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桑蚕丝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桑蚕丝被

“蚕丝被”又称“丝绵被”,是指含有50%以上桑蚕丝(柞蚕丝)用作填料的被褥类床上用品。按照填充料类型的不同,其中百分之百纯蚕丝的称作“纯丝被”。而低于此标准,但高于50%的叫做“混合型”。按照制作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工”(手拉绵、手剥绵)和“机制”两种。按照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桑蚕丝”和“柞蚕丝”。

基本内容

中文名:桑蚕丝被

外文名:mulberry silk quilt

类别:“手工”和“机制”

桑蚕丝被:mulberry silk quilt,顾名思义,就是用100%桑蚕丝加工成的蚕丝被。

桑蚕丝

蚕丝纤维由两根呈三角形或半椭圆形的丝素外包丝胶组成,横截面呈椭圆形。蚕丝纤维为蛋白质纤维,丝胶和丝素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丝素约占3/4,丝胶约占1/4。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Bombyx mori Lin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是完全为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大约6-9天蜕一次皮,共需约24-32天,约食下桑叶20-30g(合干物5-6.2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桑蚕的幼虫在变成蚕蛾之前,将自己保护在蚕茧里,每只蚕茧是一根连续1000-2000米长的蚕丝。 从蚕茧到蚕丝的过程是先将蚕茧聚集在湿热的空气中,把里面的幼虫杀死,再将蚕茧放于热水中,蚕茧会变软并慢慢成浆状,脏的表层会脱落,最终露出蚕丝的终端,然后将蚕茧放入第二个大桶,依据丝的粗细程度,可将单个或几个蚕茧缠在一起抽出,即缫丝。

蚕有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柳蚕和天蚕等。蚕丝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蚕丝,其次是柞蚕丝,其他蚕丝因数量有限未形成资源。

桑蚕丝被

根据2009最新的蚕丝被国家标准规定,蚕丝被按原料来源,可分为纯蚕丝被和混合蚕丝被,100%桑蚕丝做成的被子称为桑蚕丝被,100%柞蚕丝做成的被子称为柞蚕丝被,50%及以上蚕丝做成的被子称为混合蚕丝被。

桑蚕的主要产地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其他地区亦有部分养殖,旧时气候、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栽桑养蚕,茧丝绸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制作桑蚕丝被的原料称为桑蚕丝绵,在桑蚕丝被的生产基地——桐乡,当地人又称为“绵兜”。丝绵是由蚕茧经水煮、剥开、叠加、晒干后形成的,有纯手工做的和机器制作的两种,一般手工制作的丝绵大多是挑选双宫茧制作,同样蚕茧剥制的丝绵,好差一般取决于制作工人的手艺。而机器制作的丝绵有双宫茧、单宫茧和次茧等不同品质的蚕茧制作,最好的自然是双宫茧制作的丝绵。

就蚕丝品质而言,桑蚕丝纤维韧长、手感好,柞蚕丝粗糙、纤维短且容易断。再加之桑蚕为人工在室内养殖,成本较高,柞蚕是野生或放养,成本较低,所以市场上桑蚕丝比柞蚕丝价格要高很多。2008年市场数据显示,优质的桑蚕丝价格差不多是柞蚕丝价格的2倍。

制作工艺

以手工桑蚕丝绵为原料的桑蚕丝被的制作工艺:

1、 将桑蚕丝绵剪开,四人平拉。这种方法是很常见的制作桑蚕丝被的方法。首先用剪刀将手工桑蚕丝绵的一边剪开,然后四个分别在不同的角度,每人拉住一边,一起发力将桑蚕丝绵拉开,铺到床板上,重复操作叠加,直至将所需拉的全部拉完。

2、 将桑蚕丝绵中间挖洞,四人平拉。这种方法和第一种差不多,只是把用剪刀剪改成在中间挖洞。

以机制桑蚕丝绵为原料的桑蚕丝被的制作工艺:

1、 四人平拉。机制桑蚕丝绵本身形状就是大片长方形的,只要先将它拉蓬松,再四人将其拉开成被子大小,再一层层叠加即可,比手工制作方便快捷很多。

2、 两人平拉。大致步骤和四人平拉差不多,只是两个人做四个人事情,所花时间要多些。

桑蚕丝被的好坏很重要一方面是桑蚕丝绵原料的好坏,还有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是制作加工技术的好坏,同样的原料,经不同人的加工制作出来的桑蚕丝被,其被子的性能等都将会不同,所以选择桑蚕丝被的时候除了选好原料,还要选好制作方法,这样做出来的桑蚕丝被才是上上品。

分类

平板丝(特长丝)

工艺流程:制作宽幅平板丝-煮丝脱胶-漂洗三遍脱水甩干-低温烘干待用-铺制蚕丝被。

特点:由平板丝一层层叠加平铺而成,不需拉扯,蚕丝不被拉扯断,也不需剪刀修剪,蚕丝平均长度能达到1000米以上,厚薄均匀度几乎能达98%,不易板结,以后翻新或增减蚕丝简便易行,可在家里自己弄,可经数百次翻新,质量最好,价格最高。

市场价:300-500元/斤。

双宫茧丝(长丝)

工艺流程:双宫茧-选茧除杂-蚕茧置于80℃热水中抽生丝绵片(抽丝滚筒周长一般210cm,用小刀从中割断拉出) -生丝绵片100℃沸水中煮1-2小时脱胶-漂洗三遍脱水甩干-低温烘干待用-手工拉松蚕丝-铺制蚕丝被。

特点:丝线齐一清晰,平均长度达2米,厚薄均匀度能95%以上,不易板结,以后翻新或增减蚕丝简便易行,可在家里自己弄,可经数十次翻新。性能好、价格适中。

市场价:200-400元/斤。

缺点:还是有点贵。

削口茧丝(中长丝)

工艺流程:向蚕种场或售蛹企业收购削口茧-选茧除杂-蚕茧100℃沸水中煮半小时脱胶-漂洗三遍脱水甩干-低温烘干成精干茧待用-丝绵机拉松蚕丝(拉丝滚筒周长200cm需用剪刀从中割断拉出) -除杂-铺制蚕丝被。

特点:因蚕茧被削过口,原本1000米的蚕丝被截成了无数小段,长的有几米,短的只有1~2厘米,平均长度1米,丝线不很清晰,蛹皮类杂质较多,拉不散的精干茧常有,铺被厚薄均匀度一般只能达到90%左右,比较容易板结,以后翻新或增减蚕丝还原剂比较麻烦,在家里自己弄不了,必需送到蚕丝被厂进行,而且翻新难度还比较大,次数也很有限,一般只能经2-5次翻新。价格较便宜,显得比较蓬松。

市场价:150-200元/斤

短纤桑蚕丝

茧衣、蛹衬、缫生丝无法抽取的部份等,经过一系列的工艺以后,可以制成短纤蚕丝,平均长度4-8cm,韧性较差,属短纤蚕丝,质量属下等,必须经过绗缝机绗缝才能固定蚕丝,否则蚕丝会移位,价格便宜。

市场价:80-150元/斤

桑蚕产地变迁

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迅速,大气环境受污染较重,桑蚕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蚕茧小,得丝率低,因而也卖不起价格。特别是沿海等发达城市,传统农业GDP收入远远比不上现代工业的产值,如家电、电子、化工化学、IT信息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素有“丝绸天堂”之称的苏杭已经很少有人栽桑养蚕,“蚕农”这个职业也快消失了。当地人已改行从事丝绸贸易或做起利润更高的化纤产业。在苏州,生意热闹的“东方丝绸交易市场”,其实更多是从事仿真丝的化纤交易,附近的“仙蚕祠”也只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地方,不再是蚕农绸商顶礼膜拜的圣地了。

比较突出的是广东,“桑田变厂房,蚕农变工人”,整个省基本上不从事桑蚕养殖了。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把化纤技术输入中国,的确凉、卡其布等化纤服装曾一度成为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青年穿着时尚,中国却把价值含量较高的丝绸出口到欧美。这一现状,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七孔被、九孔被、羽丝被等化纤被,玩着不同的概念一轮又一轮地侵袭着我们的卧室。

桑蚕产地转移路线图:一是南桑北移。如江苏,苏南不再栽桑养蚕了,而是转移到长江以北的苏中、苏北去了。如南通海安,成为了新时期的“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湖桑之乡”、“全国最大的优质桑蚕基地”、“世界仅有三处高品位茧丝绸基地之一”。

二是东桑西移。由于江南沿海一带不再适合栽桑养蚕,由于这里的企业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虽然经济效益仍有待观察,但其帮助西部地区发展思路是值得肯定的。[1]

参考文献

  1. 蚕丝被道客巴巴网,20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