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夢中的小河潺潺地流(王世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夢中的小河潺潺地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夢中的小河潺潺地流中國當代作家王世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夢中的小河潺潺地流

我的老家在陝北靖邊,那裡有大夏國都「統萬城」,秦、明長城遺址,龍洲砂岩石丹霞地貌-波浪谷,還有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小河會議舊址等自然和歷史人文奇觀.......這曾見證滄桑歷史的遺址古蹟、自然風景如今猶在,但王甘溝村-老家門前那條令我魂牽夢繞的小河已不復存在。每每想起伴隨着我長大的那條日夜流淌的小河,濃濃的思鄉之情,以及隱隱的惆悵之感縈繞於腦際,拂之不去,有時夜不能寐,甚是煎熬。

我的家鄉王甘溝村,因居住王姓人家且溝中有甘泉而得名,甘泉日夜噴涌就形成了一條小河。歷史上,這裡延續古代人逐水草而居的習俗,人畜共飲河中水,河道里種植的水稻也靠河水澆灌,我家就住在這條小河邊自建的土窯洞中。五十年代末,我出生在這裡,小河之水滋養着我,伴我長大。

我的童年、少年是在這條小河邊度過的,一些往事至今歷歷在目。

每逢春天來臨,最可人的就是「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的青蛙了。每當夜深人靜之時,蛙叫聲此起彼伏,匯集成一曲曲春天的樂章,催眠勞作一天的農民們進入夢鄉,年少的我們也在蛙叫聲中無憂無慮地入睡了。早晨起來,布穀鳥「布穀布穀」的聲音,啄木鳥「嘭嘭嘭」在樹幹上找蟲子的聲音,喜鵲「嘰嘰喳喳」的聲音,南來小燕子「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就在你家孵窩兒子」的聲音,莊稼人犁地悠長的回牛聲,與陝北人一曲曲綿長悅耳的信天游,共同匯集成優美的晨曲,隨着裊裊升起的炊煙,繞過村莊上空,飄向遠方。

夏天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一群懵懂的孩子們,就在小河裡戲水捉泥鰍,因誤把泥鰍當成魚,而常常發出河裡的「魚」總是長不大的感嘆!有時夜晚,青蛙被水蛇圍住,發出淒楚的呼救聲,母親就讓我們去施救。我們兄弟幾個拿着樹枝、棍棒,沿着河邊循聲趕走水蛇。看到獲救的青蛙眼裡流出的淚水,心裡又是憐憫又是喜悅。因我家住在小河邊,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可種植大片的桃樹、杏樹、蘋果樹等,每當果子成熟的時候,奶奶挪動着韁裹着的"小腳",經常背着我走過這條小河,去自留地里採摘水果,送給鄉親們、親戚們品嘗。

秋天,小河兩岸田野里,黃色的穀子,紅色的高粱,紫色的蕎麥,綠色的蔬菜⋯⋯,構築成一副副美麗的「秋實圖」,大人們看着豐收在望的年景,臉上露出了難以抑制的喜悅。

人們忙碌地收穫,小河靜靜地流淌。

冬天來了,小河結了厚厚的冰。孩子們穿着胖墩墩的棉衣,帶着自製的冰車,在冰面上盡情地玩耍,全然不顧嚴寒之苦。玩累了,好奇心唆使小夥伴們,耳朵貼在冰面上,聽聽冰層下面小河嘩啦啦的流淌之聲,感受着小河的生命氣息,愉悅、愜意、好奇之感,洋溢在幼稚幸福的臉龐。

小河之水究竟來自何處?為探尋源頭,我們幾個孩子溯河而上,在幾公里外的河溝盡頭,終於找到了小河的源頭,河溝石縫裡有不少明泉暗眼,一股股泉水汩汩泛出,匯集成小河。噢!原來小河是從這裡流出的。

不知多少年來,這條小河在"我讓小河停一停,小河蹦蹦跳跳不停步⋯⋯"的兒歌聲中,舒緩地流過我家門前,流過家鄉的這片熱土,隨着無定河匯入母親河-黃河,滋養着家鄉的人們,滋甜着陝北大眾,也滋潤着中華大地的炎黃子孫。

時光流逝,物換星移,孩子們在小河之水滋養下長成大人。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穿上軍裝,離開家鄉,也和叮咚流淌的小河一樣,奔向遠方,奔向祖國需要的地方。先後到青海、寧夏丶安徽、上海、河北、甘肅及寶雞等地工作。但,每當休假回去,我都要去河邊走走,看看這條日夜流淌的小河,回憶兒時情景,假期里喝着甘甜的小河水,享受與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

然而,隨着時間地推移,由於種種原因,這條不知道多少年來流過老家門前的小河,水越來越小,越來越少,時至今日已基本乾涸了。

近幾年,每當我回到家鄉,雖然聽不到嘩嘩流淌的小河之水悅耳動聽的聲音,但,我還是常常獨自站在這條,曾經流過老家門前的小河岸邊,久久不願離去,惆悵之情猶然而生,杞人憂天式地擔心老家再次被沙化,如「統萬王城」一樣躺在大漠之中,耳邊似乎迴蕩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發展至理 之聲。[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