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林飛龍,西班牙文名威尔弗雷多·奥斯卡·德拉康塞普西翁·林·伊·卡斯蒂利亚(Wifredo Óscar de la Concepción Lam y Castilla,1902年12月8日-1982年9月11日),古巴超现实主义画家。林飛龍無疑是第一批來自第三世界的藝術家,他能出自內心的瞭解到西方最偉大畫家創作與所有原始社會藝術創作之間的潛在關係,他在一開一合的頃刻之間,詭異地又重新將數世紀被征服者與奴隸制度所破壞的關係連結起來,他不需要任何學習即体驗到此種關係的存在。
受到畢加索的赏識
林飛龍的思想並不是經由表象的發展,他的思維是由神奇的背景文化所構成,此文化背景可說是結合了現在與古老的所有人類共同文化的匯集之地。
其父为来自广东的华人移民。曾于西班牙学艺,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游历法国,结识毕加索和安德烈·布勒东等人,受到毕加索的赏识。[1]飄泊異鄕的海外華人藝術家林飛龍(Wifredo Lam,1902-1982),是台灣收藏界的遺珠。繪畫風格獨樹一格的林飛龍,是二次世界大戰後超現實派的重要畫家之一,在現代美術史上佔了重要一席,但較諸於此,他留給台灣收藏界的印象卻十分模糊。
華人世界的海外遺珠—林飛龍
台灣,一直是海外華人與兩岸前輩藝術家作品的最大收藏聖地,包含常玉、朱沅芷、趙無極、朱德群、趙春翔、席德進等,無一不被台灣藏家推崇購藏,其中,卻唯獨少了早年闖盪國際藝壇,曾和帕布洛.畢卡索(Pablo Picasso)、安德烈.布列東(André Breton)等國際大師平起平坐的林飛龍。
這個缺憾,在他離世36年後的今天倍顯遺憾,林飛龍的長子林王明(Stéphane Lam)隨著林飛龍重要作品上拍賣市場,專程來台破冰,銜接起斷了線的印象,希望親自向台灣收藏界推介其父林飛龍的藝術風采。
作品
1942年,林飛龍其画作以超现实主义与立体派的技法融合西印度群岛的宗教及神话。
《亚当与夏娃》
《丛林》
《达巴拉的阿巴拉契之舞,唯一的神》
《聚会》
等名作均以原始森林为素材,充满象征意味。他注重线条,画的色彩一般偏暗。
獲獎
1964年,在古根海姆国际美术展上获奖。林飛龍:世界百大畫家92[2] [[File:世界百大畫家壹.jpg|thumb|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