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茶梨(學名:Anneslea fragrans Wall.)是山茶科,茶梨屬喬木,高可達15米,有時為灌木狀或小喬木;樹皮黑褐色;葉革質,通常聚生在嫩枝近頂端,呈假輪生狀,葉片形變異很大,通常為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上面深色,有光澤,下面淡綠白色,密被紅褐色腺點;中脈在上面稍凹下,下面隆起,側脈上面稍明顯,花數朵至10多朵螺旋狀聚生於枝端或葉腋,苞片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有時近圓形,外面無毛,邊緣疏生腺點;萼片質厚,淡紅色,闊卵形或近於圓形,花瓣基部連合,花絲基部與花瓣基部合生,花葯線形,基部着生,子房半下位,無毛,果實漿果狀,革質,圓球形或橢圓狀球形,花萼宿存,厚革質;種子具紅色假種皮。1-3月開花,8-9月結果。[1]
分布於中國福建中部偏南及西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莽山、廣東、廣西北部、貴州東南部及雲南南部、東南部、西南部等地;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尼泊爾也有分布。多生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林中或林緣溝谷地以及山坡溪溝邊陰濕地。
茶梨樹冠為寶塔形,樹冠枝葉密茂,樹姿優美。是一種觀賞價值高的園林綠化樹種。茶梨木材為建築、家具用材;樹皮、樹葉可藥用,微苦、澀、涼,消食健胃,舒肝退熱;用葉研粉,可治消化不良;樹皮煎服可治腸炎 。
- 中文名;茶梨
- 拉丁學名;Anneslea fragrans Wall.
- 別 名;安納士樹、豬頭果、紅香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側膜胎座目
- 亞 目:山茶亞目
- 科:山茶科
- 亞 科:厚皮香亞科
- 族:茶梨族
- 屬:茶梨屬
- 種:茶梨
- 命名者及年代:Wall.,1830
形態特徵
喬木,高約15米,有時為灌木狀或小喬木;樹皮黑褐色;小枝灰白色或灰褐色,圓柱形,無毛。葉革質,通常聚生在嫩枝近頂端,呈假輪生狀,葉形變異很大,通常為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有時近披針狀橢圓形,偶有為闊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8-13 厘米,寬3-5.5 厘米,偶有為6-7厘米,寬2-2.5厘米,頂端短漸尖,有時短尖,尖頂鈍,偶有近鈍形或圓鈍形,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全緣或具稀疏淺鈍齒,稍反卷,上面深色,有光澤,下面淡綠白色,密被紅褐色腺點;中脈在上面稍凹下,下面隆起,側脈10-12對,上面稍明顯,下面不甚明顯,有時稍隆起;葉柄長2-3厘米。
花數朵至10多朵螺旋自狀聚生於枝端或葉腋,花梗長3-5厘米,偶有僅約2厘米;苞片2,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有時近圓形,長3-4.5毫米,外面無毛,邊緣疏生腺點;萼片5,質厚,淡紅色,闊卵形或近於圓形,長1-1.5厘米,頂端略尖或近圓形,無毛,邊緣在最外1片常具腺點或齒裂狀,其餘的近全緣;花瓣5,基部連合,長5-7毫米,裂片5,闊卵形,長13-15毫米,頂端銳尖,基部稍窄縮;雄蕊30-40枚,花絲基部與花瓣基部合生達5毫米,花葯線形,基部着生,藥隔頂端長突出;子房半下位,無毛,2-3-室,胚珠每室數個,花柱長1.5-2毫米,頂端2-3裂。果實漿果狀,革質,近於下位,僅頂端與花萼分離,圓球形或橢圓狀球形,直徑2-3.5厘米,2-3室,不開裂或熟後呈不規則開裂,花萼宿存,厚革質;種子每室1-3個,具紅色假種皮。花期1-3月,果期8-9月。
主要價值
景觀:茶梨樹冠為寶塔形,樹冠枝葉密茂,樹姿優美。葉厚革質,光亮深綠。下枝平展、上枝條斜上,樹冠濃郁。春發嫩葉鮮紅色,點綴於老葉叢中,紅綠相間。果大呈橙黃色,略似海棠,宿萼大更顯奇特。總之,它是一種觀賞價值高的園林綠化樹種。
材用:茶梨木材淺黃色,細緻均勻,切削麵光滑,強度中,中等耐腐。為建築、家具用材。
藥用:樹皮、樹葉可藥用,微苦、澀、涼,消食健胃,舒肝退熱;用葉研粉,可治消化不良;樹皮煎服可治腸炎。
主要變種
披針葉茶梨(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 lanceolata Hayata):該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果實較小,長約3厘米,直徑1-1.2厘米,果梗較短,長2.5-3厘米,以及長圓狀披針形至近披針形的葉片,長10-13厘米,寬3-3.5厘米,頂端短尖,尖頂鈍等。為中國台灣特有變種,分布於屏東、台東及恆春等南部地區;生長於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
高山茶梨(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alpina (Li) Kobuski):該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較小,卵形或近卵圓形,長僅4-6厘米,寬3-4厘米,頂端鈍等。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勐寧;生長於海拔約2700米的林中。
厚葉茶梨(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 rubriflora (Hu et H. T. Chang) L. K. Ling):該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3-16厘米,寬4.8-7厘米,頂端圓,中脈在上面粗壯,明顯隆起以及果實較大,長3-4厘米,直徑約2厘米,果梗粗壯,長2-3厘米等。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7-8月。特產於中國廣東陽春八甲河尾山;生長於海拔300-500米的山地林中或溝谷地林緣。該變種和海南茶梨甚為近似,區別僅在於後者的葉片一般較小,頂端近於圓形或短鈍,中脈在上面明顯下凹以及果實較小,長約1.5-2厘米,直徑約1.5厘米,實無另立一個新類型的必要。
海南茶梨(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 hainanensis Kobuski):該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長圓形至橢圓形,較小,長6-8厘米,寬2.5-3.3厘米,頂端短鈍,偶有近圓鈍形,中脈在上面明顯下凹,果實較小,長1.5-2厘米,直徑約1.5厘米,果梗長2-4厘米等。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7-8月。分布於中國海南吊羅山、陵水、保亭和廣西十萬大山等地;多生長於海拔600-800米的山坡溝谷林中,有時也見于山地灌叢中。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林中或林緣溝谷地以及山坡溪溝邊陰濕地。
茶梨是零星散生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處在第2層林木中,在這種特定環境的作用下,形成了茶梨幼樹耐蔭、成年大樹喜光,宜溫暖生境。通過對茶梨植物群落調查,森林群落組成主要是松科、殼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鵑花科、木蘭科、樺木科、野茉莉科、金縷梅科、山礬科、竹亞科等,大都屬於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其群落結構及林相的特徵為:茶梨屬中層樹種,上層林木有銀杉、長苞鐵杉;中層有甜櫧、光葉石楠、厚皮香、美葉石櫟、尖葉紅淡、南嶺山礬、樹參、石斑木;下層灌木層植物有短尾越桔、尖萼柃木、映山紅抄、吊燈花;草本層主要為:中華裏白、變異鱗毛蕨、蕨狀苔草、淡竹葉;藤本植物有異葉爬山虎、京梨獼猴桃、南五味子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福建中部偏南及西南部(仙遊、大田、龍巖、上杭)、江西南部(龍南、尋烏、安遠)、湖南南部莽山、廣東(乳源、英德、連縣、南雄、新豐、從化、溫塘山、鼎湖山、信宜、增城)、廣西北部(龍勝、興安、臨桂、武鳴、融水、大苗山、灌縣、上林、平南、象州)、貴州東南部(榕江、荔波、丹寨)及雲南南部、東南部、西南部(西雙版納、勐海、耿馬、思茅、滄源、勐臘、佛海、景洪、屏邊、臨淪、雙柏、峨山、騰衝、順寧、廣南、景東、墨江、龍陵、鎮越、六順、鎮康、鳳慶)等地;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尼泊爾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採種
茶梨果實10月下旬-11月上旬成熟,漿果狀蒴果由黃綠色轉黃褐色,上部微裂,假種皮變紅色,種仁飽滿時,就要及時採集。果實採回後,置通風室內,晾攤2-3天,完成後熟後,拿到室外水泥地上,用腳踩踏,將果殼踩開,取出種子,放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搓去紅色假種皮,漂去空籽粒,撈出晾乾2-3天。隨采隨播或潤沙貯藏,貯藏種子的沙子不要太濕,以免爛種。
育苗
圃地選擇苗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灌溉方便、深厚肥沃濕潤之地。整地方法同常規育苗,每667平方米施過磷酸鈣100千克、優質複合肥100千克、廄肥200千克、呋喃丹5千克,拌勻後結合整地,放入苗床,圃地要深耕細整,土塊細碎。播種育苗播種可分冬播和春播,冬播即種子處理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30分鐘,然後用清水洗乾淨,即可播種。隨采隨播可減少貯種的麻煩,種子發芽率高,出苗早,苗木質量好,但苗圃管理用工多。春播為百3-4月,種子經過貯藏後進行潤砂催芽,有部分破胸吐白時,即可播種,可提早出苗,節約用工。
播種
常採用條播,條距20-25厘米,播種溝深4-5厘米,溝內墊一層2-3厘米的黃心土,再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用黃心土蓋種,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並覆蓋稻草保濕。
栽培技術
①適時護蔭:茶梨幼苗喜陰怕日灼,在適當遮蔭條件下,苗木生長迅速,1年生苗高可達40-50厘米。因此,當幼苗出土後,氣溫開始上升,於4月底至5月初,要搭上高1.8米的棚架,上蓋透常度60%的遮陽網,以利於苗木生長。
②及時中耕除草:茶梨喜深厚疏鬆的土壤,圃地要勤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同時,也要注意排除漬水,防度止根腐。
③勤施肥:茶梨鬚根發達,葉片大,需肥量大,因此要勤施肥,5-6月展葉期,每半月要施1次0.5%的尿素水,7月結合抗旱追肥;8-9月為苗木生長高峰期,要施1-2次人糞尿,9月下旬要停止施肥。
病蟲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與日灼,根腐病是高溫高濕引起的,防治方法是排除漬水,並用質量分數1%的青礬溶液淋篼,15分鐘後用清水洗苗,以免發生藥害。日灼要及時護蔭,在發病初期連續噴2次質量分數0.125%托布津防治效果好。
蟲害:有地老虎和金龜子幼蟲危害地上、地下部位,可用質量分數0.125%的氧化樂果淋篼,或早、傍晚人工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