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追思纪念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杨绛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现其博学、睿智、宽容、韧性的纯德名媛风范。
杨绛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她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她经尽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着,她的传记值得所有人静下心来一读。
作者简介
罗银胜 独立学者、资深传记作家。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著有《顾准传》《顾准画传》《顾准评传》《才情人生乔冠华》《乔冠华全传》《潘序伦传》《王元化和他的朋友们》《红色名媛章含之》《周扬传》等书。
原文摘录
当时在父母的庇荫之下,杨绛不像她父亲年轻的时候,能看到革命的迫切。她是脱离实际的后知后觉或无知无觉,只凭抽象的了解,觉得救国救民是很复杂的事,推翻一个政权并不能解决问题,还得争求一个好的制度,保障一个好的政府。 杨绛的童年时期,面临古老的中国在20世纪中波澜壮阔的百年巨变。她出生时值辛亥革命的前夜。杨绛的父亲杨荫杭也积极投身于一系列革命运动。杨绛出生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反动专制统治,也同时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其时,旧的王朝终于风吹雨打而去,而民主与科学的大纛所揭橥的救国救民的道理和信念日益深人人心,形成了社会性的思潮,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不懈地探索民族解放、民主自由乃至发展之路。这就是杨绛出生前后的社会现实。
书评
最初得知杨绛是因为钱钟书,读了《围城》,想更深入的了解作者,被钱老那句“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激得哭笑不得,反倒同情起想结识他的女士来。既然本人不愿,那就拐个弯儿,听他的夫人怎么聊他和他的《围城》吧!这么一来二去的,我反倒成了他夫人杨绛的“粉儿”。
杨绛,本名杨季康,家中排行老四。(不由得想起赵四姑娘,排行老四的夫妻运好像都不错。)上个世纪辛亥年出生,见证了民国和新中国的诞生,接受了东西方的教育,经历了与亲人的逐一别离。在这个苦乐参半的世界看了百年风景,终于了无心愿、寻她挚爱的家人而去了。
最近有幸读了罗银胜得到杨绛亲审的本人传记《杨绛传》,重新回顾了这位温和豁达、聪慧坚韧的老人波澜壮阔却又波澜不惊的一生。
★幼年的季康,活成了人人艳羡的模样
杨绛生于北京,其时她的父亲杨荫杭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司法部参事等职。后因政事辞职离京,举家回南,先后在无锡、上海、苏州落脚。杨绛就随着家里在不同地方陆续完成了学业。
杨绛酷爱读书,当归功于其父自有一套诱她读书之法。想读的书够不到,拿下来不看就又被父亲束之高阁——所以书来之不易,有书要立刻读。冬日父亲书房有暖炉,不说读书只说愿意女儿静静地陪伴。不说话能干嘛?除了偶尔添碳自是读书。高明的教育方法啊!
父母恩爱和睦,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给杨绛做了极好的榜样。或许这正是在以后那段艰难日子里,支持她、鼓励她坚定地走下去的信念来源。
★情定清华,共渡重洋做书海鸳鸯
连杨绛的妈妈都说,月老的红绳早就绑着了。杨绛和钱钟书的相遇就是缘分,那一眼便敲定了今生。随后二人喜结连理、远赴重洋。在牛津度过了自由、幸福、充实的求学生活。
杨绛在家也是勤入厅堂、少下厨房的娇小姐。可是比起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钱少爷,也只有自己勤学做羹汤了。钱钟书曾作诗曰“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两人你侬我侬之情跃然纸上。
★归心似箭,为国为家休学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深受日寇侵袭。杨绛的母亲和三姑母先后逝去。钱钟书只身前往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带着女儿回上海探望父亲姐妹公婆。
在归途船上,杨绛总结的不晕船口诀,也映照出了她的处世哲学:“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坐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直心正,心无旁顾,风浪其奈我何?”
再之后,虽有详读,过往也了然于胸,却不忍细述,权当生活就停在祖孙相伴、嬉戏膝下的时光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