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熙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柯熙政 |
柯熙政 ,1962年10月出生于陕西临潼,通信工程领域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
柯熙政于1979年9月—1983年6月就读于陕西工学院,毕业后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6年6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先后获得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1月—1999年12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从事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1月起任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柯熙政主要从事无线激光通信与组合导航领域的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通信工程领域专家
出生地点----陕西省临潼
出生日期----1962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物经历
1979年进入原陕西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0-2002年在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1997年在《电子学报》发表"时间尺度的多分辨率综合"的论文,提出了小波原子时算法,嗣后在《计量学报》、《天文学报》、《中国科学》、《弹箭与制导学报》以及相关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多篇,对该算法进行了进一步论证。该算法在某工程中得到应用,可使时间尺度的频率稳定度提高近一个量级,相关技术获得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2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2007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7年度陕西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模式多尺度组合定时理论研究及应用"获得2012年陕西高校科技一等奖和201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2000年至2002年在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首次提出组合导航中的系统级组合概念,该思想反映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亚音速飞行器组合导航方案研究》(西安: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博士后出站报告,2002年10月),该报告发表在CNKI期刊网"优秀博士论文"之中,目前已经被读者下载500多次。随后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在多个单位的通力合作下,验证了系统级组合导航的可行性,实现了卫星导航和无线电远程导航的时间同步,解决了卫星导航和地面无线电导航中"三高三低"的难题(卫星位于地面高的位置,无线电导航台位于地面相对卫星是低的位置;卫星导航信号频率高,而无线电地面导航频率低;卫星发射信号的码速率高,地面无线电导航系统发射的信号码速率低),通过陆地、海上和空中飞行试验,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从事无线激光通信研究中,较早的把纠错码的概念引入到无线激光通信领域,在国内最早提出无线激光通信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概念,并在《中国科学》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对几种纠错码的硬件实现及实际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测量,该结果主要反映在专著:《无线激光通信系统中的编码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该项目获得2009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并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1992年和1996年分别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奖学金。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盈科(李泽凯)"优秀青年学者奖。"计算机网络时间传递(网络授时)"获2000年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电话授时系统研制"获得陕西省科学院200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分形结构的波传播和散射"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2007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3],"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驾驭技术"获得2007年陕西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无线激光通信新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08年度信息产业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编解码及建模技术研究"获得2009年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该项目还获得了2009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7月获得广东省、科技部、教育部"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2010年和2012年2次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为优秀审稿专家。"无线光视频传输理论及应用"获2011年陕西高校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该项目还获得2012年陕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多模式多尺度组合定时理论研究及应用"获得2012年陕西高校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一)和2012年陕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编著有:模糊控制及其MATLAB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三作者),无线激光通信概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第一作者),著作有:无线激光通信系统中的编码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第一作者),《紫外光自组织网络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发表论文被EI、SCI收录一百多篇。已经有4名博士后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并完成科研任务顺利出站,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50多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统筹计划项目、军队863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激光通信理论与技术、时频信号处理等。
社会职务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物理学报》审稿专家,《中国激光》审稿专家,《光学学报》审稿专家,《光电工程》审稿专家,《通信学报》审稿专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聘审稿专家。《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战术导弹控制技术》编委,《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编委,《时间频率学报》编委,《西安理工大学学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