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峪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松樹峪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位於鎮域北部。101國道穿村而過,新開通的京承高速路所設太師屯站出口也位於該村。該村現有農戶520戶,1300人,共有耕地1384畝。據村里老人講,因為村周圍原來有大片的松樹,所以得名松樹峪,如今村南一面山的山崖處,還長有三棵樹齡上百年的古松。[1]
中文名:松樹峪村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
面 積:377萬平方米
人口數量:1300人
耕地面積:1384畝
海 拔:178——208米
簡介
密雲縣太師屯鎮轄村。位於鎮域北部。東臨松樹掌;南臨東學各莊;西臨大漕村;北臨桑園。村域面積377萬平方米。建村前,西山坡為松樹林,成村後位於坡下谷口,故名。1954年曾建松樹峪鄉。
地處丘陵區,海拔178——208米。耕地面積1384畝,山場面積包括林地2400畝。村內種植小麥、玉米、穀子、高粱等;產蘋果、梨、核桃等果品。主導產業為林果業和養殖業。村內有仁用杏500畝,葡萄50畝,紅薯200畝。養殖生豬、肉雞、兔等,總產值741萬元。
該村安鈺柴雞蛋和金絲小棗已註冊。村內發展紅薯深加工。有北京恆裕達食品有限公司、葡萄產銷合作社等。200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912萬元,人均純收入12568元。村內有圖書室、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站各1處。2006年被評為北京市新農村規劃建設試點村。2007年被授予「數字家園」稱號。
該村運動員鄭麗娟是第十一屆亞運會1500米金牌獲得者。(北)經沈(陽)松(樹峪)北(甸子)、松(樹峪)曹(家路)公路過域。主要公交線路有950路等。
新農村建設
作為2006年縣第一批六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松樹峪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農村建設成果豐碩。2007年村民全部吃上了自來水;全村生產生活污水全部得到處理;安裝太陽能路燈201盞;太陽能熱水器430個;改廁501戶;主要街道進行了綠化美化,綠化面積達1.5萬平方米,栽植各類樹木兩萬餘株;主要路口安裝上了監控錄像;新建愛農信息驛站一個,有可上網電腦8台,新建文化大院一個,活動室、圖書室配備齊全,現有圖書3000多冊;新建健身廣場4處,面積1200平方米,有健身器材30件。
「武術之鄉」
庫北地區的「武術之鄉」在縣庫北地區,松樹峪村素以「武術之鄉」著稱。1913年,村里就成立了「少林會」。解放前,有「譚腿門」、「行意門」、「八卦門」等4類門派,到現在只剩「少林門」這一派了。
如今,今年76歲的楊連增老人可謂是村里最具權威的武術行家,他一個人就會刀、槍、劍、鈎等6種兵器30多個趟數。
據村書記高生芝介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里還有大批人練過武,因此村里許多老人都有練武的底子,身子硬朗得很。「現在就是生活節奏太快了,練武需要花大量時間去練習,如今的年輕人誰有這工夫啊!」高生芝感嘆地說。
「保善聖會」
重振「保善聖會」2007年春節開始,該村恢復了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傳統文化花會——保善聖會。據了解,松樹峪村的「保善聖會」在清朝年間就非常有名,曾受過清朝皇帝的皇封,其皇封牌匾在1958年吃食堂時期被燒毀。
花會共有高蹺、中幡、吵子、十不閒、少林會、秧歌六個會檔,近百人的表演隊伍,在慶祝活動中都走在各支花會隊伍的最前面,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90年代中期慢慢衰落。如今每逢春節,「保善聖會」都會開展活動,近百名村民或敲打着鑼鼓,或扭着秧歌、踩着高蹺,好不熱鬧。
村中古墓
古墓印證村子久遠歷史松樹峪村究竟於何時建村,史料均無記載,但該村曾挖掘出的古墓卻從側面印證,該村至少已有數百年歷史。2008年10月,京承高速施工人員在松樹峪村東北邊探測到了一個古墓群。後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挖掘,共清理墓葬104座,均為土坑豎穴墓,墓穴深60至250厘米不等,主要由雙棺葬和單棺葬組成。屍骨頭下多枕有板瓦。
這批墓葬級別較低,出土隨葬品有陶罐、瓷罐(壺)、銅錢、銅簪等,有些墓葬還出土有「永不侵爭」之類的硃砂字瓦及「太白」字石等,可能是用來祈福亡者,起到鎮墓的作用。據對墓葬出土物的判斷,墓葬時代應處於明代晚期至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