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開花的種類——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屬植物)
茅膏菜科茅膏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2厘米。鱗莖狀球莖紫色地上常直無毛,莖頂多分枝;基生葉密集成近一輪,葉片半月形;聚傘花序生於枝頂,白色或紅色,種子橢圓形;花果期6-9月。茅膏菜為變種,其與前變種不同處在於萼背無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茅膏菜始載於《本草拾遺》:「草高一尺,生茅中葉有毛如油膩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也」。
茅膏菜除太平洋群島外,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澳大利亞和南非最多,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浙江、湖北、江西、台灣、廣東、雲南和西藏等地。常生於松林和疏林下的草叢或灌叢中;喜濕耐寒怕澇,適宜疏鬆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泥炭土壤。主要繁殖方式為起壟播種繁殖。
據《本草拾遺》記載:茅膏菜「主赤白久痢」。其性味辛、溫,有小毒,能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可治療感冒發熱、胃痛吐血、咽喉腫痛、骨質增生、肩周炎等症。其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萘醌類、萘酮類、黃酮類、酚酸類,對神經性皮炎患者有治療作用。茅膏菜是一種食蟲植物,具有較高的欣賞性和趣味性,常用於盆栽觀賞。還被作為奇異花卉點綴於沼澤園或供植物教學之用。
茅膏菜(學名:Drosera peltata Thunb.)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茅膏菜
- 拉丁學名:Drosera peltata Smith
- 別 名:捕蟲草、落地珍珠、一粒金丹、蒼蠅草、珍珠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石竹目
- 科:茅膏菜科
- 屬:茅膏菜屬
- 種:茅膏菜
-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797
- 國際瀕危:等級無危(LC)
植物學史
茅膏菜始載於《本草拾遺》:「草高一尺,生茅中葉有毛如油膩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也」。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直立,有時攀援狀,高9-32厘米,淡綠色,具紫紅色汁液;鱗莖狀球莖紫色,球形,直徑1-8毫米;莖地下部分長1-4厘米,地上部分通常直,無毛或具乳突狀黑色腺點,頂部3至多分枝。
基生葉密集成近一輪或最上幾片着生於節間伸長的莖上,退化、脫落或最下數片不退化、宿存;退化基生葉線狀鑽形,長約2毫米;不退化基生葉圓形或扁圓形,葉柄長2-8毫米,葉片長2-4毫米;莖生葉稀疏,盾狀,互生,葉柄長8-13毫米;葉片半月形或半圓形,長2-3毫米,基部近截平,葉緣密具單一或成對而一長一短的頭狀粘腺毛,背面無毛。
螺狀聚傘花序生於枝頂和莖頂,分叉或二歧狀分枝,或不分枝,具花3-22朵;花序下部的苞片楔形或倒披針形,頂部具3-5腺齒或全緣,邊緣無毛或被腺毛,兩面無毛或背面密被腺毛,中、上部的苞片漸狹為鑽形;花梗長6-20毫米;花萼長約4毫米,5-7裂,裂片大小不一,歪斜、一邊具角的披針形或卵形,背面疏或密被長腺毛,邊緣全部或僅中部以上密被長腺毛,整齊或僅頂部稍缺裂;花瓣楔形,白色、淡紅色或紅色,基部有黑點或無;雄蕊5,長約5毫米;子房近球形,淡綠色,無毛,1室,胚珠多數,花柱3-5,稀6,各2深裂,裂條頂部分別為2-3和3-5淺裂。蒴果長2-4毫米,3-5裂,稀6裂。種子橢圓形、卵形或球形,種皮脈紋加厚成蜂房格狀。花果期6-9月。
近種區別
盾葉茅膏菜、新月茅膏菜和光萼茅膏菜彼此外形相似,它們的主要區別點是:
盾葉茅膏菜:基生葉花時不鱗片狀,宿存;莖通常不分枝;萼片5,邊緣和背面密被腺毛,卵形;花柱3;蒴果開裂為3果爿;模式標本產於大洋洲東部。
新月茅膏菜:基生葉花時通常脫落,部分鱗片狀;莖分枝或不分枝,萼片5,無毛,邊緣齧蝕狀,具疏齒,菱狀卵形,花柱3;蒴果開裂為3果爿;模式標本產於印度東部。
茅膏菜的基生葉花時通常脫落或乾枯,大多呈鱗片狀,莖通常2至多分枝;萼片5-7,歪斜、具角披針形或卵形,背面和邊緣被腺毛;花柱3-5(-6);蒴果開裂為3-5(-6)果爿,模式標本產於中國西南部。
光萼茅膏菜:基生葉花時脫落或乾枯,稀宿存,部分鱗片狀;莖2至多分枝;萼片5(-6),背面無毛,邊緣具腺毛;花柱2-5(-6);蒴果開裂為2-5(-6)果爿,模式標本產於中國南部至東部。
變型變種
變型
茅膏菜隨地理分布和生境不同,其形態變化較大,據連續變化情況仍可分出如下二種類型:
A.披針萼型:萼5,裂片具角披針形,背面具疏腺毛;花柱3(-6);果爿3(-6)。該型分布於中國雲南大理以南者,植物體上部2-3分枝,花序常不分叉;種子橢圓形。分布於中國雲南維西以北和四川西南部者,植物體上部常多分枝;花序常分又或為二歧狀分枝;種子圓球形。
B.卵萼型:萼5-7,裂片大小不一,多少歪斜,近卵形,具角;植物體上部3至多分枝;花序分叉或不分叉。分布於中國雲南維西以北、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和西藏東部、南部。
變種
光萼茅膏菜(DroserapeltataSmith var.glabrataY. Z. Ruan):該變種與茅膏菜主要不同處在於萼背無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爿2-4,稀5。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和廣西等省區。生長於海拔50-1600米的山坡、山腰、山頂和溪邊等草叢、灌叢和疏林下。葉及葉腺毛含有毒汁,觸及皮膚,可引起皮膚灼痛和發炎,家畜誤食可引起中毒症狀。
該變種隨地理分布和生境的不同,其形態變化較大,據變化的情況大體可分出以下類型:
A.卵萼型:萼卵形、正圓形和倒卵形,稀披針形,萼緣通常不具角;花序通常不分叉,稀分叉;花序下部花花柱3-4,上部花花柱3。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東部和浙江東南部。
B.具角萼型:萼橢圓形、披針形或卵形,萼緣通常一邊具角,花序不分叉或分叉;花序下部花花柱3-4,有時5,上部花花柱3,有時4。分布於中國福建西部、廣東、廣西、湖南和江西等省區。
C.二果爿型:萼形同「B」型,萼緣一邊或二邊具角,花序常分叉或二歧狀分枝,或不叉,花序最下1花花柱常2或3-4,上部花花柱3-4。分布於中國浙江、江蘇、湖北和安徽等省。
D.攀援型:與「B」型相似,唯莖攀援狀,長可達45厘米,種子較大。分布於中國廣東北部,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頂。 [1]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以全草入藥,具有袪風除濕、行血止痛、治風濕骨痛和抗菌消炎功效,藏醫臨床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舊傷復發、瘰癘等症,還可以作為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藥。
據《本草拾遺》記載:茅膏菜「主赤白久痢」。其性味辛、溫,有小毒,能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可治療感冒發熱、胃痛吐血、咽喉腫痛、骨質增生、肩周炎等症。其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萘醌類、萘酮類、黃酮類、酚酸類,對神經性皮炎患者有治療作用。
其他
茅膏菜是一種食蟲植物,具有較高的欣賞性和趣味性,常用於盆栽觀賞。還被作為奇異花卉點綴於沼澤園或供植物教學之用。
主要毒性:該種全草有毒,葉的水浸液觸及皮膚,可引起灼痛、發炎;家畜誤食可出現氫氰酸中毒症狀。
雖然叫「菜」卻不能吃,反要「食肉」的茅膏菜
茅膏菜是食蟲植物中的一個大類,品種繁多,形態各異。茅膏菜葉片上有腺毛,會分泌像露珠一樣的粘液,看上去像一顆顆光彩四溢的珍珠,美麗可愛。造型各異的茅膏菜,如同精緻的藝術品。散發着光芒,如同珍珠的粘液,卻是危險的致命陷阱。茅膏菜正是通過這種粘液捕獵昆蟲。茅膏菜是多年生草本食蟲植物,株高9~30厘米,有的品種可長到一米高。 [2]
形態各異的茅膏菜
葉片淡綠色,腺毛紅色或白色。茅膏菜有地下莖,當地面上植株死亡時,地下莖繼續存活,並能長出新苗。大多數茅膏菜的花為5瓣,但侏儒茅膏菜的花是4瓣,異葉茅膏菜的花有8——12瓣。花色有紅、粉紅、黃色和白色。
茅膏菜花的花莖大都會高於植株,這樣可以避免「誤食「那些幫助自己授粉的昆蟲。茅膏菜的種子比圓珠筆芯里的圓珠還小,種子發芽第1年就能開花結果。要是人類能充分利用食蟲植物來代替殺蟲劑,那該多好啊。世界本來就是共生和諧的。
茅膏菜的治病方法和藥用價值
茅膏菜是什麼?不是一種蔬菜,是一種藥物。中藥材的一種,它的保健功效很強大,但是很多人都不太知道它的一些養生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關於茅膏菜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和藥用吧,讓你知道什麼是茅膏菜,應該如何利用。 [3]
茅膏菜屬(Drosera)
屬於茅膏菜科(Droseraceae),可直接稱為茅膏菜,港台地區常稱為毛氈苔,同科中還有貉藻屬(Aldrovanda)和捕蠅草屬(Dionaea),都為食蟲植物。
1、治筋骨冷痛,腰痛,偏頭痛,跌打傷痛:地下明珠球根一至四粒,壓碎捻成丸,放在一張膏藥或膠布中心,貼痛處,一晝夜後,貼藥處有灼熱感時,即揭去,皮膚所出現水泡,用針挑破,放出黃水,外敷紗布保護,或敷消炎軟膏,至結口為止。茅膏菜可以有治療腰酸背痛的作用,對於緩解偏頭痛有好處,還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
2、治瘧疾:茅膏菜根壓碎,加膏藥上,貼脊椎骨第二節。
3、治瘰癧:先用小針當癧頂刺入癧之中心部為止,出針後,用茅膏菜鮮根一粒,壓扁,放針孔處,外用膏藥蓋貼,一、二日換一次,貼後稍有膿出,癧塊漸消散。茅膏菜可以用外服的方法,可以有止痛的作用,對於活血有好處。
4、治跌打損傷:茅膏菜根研末,每次三分。用酒吞服。茅膏菜這樣的食用方法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可以活血化瘀。
5、治疥瘡:茅膏菜乾燥塊根,研細,調豬油,配成5%油膏外塗。
6、治眼上星:茅膏菜根;壓碎,加膏藥上,貼太陽穴。
介紹了幾種茅膏菜治療疾病的偏方,,這些藥用的偏方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疾病的作用和效果。對於強身健體,治療跌打損傷是不錯的選擇呢,而且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和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