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傳(追思紀念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以溫暖的筆觸敘寫了楊絳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長、家庭變遷、求學歷程,以及同錢鍾書半個多世紀相濡以沫的愛情,盡現其博學、睿智、寬容、韌性的純德名媛風範。
楊絳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她對抗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的態度,堪稱生命的正能量;她經盡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靜、充實、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着,她的傳記值得所有人靜下心來一讀。
作者簡介
羅銀勝 獨立學者、資深傳記作家。198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著有《顧准傳》《顧准畫傳》《顧准評傳》《才情人生喬冠華》《喬冠華全傳》《潘序倫傳》《王元化和他的朋友們》《紅色名媛章含之》《周揚傳》等書。
原文摘錄
當時在父母的庇蔭之下,楊絳不像她父親年輕的時候,能看到革命的迫切。她是脫離實際的後知後覺或無知無覺,只憑抽象的了解,覺得救國救民是很複雜的事,推翻一個政權並不能解決問題,還得爭求一個好的制度,保障一個好的政府。 楊絳的童年時期,面臨古老的中國在20世紀中波瀾壯闊的百年巨變。她出生時值辛亥革命的前夜。楊絳的父親楊蔭杭也積極投身於一系列革命運動。楊絳出生不久,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封建王朝在中國的反動專制統治,也同時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 其時,舊的王朝終於風吹雨打而去,而民主與科學的大纛所揭櫫的救國救民的道理和信念日益深人人心,形成了社會性的思潮,中國的進步知識分子不懈地探索民族解放、民主自由乃至發展之路。這就是楊絳出生前後的社會現實。
書評
最初得知楊絳是因為錢鍾書,讀了《圍城》,想更深入的了解作者,被錢老那句「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激得哭笑不得,反倒同情起想結識他的女士來。既然本人不願,那就拐個彎兒,聽他的夫人怎麼聊他和他的《圍城》吧!這麼一來二去的,我反倒成了他夫人楊絳的「粉兒」。
楊絳,本名楊季康,家中排行老四。(不由得想起趙四姑娘,排行老四的夫妻運好像都不錯。)上個世紀辛亥年出生,見證了民國和新中國的誕生,接受了東西方的教育,經歷了與親人的逐一別離。在這個苦樂參半的世界看了百年風景,終於了無心愿、尋她摯愛的家人而去了。
最近有幸讀了羅銀勝得到楊絳親審的本人傳記《楊絳傳》,重新回顧了這位溫和豁達、聰慧堅韌的老人波瀾壯闊卻又波瀾不驚的一生。
★幼年的季康,活成了人人艷羨的模樣
楊絳生於北京,其時她的父親楊蔭杭歷任京師高等審判廳廳長,京師高等檢察長,司法部參事等職。後因政事辭職離京,舉家回南,先後在無錫、上海、蘇州落腳。楊絳就隨着家裡在不同地方陸續完成了學業。
楊絳酷愛讀書,當歸功於其父自有一套誘她讀書之法。想讀的書夠不到,拿下來不看就又被父親束之高閣——所以書來之不易,有書要立刻讀。冬日父親書房有暖爐,不說讀書只說願意女兒靜靜地陪伴。不說話能幹嘛?除了偶爾添碳自是讀書。高明的教育方法啊!
父母恩愛和睦,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給楊絳做了極好的榜樣。或許這正是在以後那段艱難日子裡,支持她、鼓勵她堅定地走下去的信念來源。
★情定清華,共渡重洋做書海鴛鴦
連楊絳的媽媽都說,月老的紅繩早就綁着了。楊絳和錢鍾書的相遇就是緣分,那一眼便敲定了今生。隨後二人喜結連理、遠赴重洋。在牛津度過了自由、幸福、充實的求學生活。
楊絳在家也是勤入廳堂、少下廚房的嬌小姐。可是比起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錢少爺,也只有自己勤學做羹湯了。錢鍾書曾作詩曰「捲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湯。憂卿煙火熏顏色,欲覓仙人辟穀方」。兩人你儂我儂之情躍然紙上。
★歸心似箭,為國為家休學業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內深受日寇侵襲。楊絳的母親和三姑母先後逝去。錢鍾書只身前往西南聯大任教,楊絳帶着女兒回上海探望父親姐妹公婆。
在歸途船上,楊絳總結的不暈船口訣,也映照出了她的處世哲學:「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坐直了身子,巋然不動,身直心正,心無旁顧,風浪其奈我何?」
再之後,雖有詳讀,過往也瞭然於胸,卻不忍細述,權當生活就停在祖孫相伴、嬉戲膝下的時光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