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红萼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目录
开花的种类——红萼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常绿灌木,高约1-2米;幼枝粗壮,光滑无毛,花序下的枝粗约8-10毫米,有明显的叶痕,老枝灰白色,树皮层状剥落。冬芽椭圆形,边缘有睫毛。叶多密生于枝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上面绿色,微被白粉,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总状伞形花序,常5-10花;花冠管状钟形或漏斗状,长约4-5厘米,深红色,5裂,裂片近于圆形。蒴果圆柱状,长1.5-2厘米,微弯曲,无毛或腺体。花期4-6月,果期9月。
生于海拔3000-3700米的杜鹃灌木丛中。产中国云南西南部。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红萼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红萼杜鹃
- 拼 音:hóng è dù juān
-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1920)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超 目:菊超目
- 目:杜鹃花目
- 科:杜鹃花科
- 属:杜鹃花属
- 种:红萼杜鹃
- 保护级别:极危(IUCN标准)、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极危 )
形态特征
红萼杜鹃是常绿灌木,高约1-2米;幼枝粗壮,光滑无毛,花序下的枝粗约8-10毫米,有明显的叶痕,老枝灰白色,树皮层状剥落。冬芽椭圆形,长约1厘米,鳞片近于圆形,边缘有睫毛。叶多密生于枝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5厘米,中部以上最宽,先端钝圆,有小尖头,下部渐窄,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向下反卷,上面绿色,微被白粉,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平坦,在下面微凸起,侧脉13-15对,在两面均平坦,微现;叶柄扁平,长1-1.5厘米,宽5-6毫米,上面平坦,具槽,下面隆起。
总状伞形花序,常5-10花,总轴短,长仅2-3毫米,无毛;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花萼杯状,长5-8毫米,深红色,5裂,裂片不等大;花冠管状钟形或漏斗状,长约4-5厘米,深红色,5裂,裂片近于圆形,长1.5-2厘米,宽2.5-3厘米,顶端深缺;雄蕊10,长3-4厘米,不等长,花丝线形,无毛;子房圆柱状锥形,长5毫米,花柱长于雄蕊而与花冠近等长,光滑无毛,柱头微膨大。
蒴果圆柱状,长1.5-2厘米,微弯曲,无毛或腺体。花期4-6月,果期9月。
主要变种
红萼杜鹃(原变种):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meddianum
该种与蓝果杜鹃(R. cyanocarpum(Franch.) W. W. Smith)相近,但是该种的叶柄短,长仅1-1.5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花萼、花冠均为深红色等不同,并且在分布区上,蓝果杜鹃仅产于大理,而该种产于云南西部的瑞丽、腾冲等地。亦近于杂色杜鹃(R. eclecteumBalf. f. Forrest),但是该种叶片较大,长达6-10厘米显著不同。生于海拔3000-3700米的杜鹃灌木丛中。产中国云南西南部,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腾冲。
腺房红萼杜鹃(变种):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atrokermesinum Tagg in Stevenson, Spec. Rhodod. 742. 1930; Cullen et Chamb.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薄革质,花冠较大,长达4.5-5.5厘米,深紫红色,有黑红色斑点,当年生幼枝及花梗上有稀疏腺体,子房上有蜜腺体等特征不同。生于海拔3 300米的岩石坡林下和杜鹃灌丛中。产中国云南西部,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泸水附近。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
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1]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濒危原因:生境退化或丧失;物种内在因素。
腺房红萼杜鹃(变种)
形态特征
本变种与原变种红萼杜鹃(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叶薄革质,花冠较大,长达4.5-5.5厘米,深紫红色,有黑红色斑点,当年生幼枝及花梗上有稀疏腺体,子房上有蜜腺体等特征不同。
植物志系统
-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 杜鹃花目:Ericales
- 杜鹃花科:Ericaceae
- 杜鹃花亚科:Rhododendroideae
- 杜鹃属:Rhododendron
-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
- 常绿杜鹃组:Sect. Ponticum
- 蜜腺杜鹃亚组:Subsect. Thomsonia
- 红萼杜鹃:Rhododendron meddianum
参考文献
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atrokermesinum Tagg in Stevenson, Spec. Rhodod. 742. 1930; 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6: 121. 1978;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9:423. 1982; 云南植物志4: 406. 1986.
红萼杜鹃(原变种)(Rhododendron meddianum Forrest var. meddianum)
植物,生长于海拔3000-3700米的杜鹃灌木丛中。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1-2米;幼枝粗壮,光滑无毛,花序下的枝粗约8-10毫米,有明显的叶痕,老枝灰白色,树皮层状剥落。冬芽椭圆形,长约1厘米,鳞片近于圆形,边缘有睫毛。叶多密生于枝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5厘米,中部以上最宽,先端钝圆,有小尖头,下部渐窄,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向下反卷,上面绿色,微被白粉,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平坦,在下面微凸起,侧脉13-15对,在两面均平坦,微现;叶柄扁平,长1-1.5厘米,宽5-6毫米,上面平坦,具槽,下面隆起。
总状伞形花序,常5-10花,总轴短,长仅2-3毫米,无毛;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花萼杯状,长5-8毫米,深红色,5裂,裂片不等大;花冠管状钟形或漏斗状,长约4-5厘米,深红色,5裂,裂片近于圆形,长1.5-2厘米,宽2.5-3厘米,顶端深缺;雄蕊10,长3-4厘米,不等长,花丝线形,无毛;子房圆柱状锥形,长5毫米,花柱长于雄蕊而与花冠近等长,光滑无毛,柱头微膨大。蒴果圆柱状,长1.5-2厘米,微弯曲,无毛或腺体。花期4-6月,果期9月。 [3]
本种提示
本种与蓝果杜鹃R. cyanocarpum (Franch.) W. W. Smith相近,但是本种的叶柄短,长仅1-1.5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花萼、花冠均为深红色等不同,并且在分布区上,蓝果杜鹃仅产于大理,而本种产于云南西部的瑞丽、腾冲等地。亦近于杂色杜鹃R. eclecteum Balf. f. Forrest,但是本种叶片较大,长达6-10厘米显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