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桂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桂星,女,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剧协理事、吕梁市剧协副主席、市人大代表、国家二级演员。

山西省吕梁市青年晋剧院领衔主演。

2007年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1]

人物事迹

在黄河之滨、吕梁山区,人们一说唱戏,马上就会想到梁桂星,接着就会评论她唱得怎样好听,演得如何传神……梁桂星的名字在观众中广为流传——她的质朴无华、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对观众和戏迷的热爱和忠诚、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精彩亮相,都被描绘得有声有色,亮丽怡人。

梁桂星,一位吕梁山上土生土长的晋剧新星。从1984年吕梁艺校毕业到现在,已经在戏曲舞台上摸爬滚打了22个春秋。

金鸡报晓,练唱声声;排练厅里,热汗洗面;城乡舞台,大显身手。从跑龙套到演彩女,从演配角到挑大梁、当主演,她一步一步走过自己的演艺历程、坚韧不拔地攀登一个个艺术高峰。

虽然她不是名师之高徒,但已习惯于以勤作舟;虽然她身处深山,但却从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从来都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排练。为了练好水袖功,好多次她的胳膊肿得握不住筷子;为了练好梢子功,她直练得口吐酸水倒在了排练场;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她至今都在山西省职业戏剧学院上大专班。事成于勤,业精于专。

正是她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练就了其扎实的基本功。

思想向上,眼光向下,这是她从艺以来的一贯主张。翻山涉水、村野草台,长年能看到她演出的身影。真诚面对每一位观众,倾情奉献自己的艺术,这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她给了老百姓至美的艺术享受,老百姓也给了她最多的掌声,以至于在她参加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年终“总擂主”决赛时,竟有近百个农民戏迷自费跑到省城,为她鼓劲、为她喝彩。

她主攻青衣、兼演小旦,扮相俊美,颇具风采。反复解读她的艺术表演,我以为其魅力首先在于唱功。她的嗓音清醇甜美,加之喷口齐齿、字真句读,都比较讲究,四声、尖团、落韵都比较规范周正,所以其行腔就显得抑扬有致,顿挫得法,推提合度,捶欠见功,给人以“累累乎端如贯珠”之感。其二,她比较有艺术灵性和悟性,能开剧情起伏跌宕之关锁,能解剧中人物一波三折之心境,所以但凡一曲,都使人感到“融融然节奏合度,倦倦然周旋有旨”。尤其是她将现代歌唱技法与传统晋剧唱腔有机融合,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律动,合理控制气息,更充分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确是很有新意。其三,她适宜于演唱悲戏、苦戏和情节跌宕较大的戏。诚如《教子》中三娘教子时的爱痛交织、《赤桑镇》中吴妙贞的怨痛相交、《审姐责弟》中陈三两的如泣如诉、《失子惊疯》中夫人的时悲时哭时痴时疯、《情怨》中潘金莲面对武松的哀怨伤怀、声泪俱下,在她演来都是驾轻就熟,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

就表演而言,她首先值得称道的是全面的基本功,唱做俱佳,综合素质较高。做戏细腻到位,表演落落大方、颇有大家之气。

在运用特技方面,无论水袖功,还是梢子功,乃至于摔“僵尸”,不流于为技巧而技巧(这在基层戏曲演员中是很难得的),而是从情节、人物出发,技为情所驭,技为“人”所动。

情之所至,技随意达,从而达到了锦上添花之效果。其二是可塑性。这充分体现于她演出的现代戏中。梁桂星突破了程式的惯性,能够从人物出发设计动作,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出发,掌握表演的分寸。

诚如在《红枣赋》中饰演董玉琴,本来她的戏份很少、唱腔仅四句,然而正是由于她创造性的表演和徐疾有度的演唱,将董玉琴在典型环境中的情感,挥洒得淋漓尽致,所以她在1992年山西省调演中荣获配角金奖。之后,她在现代戏《生儿子大奖赛》(饰爱爱)、《葛尥》(饰豆叶)、《红兜肚》(饰母亲)等大型现代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则更见功力,更显才艺。

人物荣誉

多次荣获省、市及国家级奖项;被全国总工会,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妇联,及吕梁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表彰;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