕊5;雌蕊1,為3心皮合成,柱頭先端漸租。蒴果矩圓形,成熟後裂瓣呈三角形。種子小,淡黃褐色,表面有稀疏短絨毛。花期早春。果期4~5月。

生于田野、路旁陰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②長萼堇菜,又名:翁域、犁嘴草、剪刀菜、紫花地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禿淨。根莖垂直。葉叢生,三角形或近戟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先端微鈍,基部同心形,邊緣有小鋸齒。托葉與葉柄合生,其分離部狹披針形,全緣,或有疏齒。花莖略長於葉,近中部或中部以下有線形的小苞片2枚;萼片5,矩圓形或披針形;花瓣5,青紫色,內側兩對花瓣呈匙形,先端及中部紫青色,基部黃綠色,有紫青色花紋,下面一瓣稍寬大,有囊狀距,淡綠色;雄蕊5,內向,無花絲,下面2枚具有蜜腺的附屬物;雌蕊1,子房上位,卵圓形,花柱呈喇叭狀。蒴果3裂,種子多數。花期12月至翌年2月。果期4~5月。

生長山野。分布我國西南部及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③尼泊爾堇菜,又名:紫花地丁。

多年生草本,高8~12厘米。主根粗短。葉基出叢生;箭頭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5~5厘米,寬8~15毫米,先端鈍,基部截形以至稍展開成心臟形,邊緣具淺波狀鋸齒;葉柄細長,微紫紅色,上端近葉基部有狹翅;托葉披針形,邊緣具稀疏鋸齒。花莖長於葉;苞片線形,基部有數腺狀齒;單花頂生,萼片6,橢圓狀披針形,基部附屬物卵狀三角形;花瓣5,白色,微帶紫色,倒卵狀長圓形,距長約5毫米;雄蕊5,花絲短;雌蕊1,柱頭彎曲且脹大成3淺裂狀。蒴果近圓形。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陰濕地。分布我國中部、南部。

性味:辛微苦,寒。

①《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辛酸,無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苦,寒,無毒。"

③《廣西中藥志》:"味淡,性平,無毒。"

注意 《南寧市藥物志》:"虛寒者忌服。"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治腸癰,疔瘡,紅腫瘡毒,黃疸,淋濁,目亦生翳。

①《草木便方》:"治月瘕脹滿,刀斧傷。"

②《分類草藥性》:"去風火,消毒腫疔瘡,散瘀血。"

③《四川中藥志》:"通經,消腫,解毒。治紅腫瘡毒,疔瘡及淋濁。"

④《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陽黃,腸癰,疔瘡,熱毒。"

⑤《廣西中藥志》:"治眼疾及瘩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複方

①治腸癰:鏵頭草、紅藤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惡瘡疔毒,紅腫疼痛:鮮鏵頭草,搗爛外敷。(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3]

臨床應用

治療癰、癤炎症初期:用鮮長萼堇菜搗爛敷於患部,干後即換;亦可製成粉劑或軟膏使用。有全身症狀者,可取乾草1兩,水煎服;或用鮮草洗淨搗汁約1酒杯,內服,效果更顯着。治療40餘例,均有效。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