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跳舞草(豆科、舞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跳舞草
圖片來自 海象百科

開花的種類——跳舞草(豆科、舞草屬植物)

直立小灌木,高達1.5米。莖單一或分枝,無毛。葉為三出複葉,頂生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側生小葉很小,長橢圓形或線形或有時缺。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紫紅色,雌蕊長10-12毫米,子房被微毛。莢果鐮刀形或直,腹縫線直,背縫線稍縊縮,成熟時沿背縫線開裂,疏被鈎狀短毛,有莢節5-9;種子長4-4.5毫米,寬2.5-3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喜陽光,盆栽高約70-100厘米,地栽可達1.5-2米,各枝葉柄上長有3枚清秀的葉片,當氣溫達25℃以上並在70分貝聲音刺激下,葉片兩側生有大量的線形小葉,對聲波非常敏感,在氣溫不低於22℃時,特別是在陽光下,受聲波刺激時會隨之連續不斷地上下擺動,猶如飛行中輕舞雙翅的蝴蝶,又似舞台上輕舒玉臂的少女,因此而得名。生於丘陵曠野和灌木叢中。喜陽光耐旱,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

舞草(學名:Codariocalyx motorius (Houtt.) Ohashi):

跳舞草
[跳舞草 圖片來自 花百科]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舞草
  • 別 名:跳舞草、情人草、無風自動草、多情草、風流草、求偶草等
  • 拉丁學名:Codariocalyx motorius(Houtt.) Ohash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 目:薔薇亞目
  • 科:豆科
  • 亞 科:蝶形花亞科
  • 族:山螞蝗族
  • 山:螞蝗亞族
  • 屬:舞草屬
  • 種:舞草
  • 命名者及年代:(Houtt.) Ohashi,1965
  • 同義學名:Codariocalyx gyrans(L.f.) Hassk.

形態特徵

舞草是直立小灌木植物,高達1.5米。莖單一或分枝,圓往形,微具條紋,無毛。葉為三出複葉,側生小葉很小或缺而僅具單小葉;托葉窄三角形,長10-14毫米,基部寬1.7-2.3毫米,通常偏斜,無毛,邊緣疏生小柔毛;葉柄長1.1-2厘米,上面具溝槽,疏生開展柔毛;頂生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5-1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圓形或急尖,有細尖,基部鈍或圓,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短柔毛,側脈每邊8-14條,不達葉緣,側生小葉很小,長橢圓形或線形或有時缺;小托葉鑽形,長3-5毫米,兩面無毛;小葉柄長約2毫米。

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具彎曲鈎狀毛;苞片寬卵形,長約6毫米,密生,花時脫落;花梗開花時長1-4毫米,花後延長至3-7毫米,被開展毛;花萼膜質,長2-2.5毫米,外面被毛,萼筒長1-1.5毫米,上部裂片先端2裂,長約1毫米,下部裂片長約1毫米;花冠紫紅色,旗瓣長寬各7.5-10毫米,翼瓣長6.5-9.5毫米,寬4-5毫米,龍骨瓣長約10毫米,寬約3毫米,具長瓣柄,雄蕊長8-11毫米;雌蕊長10-12毫米,子房被微毛。

莢果鐮刀形或直,長2.5-4厘米,寬約5毫米,腹縫線直,背縫線稍縊縮,成熟時沿背縫線開裂,疏被鈎狀短毛,有莢節5-9;種子長4-4.5毫米,寬2.5-3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繁殖方式

可用播種與扦插繁殖,春、秋季為適期。通常採用播種法。播種時因種子表面有一層蠟質,水分難以滲入,且種皮表面又有抑制萌芽的物質,必須進行催芽。催芽用干細沙先擦去蠟質,然後用38-40℃溫水中浸泡,將鼓脹冒芽的種子逐漸挑出播種。3-5月播種當年可開花,5月底播種明年上半年可開花。

種子處理

舞草種子堅硬,外表有光亮的蠟質,在自然條件下需數月才出苗。因此,為了達到快速出苗的目的,播前需用曬熱或炒熱的干細沙輕輕搓磨種子外表的蠟質,使種皮微磨破,隨後用38℃的溫水泡種24h以上(期間可換水數次),再將種子用粗布包裹放在溫暖保濕的地方,待種植髮脹,略曬乾,即可播種(凡未泡脹的種子應選出來,再磨擦處理泡脹)。

適宜溫度

舞草播種適宜溫度20-28℃,若各種生長條件不適宜,請勿打開種子的外包裝,應等待恰當時間播種。舞草在理論溫度5-10℃可保存2年,但建議如條件適當因儘早使用。

注意事項

特別注意,在花種的表面最多只能覆蓋一層薄薄的培養介質,厚度約為花種直徑的1-3倍,儘量準確,若種子埋入太深,會使種子萌芽變得困難, 將噴水壺調至噴霧狀,對其噴灑適量水,用玻璃板或塑料紙蓋於花罐口上,以減少水分蒸發。將花罐放在陰處不見光,記住每天要打開15-20分鐘透氣 ,花種一般在8-10天左右發芽。等待發芽要有耐心,有時氣溫變化等因素,會對種子發芽時間有影響,請耐心等待。

主要價值

觀賞:舞草葉片具有自然舞動的特性,已應用於園藝觀賞業,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材料,觀賞價值高。

藥用價值

舞草還具有藥用保健價值,全株均可入藥。據《本草綱目》記載,該草具有去瘀生新、舒筋活絡之功效,其葉可治骨折;枝莖泡酒服,能強壯筋骨,治療風濕骨疼。用鮮葉片泡水洗面,可使皮膚光滑白嫩。

科研

舞草是自然界唯一能夠根據聲音產生反應的植物。據科學研究,舞草起舞的原因主要與溫度、陽光和一定節奏、節律、強度下的聲波感應有關。在常溫強光且無風雨時的環境下,舞草的2片側小葉會不停地擺動,在半分鐘內,每片小葉可完成橢圓形的運動1次,每葉轉動達180度之後便又彈回原處,爾後又再行起舞。

舞草即便在午夜「睡眠」狀態下,小葉也仍在徐徐轉動,只是速度比白天慢。每當夜幕降臨,舞草便進入「睡眠」狀態,葉柄向上貼向枝條,頂小葉下垂,就象一把合起的折刀。隨着晨曦的到來,它的葉腋角度增大,頂小葉被撐開。

如果在舞草進入「夢鄉」以後,將它的頂生小葉往上抬,就會發現它在下垂時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緊張狀態。葉腋的角度和頂小葉與葉柄的角度難以隨意改變。它的葉柄上舉、頂小葉被壓下,是由於在頂小葉及整個複葉的葉柄部有一群細胞增加了膨壓所致;在白天正常狀態下,增加膨壓的卻是葉柄處位置正好相反的一群細胞。

舞草為什麼要進行這種「緊張性睡眠」呢?我們知道,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時,葉片採取與地心引力方向垂直的開展姿勢,一致的下垂姿勢,就減小了能量的消耗。這也是植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方式。

舞草可以伴隨音樂翩翩起舞,舞草「跳舞」,並非整個植株在運動,引起人們興趣的所謂舞蹈,是它的一對側小葉能進行明顯的轉動:或做360度的大迴環,或做上下擺動。同一植株上各小葉在運動時雖然有快有慢,但卻頗具節奏。時而兩片小葉同時向上合攏,然後又慢慢地分開平展,似蝴蝶在輕舞雙翅;時而一片向上,另一片朝下,象藝術體操中的優美舞姿;有時許多小葉同時起舞,此起彼落,蔚為奇觀。

如果光照越強或聲波振動越大,運動的速度就會越快,直至晚上所有葉片下垂閉合睡眠為止。每當太陽下山,當夜幕降臨時,光線變弱,與白天的光線有了差別和變化,海綿體就會收縮,葉子便垂了下來,緊閉而貼於枝幹上。

舞草側小葉不停舞動的原因是由於其小葉柄基部的海綿體組織對光有敏感反應的結果。每當太陽照射,溫度上升,植物體內水分加速蒸發,海綿體就會膨脹,小葉便左右擺動起來。此外,舞草還會有聲感,當它受到音量35-40分貝的歌聲振盪時,海綿體也會收縮,帶動小葉片翩翩起舞。

研究表明,當外界氣溫達到20C以上時,舞草的側小葉開始轉動。氣溫上升到30度C以上,它的轉動最為活躍,速度也加快了許多。

舞草側小葉的轉動既不像含羞草那樣由外界刺激引起,也不似向日葵那樣有明顯的趨光性。這種運動現象在植物界確屬罕見。那麼舞草因何而舞?仍是個謎,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

植物文化

舞草,還有一個非常悽美的傳說。古時候,西雙版納有一位美麗善良傣族農家少女,名叫多依,她天生酷愛舞蹈,且舞技超群。她常常在農閒時間巡迴於各族村寨,為廣大貧苦的老百姓表演舞蹈身形優美翩翩起舞的她好似林間泉邊飲水嬉戲的金孔雀,又像田野上空自由飛翔的仙鶴,觀看她跳舞的人都不禁沉醉其中,忘記了憂愁忘記了痛苦,甚至忘記了自己。天長日久,多依名聲漸起聲名遠揚。後來,一個可惡的大土司帶領眾多家丁將多依強搶到他家,並要求多依每天為他跳舞。多依誓死不從,以死相抗,趁看守不注意時逃出來,跳進瀾滄江,溺水而亡。許多窮苦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打撈了多依的屍體,並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後來,多依的墳上就長出了一種漂亮的小草,每當音樂響起,它便和節而舞,人們都稱之為「舞草」,並視之為多依的化身。所以舞草所代表的花語是:完美愛情。

另據傳說,古時候有一傣族少女殉情自殺,死後便化身為舞草。所以,一旦遇到多情的小伙子高唱情歌,它就會隨歌起舞。

舞草何以起舞,植物學家普遍認為與陽光有關,有光則舞,無光則息,就像向日葵衝着太陽轉動頭莖一樣。具體深入研究,還有各種分歧。有的認為是植物體內微弱電流的強度與方向的變化引起的;有的認為,是植物細胞的生長速度變化所致;也有人認為是生物的一種適應性,它跳舞時,可躲避一些愚蠢的昆蟲的侵害,再就是生長在熱帶,兩枚小葉一轉,可躲避酷熱,以珍惜體內水分。風流草究竟為何晝轉夜停,仍存在着很多疑問,要解開這個謎還需植物學家們繼續深入探索。

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世界上存在着許許多多的奇異的植物,如今很多人們的家中都會養一些花花草草,普通的花草都是我們所常見的,那麼你聽說過會跳舞的草嗎?這種植物就叫做跳舞草,那麼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呢?這是人們都十分好奇的。

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

跳舞草是一種特別有趣的直立小灌木,祖籍在印度,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雲貴川一帶的深山老林之中,已被國家列為珍稀瀕危植物而受到保護。然而,除了稀有少見之外,它的「跳舞表演」卻更令人感興趣。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一直都是人們十分好奇的。

其實關於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可是為此爭論不休呢!科學家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各自做出的解釋也各不相同。有些科學家認為,跳舞草的起舞與陽光有關,有光則舞,無光則息,就像向日葵衝着太陽轉動一樣。

但也有的認為,「跳舞」行為是植物體內微弱電流的強度與方向的變化而引起的,或者是植物細胞的生長速度變化所致。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跳舞草的奇妙習性是生物的一種適應性,當它跳舞時,舞動的葉片具有恐嚇作用,可躲避一些昆蟲的侵害。這其實也是植物的一種自我保護功能,這也是最準確的一種說法。 [2]

為求生鍛煉的一種特殊本領

跳舞草是蝶形花科、山綠豆屬多年生落葉灌木。高約五六十厘米,莖幹粗若拇指。秋天開花結果,冬天落葉。花似唇形,粉紅色。結籽黑褐色,外殼堅硬,殼外有一層發亮的蠟質物包裹,蠟質物有芬芳香味。它的枝幹上每個葉柄頂端有一片大葉子,大葉子後面對稱長着兩片小葉。這些葉子對陽光特別敏感。

一旦受到陽光照射,後面的兩片小葉就會迎着太陽一刻不停地繞着葉柄翩翩起舞,從太陽東升一直舞到夕陽西下,它才疲倦地順着枝幹倒垂下來,開始休息,直到第二天太陽出來,它又開始跳舞。跳舞草的「舞蹈動作」與氣溫高低還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當太陽升起,氣溫達到10℃時,兩片小葉在無風的情況下,會自動以葉柄為軸,圍繞着大葉舞動,旋轉一圈後快速彈回,然後再旋轉再彈回,日夜不停。

有時又作上下方向擺動,時快時慢,頗有節奏。而葉柄和大葉則紋絲不動。據觀察,隨着氣溫的升高,小葉的轉動速度加快。當氣溫升到30℃時,小葉轉動最為活躍。即使是陰天,它的小葉也會像蜻蜓或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那樣擺動旋轉,妙趣橫生。有人說它像雞毛一樣飄動。因此叫它「雞毛草」。有人看它有如鴛鴦相戲,又似丹鳳求凰,所以稱之「風流草」。

民間說它跳得迷人魂魂,又叫「迷魂草」。也有人見它兩片小葉永遠無限忠誠地圍繞大葉舞動,似忠臣保衛君主,便又稱之為「二將保皇」。風流草老家在熱帶地區,如前面提到的印度、斯里蘭卡等國。關於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這個問題,其實熱帶植物出於生存本能,害怕植株內部水分過快地蒸發掉,所以當陽光照射到它時,它就用兩片小葉不斷地舞動,來抵擋酷熱的陽光。就像人們在炎炎夏日裡不停揮動扇子來驅趕熱浪一樣。這是它適應環境、謀求生存鍛煉出來的一種特殊本領。

跳舞草有什麼作用?

跳舞草的觀賞價值

跳舞草的葉片兩側有許多線性小葉,因而對聲波十分敏感,很容易在聲波的刺激下連續不斷地上下擺動枝葉,宛若翩翩起舞的曼妙少女,因此而得名,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遠不同於一般觀賞植物,我們可以欣賞其隨着環境變化而自由舞動的美好形態,具有獨特的趣味。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園藝設計,同時也是盆景製作的優良選擇。 [3]

跳舞草的藥用功效

跳舞草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具有藥用保健的價值,整株皆可入藥,可謂全身都是寶。《本草綱目》對此就有明確記載,書中提到了跳舞草廣泛的功效和用途,可以去瘀生新、舒筋活絡,治療骨折,或是泡酒服,能夠強壯筋骨,治療風濕疼痛。此外,用鮮葉片泡水之後再洗臉,可以使得皮膚美白細膩,起到美容效果。

跳舞草的科研價值

跳舞草可是自然界當中唯一一種會對聲音產生反應的植物。這種罕見的特性當然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根據科學研究表明,跳舞草起舞受到溫度、陽光和一定節奏、節律、強度下的聲波感應的影響。不過,跳舞草到底因何而舞的具體情況仍是一個未解之謎,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跳舞草(豆科、舞草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欣賞「跳舞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