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風一杯酒(楊明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桃李春風一杯酒》是中國當代作家楊明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桃李春風一杯酒
——我與趙義山先生的師生緣
1980年9月,我懷揣夢想,跨入南充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的大門,開啟了為期四年的大學生活。
原南充師範學院簡潔、美麗的校門。
考入南師中文系求學深造,通過閱學中文系概況和師資簡介後,一下子令我醍醐灌頂,眼界大開,並為志願選報南師中文系而深感明智和驕傲。因為,儘管南師偏居川北,但名師薈萃,環境一流,是個讀書求學的好地方。任何大學,往往都離不開大師的支撐。誠如斯言,因為,就中文系而言,就擁有不少大師級的名牌教授,諸如西南聯大時吳宓、聞一多先生的入室弟子鄭臨川教授,著名學者周虛白、陳克農、傅平驤等資深教授,還有年富力強的楊世明、汪澤樹、劉廷武、何成桂、張必銘、雷加仲教授,以及優秀的青年教師趙義山、周子華等等。
當年,作為後生晚輩,我們自然跟年齡相近的老師接觸多一些。其中,我與趙義山先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聯繫最多。從他1983年執教中文系1980級起,至今已40個春秋,但我們的聯繫卻從未間斷。
南充六中實習結緣
1983年9月16日,我們南師中文系80級開啟教育實習大幕。當時我們4班的王川、潘一閔、龔德才、陳斌、劉德康、王學明、萬民強和我等19名同學安排到南充市第六中學實習40天,而帶隊兼指導教師的正是中年教師羅小平和青年教師趙義山。
我們第一次見面相識是在年級的實習預備會上。當時剛滿30歲的趙老師,滿頭茂盛的黑髮,膚色白淨的面龐,一身文靜儒雅的書卷氣息。交流時,趙老師總是輕言細語。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年輕師長。當得知他既是本系79級的研究生畢業,剛留校任教,又是南充籍老鄉,我們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更近了,相互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隨後,羅老師和趙老師分工,趙老師直接負責指導我和王學明、萬民強等其他9位同學的實習工作。這樣,我與趙老師的接觸和聯繫也就更多了。
1983年11月實習留影。第一排左三為趙義山老師,第三排左三為本文作者楊明強。 當時,我所實習的班級是初二(1)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是四十開外的鮑桂華老師,她表示大力支持,積極配合。趙義山老師作為聯繫學校、班級教師和實習教師的牽頭人,起到了很好的聯誼和融合作用。
記得我寫的《愚公移山》和《在烈日和暴雨下》兩篇文章的教案,經過趙老師的細心修改和完善,再通過在他教法指導下的試講環節,我的教學實習取得圓滿成功。
還記得,該萬民強第二次上課時,他因重感冒嗓音沙啞,是我自告奮勇幫他上了一課。
初登講台受歡迎
趙義山先生系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人,1953年4月生。他1979年1月從南充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本科畢業,1982年6月該校研究生畢業,獲古代文學碩士學位,導師乃遐邇聞名的鄭臨川大教授。
近日翻閱40年前的聽課筆記:1983年12月16日,趙義山老師正式開啟他大學教師生涯,首先為中文系80級的全體學生講授《元代文學》課。
當天上午,黃桷樹下的第二教學樓迎來冬日難得的大晴天,陽光透過106階梯教室,一切都顯得爽心悅目和暖冬如春。
這時,一位中等身材、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穿着筆挺的中山裝,健步登上了講台。他,正是我們實習的指導教師趙義山先生。坐在第一批的我,一眼就認出他,甚為高興。接受過他實習指導的10多位同學很快率先鼓掌歡迎!
黃桷樹下的第二教學樓。2013年8月8日同室好友賈代成、胥思明和作者楊明強(左一)回母校留影。 身着藍色中山裝站在講台的趙老師,畢竟是初次為大學生授課,多少有一點緊張和靦腆,繼而臉頰微微泛紅。幾句自我簡介的開場白以後,他稍作停頓,拋出了一個話題:「一般人都認為,中國的唐代文學是嘆為觀止的,後世不可及也,其他似乎都不值得稱道。」這,可是一個天大的錯覺!!
隨後,他侃侃而談:近代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曾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
緊接着,趙老師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地講壇亮劍,他認為:元雜劇猶如頂天立地的大漢,擔起了揭露社會矛盾,抨擊統治者邪惡腐朽,表現下層民眾愛憎的重任,湧現了許多傑出作家;而散曲猶如受盡欺凌而隱忍苟活的寡婦人。那些受盡迫害的知識分子以貌似超然無畏的口吻訴說悲憤,使散曲更深刻地反映了真感情、真感受,與雜劇一道,被推為元代文學之代表。
1983年12月16日,作者楊明強所作趙義山老師的課堂筆記。 由此可見,趙老師初登大學講台的話鋒妙轉,既消除了緊張情緒,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取得了一箭雙鵰之功效。這兩節課下來,趙老師舉重若輕,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把元代文學的基本特徵和藝術魅力闡釋和描述得一清二楚,且富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趙老師首次亮相講台就給我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第二節下課時贏得了全年級同學熱烈的鼓掌聲與喝彩聲。
指導我寫畢業論文
1984年3月,進入大學四年的最後一學期,確定科研課題,撰寫畢業論文,成為一項重要研學任務。根據系上領導的安排,由趙義山老師擔任我和另外五個同學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我深感榮幸和高興。一是趙老師學識淵博,年輕有為;二是待人和藹,平易近人;三是與我的年齡相近,又是南充老鄉(他是南部人,我是營山人)便於溝通,很好相處。
鑑於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跳出前人窠臼、師法自然的創作主張,其活潑自然、細膩清新、機智敏銳、想象奇特、立意新穎、幽默風趣的藝術風格,集中體現一個「活」字,開創了自成一家的「誠齋體」詩風。在體裁上,尤以絕句成就最高。因此,我對南宋時期的這位楊門先賢頂禮膜拜,格外欽佩。經過一周多的研學和思考,我初擬了《試論誠齋體的詩意美》作為畢業論文題目,並列出了寫作提綱,呈趙老師審閱後順利通過。其中,他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議。
當時我當初修改論文後,現在都還清楚地記得,我當時是用鋼筆工整地書寫在稿箋紙上的,大約5000多字,10多頁吧。謄寫好後,我便交給趙老師審改。
一周後,當我取回修改的論文稿時,只見論文的前面兩頁,首先是趙老師一手漂亮、美觀和整潔的鋼筆字吸引了我。隨後,我認真閱學了趙老師的修改建議。他指出:萬里詩風,正如姜夔所評,「箭在的中非爾力,風行水上自成文」。誠齋詩作擅長以活潑自然、細膩清新取勝。這與詩人深受理學和禪學影響有關。在論文寫作時,一定要把握好這些內容。
編纂《大觀》相逢蓉城
1993年8月底,我從南充市營山中學考調到成都市雙流中學任教。當年,從母校南充師院畢業雖已九年,但與包括趙義山老師和汪澤樹、楊世明、李萬斌等幾位關係較近的恩師仍常有聯繫。
12月的某一天,雙流縣教委主任梁福貴師兄電話告知:母校南充師院趙義山老師、李萬斌老師和其他幾位領導、老師前來成都雙流,參加《巴蜀文化大觀》編纂工作研討會,下榻雙流棠湖賓館。當晚,我率先前往賓館看望老師們。當年的李萬斌老師是我班大三以後的班主任,現為中文系黨支部副書記;當年的趙義山老師教我們時,還只是位最年輕的講師,而1991年已評為副教授,現在已被破格晉升為教授。因此,大家見面都倍感親切,非常高興。
1993年12月成都師生聚會留影。第一排左二為趙義山老師,左三為李萬斌老師;第二排左一為本文作者楊明強。 兩位老師都熱情地鼓勵我,說我在三十而立之年能從故鄉川北營山考調到成都雙流,是人生征途的轉折點,希望我銳意進取,干出新業績,為母校爭光。
此次為期一周的編纂工作研討會,得到了幾位事業有成的南師傑出校友的鼎力支持。時任雙流縣教委主任、南師中文系77級的傑出校友梁福望師兄專門宴請參會的恩師和嘉賓,既感恩母校,感恩老師,也表示對《巴蜀文化大觀》編纂工作的大力支持。
一個周六中午,我們南師中文系80級在蓉工作的王川、張成行、何智新、潘一閩、楊曉康和我,以及82級的陳遠鳴,83級的吳淵,一道在成都磨子橋一家春酒樓宴請了趙義山老師和李萬斌老師,隨後師生合影留念。此乃我們大學畢業10年後與母校老師的首次聚會。
四川大學南門話舊
時光如流,歲月不居。轉瞬之間,又是一個10年。
時間雖然過得很快,而這幾年趙老師的事業,竟也日新月異,如日中升,步步攀高。
2003年10月中旬的某一天,趙義山老師打電話告訴我說,他已來四川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幾個月了,一直忙於學業和科研課題沒聯繫在蓉同學。現有空想見見幾個同學。得知老師年過五旬還不懈進取攻讀博士的喜訊,我不禁肅然起敬。我當即電話回復老師:我近日一定約幾位在蓉同學,請老師出席師生聚會,以示敬意與祝賀。
三天後,我買了一瓶五糧液,在四川大學南大門外的一相逢酒樓恭請趙老師共進午餐,並請到王川、張成行、何智新、王懷林、王學明、唐潔等同學作陪。趙老師見到幾位多年不見的成都同學把酒話舊,甚為高興。他首先就我們關心他的話題聊了起來。
原來,趙老師1994年就在母校南充師院破格晉升為教授;1997年調任廣東佛山大學人文學院教授;2003年5月至2004年底在四川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儘管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齡了,但鑑於對古代文學的酷愛和對事業的執着,他毅然選擇了高齡讀博,其情懷與精神令在座學生深深欽佩和敬仰。
為此,我們幾位學生首先都全部起立,雙手捧起酒杯,給趙老師恭恭敬敬地敬上了滿滿的一杯祝賀酒。
受邀全國大賽評委
2017年的春天,在我國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之際,我供職的四川省教育考試院主辦、四川省招生考試報刊社承辦了紀念恢復高考四十周年「我與高考」全國有獎徵文大賽。組委會邀請了全國著名作家、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先生,著名評論家、省作協原副主席何開四先生,首屆天府學者特聘教授、四川師範大學傑出教師、博士生導師趙義山先生,以及著名作家田聞一、牛放、曾令琪,著名媒體人雷健、賈璋珉等九位專家、學者擔任評委。
2017年12月,全國徵文大賽評委與工作人員留影 。右六為趙義山老師,右二為本文作者楊明強。 作為此次徵文大賽的具體策劃者和操盤手,我有幸能在評委會上與趙老師相逢,師生之間自然都很欣喜。當時,趙老師雖已年逾64歲,但仍紅光滿面,精神煥發。在評選優秀徵文過程中,他中肯的意見和觀點,都得到了專家評委會的尊重、認可和採納。
當時,大賽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以及旅居美國、英國等國的作者來稿共1721件。11月下旬,大賽組委會和專家評審委員會,在報紙編輯部集體認真初評、互評、複評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評委們的集體終評,共評選出特等獎1件,一等獎3件,二等獎6件,三等獎10件,優秀獎20件。
2017年12月,部分評委與組委會成員合影。從左至右:楊明強、牛放、趙義山、阿來、賈璋岷、彭華、曾令琪。 12月8日,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座談會暨「我與高考」全國有獎徵文大賽頒獎典禮在蓉隆重舉行,來自教育部和全省各地的教育、招生界領導、嘉賓與全國各地的獲獎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回顧高考40年來的集體記憶,總結高考40年來的改革成果。
據悉,2017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和另外10個省市區也舉辦了類似活動,而我省策劃和承辦的「紀念恢復高考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在全國各地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位居前列。更為巧合的是,當年的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竟然與「我與高考」的話題完全一致,受到了廣大考生和家長的熱情追捧。
017年12月8日晚,趙義山老師在成都與何智新、徐凡凡、王懷林、杜義、王學明等同學聚會留影。
痴痴以求 成就卓著
趙老師從2012年由西華師大調入四川師大文學院以來,我們師生有緣同在省會成都工作和生活,往來更多,聯繫也就更加密切。近年來,無論是與老師品茗聚會,還是電話聯繫,微信溝通,既談生活、家庭,也談讀書、寫作與學術。老師的見地與觀點,總讓我如沐春風,耳目一新。
趙義山老師現為四川師大中的語言文學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2015年,曾兼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四川省高校教學名師、四川省文史館官員,他還兼任了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曲研究會會長等眾多學術職務。
從事高校教學40年來,已為各地30餘屆中文本專科學生講授過先秦至明清各階段中國文學史必修課程,以及元曲研究、散曲研究、戲曲史研究、詞曲比較研究等本科選修課程和研究生必修課程。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取得顯著成績。他主編的四卷本《中國分體文學史》獲全國同行廣泛好評。
在科研方面,主研宋、元、明、清文學,尤以詞、曲為主。先後完成《元散曲研究》《全明小說寄生詞曲輯纂》等四項國家社科項目,並任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古本散曲集成》首席專家。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全國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30多種,其代表作《元散曲通論》被同行譽為「中國20世紀散曲斷代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明散曲史》被認為「填補了明清散曲斷代史研究的空白」,並獲四川省政府一等獎。連續多次被中國高校評價機構評為「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南師老校園的運動場。楊明強 攝 甲午秋登太白山至潑墨岩遇雨口占
危崖潑墨濺雲霄,太白豪情萬丈高。
逸韻千年流已淡,我憑雨硯寫風騷。
川西畢棚溝覽奇
蒼山披瑞雪,紅葉映霞光。
百步千風景,一溝九畫廊。
滿江紅·致別鄉赴鄂抗擊病毒之白衣勇士
送舊迎新,孰曾料、疫橫肆虐。除夕夜、都停歡聚,良宵虛設。有罪蠢才貪己欲,無辜良善遭磨折。嘆江城、困厄萬千人,傷尤烈。 同胞難,兄弟疶。齊救助,毒頑滅!看川軍今又,志誠心熱。揮手登車黃髮送,牽衣忍淚垂髫別。待佳音、壯士凱旋時,歌英傑。
江城子二首
祭拜慈親
野花淺草映斜陽,對春光,卻彷徨。祭案平鋪,燃紙且焚香。仿佛慈親冥駕到,三叩首,奠椒漿。 清明歲歲總還鄉,舊家邦,意何長。一草一花,繾綣撫柔腸。萬事浮雲空過眼,親恩厚,永難忘。
流連老屋
百年老屋繞榆槐,我歸來,戶誰開?福壽雕窗,俱已蒙塵埃。縱有畫梁思舊主,情不懌,眼難抬。 垂髫記憶此間埋,事縈懷,淚盈腮。鄰舍雞聲,唱曉一何哀!夢裡慈親猶苦別,攬衣起,獨徘徊。
近年來,趙義山先生倡導在傳統詩詞曲復興的基礎上,創建新體的十六字方針:即融匯新舊,打通古今,創建新體,詩樂聯姻。擬聯合全國詩詞曲創作、演唱、評論、傳播等多方面優秀人才,為創建新的「第四大詩體」,復興中華詩詞傳統而不懈努力。
從事高等教育40年來,趙義山老師從青年講師到教授博導,從普通教師到著名學者,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對於古典文學中的元代散曲的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可謂「辛勤耕耘多碩果,元曲研究成巨擘」。
多年以來,趙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剛正的學者風骨,不懈的進取精神,謙和的師長風範,受到了歷屆學生敬重和好評,也因此成為我們事業上學習的標杆和榜樣。
古人云: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我在大學時代能遇到像趙義山先生這樣的惠及一生的良師益友,真乃三生有幸。
不經意間,我突然聯想到到了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寫給好友黃幾復的一首詩,其中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讓我由此及彼,浮想聯翩,思緒萬千。今天,我姑且來個古為今用,反其意而用之:回想我們師生之間,成都磨子橋、川大南門旁、成都花園裡、牧山農家樂,等等。想當年,師生之間,江湖夜雨里,十年磨劍,衣帶漸寬終不悔,矢志不渝同奮鬥;看而今,和煦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感悟人生風雨,分享事業成就。這是一種何其欣喜和美滿的桃李情結和人生境界呢?
師恩難忘意深濃,桃李人間茂萬叢。
南師結緣天註定,共居蓉城話永恆。[1]
作者簡介
楊明強,網名曉風皓月,1963年生,四川營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