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鸭跖草(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目录
开花的种类——鸭跖草
是鸭跖草科鸭跖草属的—年生披散草本植物。鸭跖草的茎匍匐生根,多分枝;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萼片膜质,花瓣深蓝色;蒴果椭圆形;种子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花期7-9月,果期8-10月;因草叶子的形状长得像鸭脚掌,“跖”的本义为指脚掌,故名鸭跖草。
鸭跖草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甘肃以东各地,在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鸭跖草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耐旱性强,土壤略微湿即可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鸭跖草通过播种、扦插、分株繁殖。
《本草拾遗》记载,鸭跖草味甘、淡,性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鸭跖草的花蓝色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鸭跖草的花语和象征意义为希望和理想。
鸭跖草(学名:Commelina communis L.)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鸭跖草
- 拉丁学名:Commelina communis L.
- 别 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木兰纲
- 目:鸭跖草目
- 科:鸭跖草科
- 属:鸭跖草属
- 种:鸭跖草
-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四川、甘肃以东各省区;东北亚、北美及中南半岛。
形态特征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
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近种区别
鸭跖草:
- 花: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
- 蒴果: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有种子4颗。
- 种子: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耳苞鸭跖草
- 花:总苞片与叶对生,每个分枝顶端仅有1个或2-3个聚生,具0.5厘米的柄,下缘仅一半合生,顶端急尖,无毛或主脉上生几根白色刚毛,长仅1厘米。
- 蒴果:蒴果小,球状三棱形,长4毫米,3室,每室1颗种子,背面1室包着种子脱落而不裂,或3室全开裂
- 种子:种子椭圆状,腹面平,灰褐色,长3.5毫米,平滑
播种方法
鸭跖草用种子繁殖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温室育苗。播种前用25~27℃温水浸种8~10小时后捞出,在25~27℃下催芽3~5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育苗可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畦内按10~15cm行距开沟,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后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降低温、湿度管理,以免幼苗徒长。 [1]
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法
全草长至60cm,黄绿色,老茎略呈方形,表面光滑,具数条纵棱,直径约2mm,节膨大,基部节上常有须根;断面坚实,中部有髓。叶互生,皱缩成团,质薄脆,易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叶脉平行。聚伞花序,总苞心状卵形,折合状,边缘不相边;花多脱落,萼片膜质,花瓣蓝黑色。气微,味甘、淡。以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法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方形或长方形,散有多数草酸钙小针晶,长7-12μm;气孔略突起于表皮,副卫细胞平列4胞型。
理化鉴别法
(1)取本品粗粉2g,加水30ml,煮沸3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0.2%茚三酮乙醇液2-3滴,置沸水浴中加热5min,溶液显蓝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20ml,水浴浓缩至干,加8ml甲醇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量,溶液变红色。另取2ml,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量,溶液变红色。另取2ml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数滴,溶液显黄色。
鸭跖草是什么植物?
鸭跖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别称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植物纲、鸭跖草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茎、叶可入药,味甘、淡,性寒,归肺、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2]
生长习性
1、温度:鸭跖草喜温暖,不耐严寒,最适温度20~30℃,温度低于10℃时植株生长不良。
2、湿度:鸭跖草喜湿润,较耐旱,耐涝,最适空气湿度70~80%,最适土壤湿度60~70%。
3、土壤:鸭跖草喜肥沃,以土质土质肥沃、透气性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弱沙质土壤为宜。
4、光照:鸭跖草喜半阴,忌阳光曝晒,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浅粉绿色且容易徒长。
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第1步清热除火:味苦,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第2步凉血止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第3步解毒:清理身体内长期淤积的毒素,增进身体健康。
第4步《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第5步《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第6步《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第7步《品汇精要》:"去热毒,消痈疽。"
第8步《纲目》:"消喉痹。"
第9步《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第10步《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第11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二)药理作用
第1步抗菌作用
以平板打洞法或试管稀释法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鸭跖草煎剂极敏感,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轻度敏感;对志贺痢疾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多种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对甲型链球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无抑制作用。
第2步抗病毒作用
鸭跖草水煎剂,对流行性感冒病毒PR,株所致的小鼠肺炎死亡有明显保护作用。在稀浓度时,对沪防27—29·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血凝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品水煎液,对鼻病毒N。株有抑制作用。
第3步解热作用
鸭跖草有明显的散热作用。药理实验证明,鸭跖草能抑制给家兔注射过期疫苗引起的发热。临床观察也证明,本品有缓和持久的降温作用。 [3]
保肝作用
鸭跖草水提物在体内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和乙醇所致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升高,表明鸭跖草水提物对小鼠四氯化碳和乙醇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对血糖作用
鸭跖草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α一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有降低血糖作用。从甲醇提取物中可分离出1种吡咯烷生物碱和4种氮杂环乙烷生物碱。当以淀粉、麦芽糖及蔗糖为作用底物时,这些成分对粗提的猪小肠α—葡萄糖苷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市售商品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是药三分毒”药用时,还是有很多禁忌的,入药时务必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