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栗樹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栗樹鴨

中文學名: 栗樹鴨
拉丁學名:Dendrocygna javanica
別 稱:樹鴨、尼鴨、嘯鴨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雁形目
科:鴨科
屬:樹鴨屬
種:栗樹鴨
命名者及年代: Horsfield, 1821
英文名稱: Lesser Whistling-duck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栗樹鴨[1](學名:Dendrocygna javanica)體長37-42厘米,體重400-600克,是中等體型的紅褐色鴨。頭頂深褐,頭及頸皮黃色,背褐而具棕色扇貝形紋,下體紅褐。左右翅各有1枚形狀特殊的飛羽,飛行中與空氣摩擦能發出輕而尖的嘯聲。嘴形廣平;禿頸;長腿,跗骨前緣被以網狀鱗;後趾僅具狹形瓣蹼;後趾(連爪)的長度為其寬度(連同瓣蹼)的3.5~4倍。兩性羽色均鮮艷。棲息於丘陵谷間小盆地或面積不大而淺水的水域以及水庫中潮濕多草的小島上。結小群活動於湖泊、沼澤、紅樹林及稻田。屬半夜行性。飛行力弱,潛水能力強。以植物種子及嫩莖葉為主食。分布於亞熱帶地區,主要是巴基斯坦、中國、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琉球群島、印度尼西亞,一直到印度洋中的島嶼,如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等。

形態特徵

栗樹鴨屬中小型鴨類,上體主要為黑褐色,尾上覆羽、下胸和腹栗色,眼具狹窄的黃色眼圈,腳較長,嘴、腳均為黑色,頸亦較長。外形似鵝。飛翔時栗紅色的翅上、尾上覆羽與黑色的飛羽、尾羽形成鮮明對照,腳亦遠遠伸出於尾外。兩性相似。額淺棕色。頭頂、枕部棕褐色,具黑褐色細紋,形成一條黑色帶斑從枕部一直延伸到後頸。背、肩黑褐色,具棕色或棕灰色羽緣。腰黑色,有時亦具窄的棕灰色羽緣。尾黑色,尾上覆羽和中、小翅覆羽栗紅色,大覆羽及飛羽黑褐色。兩頰、前頸灰皮黃色,頦、喉近白色。上胸黃棕色,下胸、腹及兩脅淺栗色,但後者雜有黃棕色,尾下覆羽棕白至乳白色。

虹膜棕褐色。眼圈橘黃色,死後橙紅色;嘴在鼻孔前為深石板色,鼻孔後為石板青色;跗蹠深石板色,死後嘴和跗蹠皆黑色。

幼鳥羽色較成鳥暗,背、肩具黃褐色羽緣,下體亦較輕淡和較暗,為暗黃褐色,少棕色,頭頂常為淡灰褐色。[2]

生活習性

停息時身體挺直,常有幾隻不時引頸四望,遇人或敵害臨近首先起飛,隨之其他樹鴨亦跟着起飛,性極為機警。常成幾隻到數十隻的群體活動和覓食,也有多到數百隻的大群。飛行力弱,速度亦不及其他鴨快,邊飛邊發出輕而尖的嘯聲。亦善游泳和潛水,且潛水能力甚強,當受傷後不能飛行時就潛入水中,一次潛水可達十幾分鐘。在炎熱的白天,常在蘆葦叢或其他較高的水草叢中睡覺和休息。如遇食物豐富又無干擾,它們常棲息在固定地方,一般不變換棲息地,甚至不作長距離的遷徙。

在中國主要繁殖在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為夏候鳥,雲南、廣西、廣東和福建地區部分為留鳥,部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海南島為留鳥,台灣為迷鳥。一般不作長距離遷徙。

棲息於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中,也出現在林緣沼澤和四周有植物覆蓋的水塘和溪流中。喜歡隱匿在高草叢中或荷葉下,也成群棲息於水面上,但通常避免開闊的湖泊。

樹鴨既能在水面覓食,也能潛入水下覓食,有時也到水邊地上覓食青草。食物主要為稻穀、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蟲、螺、蝸牛、軟體動物、蛙和小魚等動物性食物。通常在黃昏時樹鴨呈幾隻到幾十隻成群飛到附近稻田覓食,黎明前返回白天棲息的水域[3]。 

棲息環境

棲息於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厙等水域中,也出現在林緣沼澤和四周有植物覆蓋的水塘和溪流中。通常喜歡隱匿在高草叢中或荷葉下,也見成群棲息於水面上,但通常避免開闊的湖泊。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有樹或植物覆蓋的地上草叢中或蘆葦沼澤地和樹洞中。求偶和交配在水中進行,交配前雌雄鴨一起游泳,雄鴨不斷地向雌鳥進行嘴浸水運動,雌鴨保持一種豎直的姿勢,然後雄鴨突然爬到雌鴨背上進行交尾。巢由草葉和草莖構成,大小為直徑25厘米,高6厘米。每窩產卵8-14枚,一般10枚左右,卵白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7-30天[4]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中國雲南、廣西、海南島、廣東、福建、台灣及沿海島嶼。

國外分布:分布於亞熱帶地區,自巴基斯坦往東,往南到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中南半島、琉球群島、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等東南亞地區,一直到印度洋中的島嶼,如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等。  

種群現狀

原記錄在長江中游及下游有分布,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樹鴨分布區在向中國西南方縮小,主要是由於棲息環境發生了改變和受到破壞所致。在廣東沿海島嶼,海南和福建有分布記錄。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由於樹鴨主要以稻穀為食,又常集成大群,對農作物造成一定危害,因此當種群數量大時,曾被當地農民視為害鳥大量狩獵,加之環境污染和農藥大量使用,致使這一種群數量極為豐富和常見的鴨類,種群數量已明顯下降。在有些地方,如日本可能已絕跡,在中國的種群數量也很稀少。在一些國家種群數量較為豐富,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印度有37857隻,泰國40533隻,孟加拉國7846隻,尼泊爾2300隻,斯里蘭卡2科7隻,緬甸3377隻。估計總的種群數量約10萬隻。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5]。。

視頻

栗樹鴨

參考資料

  1. 栗樹鴨,鳥網,2020-3-4
  2. 栗樹鴨的外形特徵,波奇網 
  3. 栗樹鴨的生活習性,中文百科在線,2011/7/1
  4. 栗樹鴨的繁殖,國家地理中文網,2016年
  5. 三有保護動物名錄,快資訊,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