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板桥镇 |
中文名 :板桥镇 所属地区: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 |
板桥镇(已撤销),隶属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地处盘州市中部,东邻英武镇,南接水塘镇,西与西冲镇接壤,北与城关镇相连,辖区总面积147.38平方千米。2011年末,板桥镇总人口44545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板桥属南里;1992年4月,由原水塘区的板桥乡、马坡乡、赵官乡合并建板桥镇。 2015年6月,撤销板桥镇,板桥镇银汞山村、金家庄村、龙洞村、薛官屯村、松林村、小坪地村划归双凤镇;板桥镇板桥居委会、山寨村、李家湾村、赵官屯村、背阴箐村、梅子冲村、顺居屯村划归丹霞镇。 截至2014年10月,板桥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薛官屯村。 2011年,板桥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320.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0.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比上年增长24%。
目录
位置境域
板桥镇地处盘州市中部,东邻英武镇,南接水塘镇,西与西冲镇接壤,北与城关镇相连,辖区总面积147.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板桥镇地处贵州高原向云南高原过渡地带,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地势西北、东北、东南部较高,西南及东部较低,地形盆地、丘陵、河谷纵横交错。最高点位于老乌山,海拔2098.4米;最低点位于吴家桥,海拔1373.1米。
气候
板桥镇多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日照时数1593.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87天。
水文
板桥镇有风洞河、乌都河、头坝河3条主干河流在境内交汇注入北盘江,主干河流长21.1千米,支流全长10.4千米;流域总面积9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547.5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板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秋绵雨、凝冻等。2011年末,地质灾害隐患点12个。
自然资源
板桥镇境内已探明优质原煤储量4.6亿吨,铁矿储量350万吨,硅矿储量1800万吨,另有汞矿及大量的黏土、石灰石等。可利用草地1060亩。 2011年,板桥镇有耕地面积32550亩。
人口
2011年末,板桥镇总人口4454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845人,城镇化率19.9%。总人口中,男性23769人,占53.36%;女性20776人,占46.6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0358人,占90.6%;有彝、苗、水、白、回、布依、蒙古、侗8个少数民族,共4187人,占9.4%。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板桥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320.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0.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比上年增长24%。
农业
2011年,板桥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271.32万元。 板桥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693吨。 板桥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2.1万头,羊年末存栏0.43万只,牛年末存栏0.63万头,上市家禽7.44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635.4吨,禽蛋28.1吨;畜牧业总产值3949.8万元。 截至2011年末,板桥镇累计造林15000亩,林木覆盖率42.7%。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82.5亩,主要品种有梨、柑橘、桃子、柿子。
工业
煤炭是板桥镇的支柱产业。2011年,板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7670万元,工业增加值1.18亿元。产煤量均在30万吨以上的煤矿2个,生产原煤21万吨;水电站3个,化肥厂1家,生产化肥9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板桥镇有小学12所,在校生2431人,专任教师11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773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板桥镇有各类科技管理人才986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142人,农村实用人才712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板桥镇有业余文艺团体6个,会员180人,年表演12场次,观众3万人次;精神文明活动中心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1.65万册。2011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0%。 2011年末,板桥镇有体育场地7个,篮球场7个,乒乓球台12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板桥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4个,农村合作医疗点1个,民营医院1所。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板桥镇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5户,人数271人,支出49.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92户,人数8351人,支出700.5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2人,支出1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9人,支出20.84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531人次,最严重的一次支出34.15万元;农村临时救助19人,支出5.75万元;救灾支出99.75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