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杨溥 | |
---|---|
出生 | 1372年 |
国籍 | 中國 ---明代 |
别名 | 杨文定、杨石首 |
职业 | 南吴君主 |
知名于 | 历仕四朝,尽心辅佐 |
知名作品 | 《杨文定集》 |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烈祖杨渥、南吴高祖杨隆演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目录
基本信息
本 名 | 杨溥 | 别 称 | 杨文定、杨石首 |
字 号 | 字弘济 号澹庵 | 所处时代 | 明代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湖广石首 |
出生时间 | 1372年 | 去世时间 | 1446年8月6日 |
主要作品 | 《杨文定集》 | 主要成就 | 历仕四朝,尽心辅佐 |
官 职 | 少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追 赠 | 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 |
谥 号 | 文定 | 地 位 | “三杨”之“南杨” |
人物生平
东宫僚佐
洪武五年(1372年),杨溥出生在湖广石首。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杨溥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太子非常高兴。不久,杨溥因亲丧回家守孝。当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南京任职。
诏狱十年
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成祖北征回师,朱高炽遣使迎驾稍迟,汉王朱高煦乘机进谮,成祖一怒之下,下令将东宫官属全部逮治下狱。这成为继解缙入狱后,立储之争中的第二场大事变。当时只有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系成祖“靖难”旧人而幸未被祸。金忠是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他不顾触怒成祖,以身家性命力保太子,才使太子未遭废罢,但是作为东宫宫僚的杨溥、黄淮等人却因此事件而被关入诏狱在狱中,家人供应的食物多次断绝,而成祖的心意也不可预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杨溥却更加勤奋读书,从不间断。狱中十年,他把经书史籍通读了好几遍。
仕途高升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杨溥获释出狱,仁宗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他曾秘密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他加以褒奖,赐给钞币。后来,皇上想到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杨溥久困狱中,更特别同情他。
文阁,在群臣中选择有才学、品行好的人入阁值班。杨士奇推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推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仁宗授予陈继博士,杨敬编修,何澄为给事中,每天到阁中值班。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说:“朕把爱卿留在左右使用,不仅只是为了学问,还想广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国家。你有什么建议要报告,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为太常寺卿,仍兼旧职。数月之间,连授三职,足见仁宗对于杨溥的关切之心。
同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罢设弘文阁,把杨溥召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同主管枢机事务。四年后,因母亲去世辞职,守孝期满后又出来任职。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礼部尚书,仍以学士衔在内阁当值。
三杨当国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驾崩,由太子朱祁镇(明英宗)即位。英宗刚即位不久,杨溥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一定要预先选好几位学识平正、言行端正谨严、老成而识大体的人来担任讲官。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朝夕侍从皇上的内臣。张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非常高兴。一天,太后在便殿落座,英宗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濙入内,太后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现在皇上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张太后将这五位老臣作为了正统政治的核心。太后又特意召杨溥上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杨溥感动而流泪,太后也流泪,左右的人也都很悲伤。当初,仁宗做太子时,受到诬陷,东宫属官许多死于诏狱之中,杨溥和黄淮一关就是十年,几次差点死去。仁宗常常在宫中惦念他们,太后对他们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对杨溥说了这番话。太后又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经过三朝皇帝的选任,足以辅佐后人。皇帝政事繁忙,应当与这五位共同商议。”
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修成,杨溥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比杨士奇、杨荣晚二十年入阁,到此于是与他们并列。
孤立无助
正统六年(1441年),杨溥回乡扫墓,不久回京。 此后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分别在1444年及1440年),在内阁的马愉、高谷、曹鼐都是后进之人,名望不高。杨溥独木难支,权宦王振便开始进一步专权用事。 晚年时,杨溥屡因年迈请辞,但都未获准许。
身后议论
正统十一年(1446年)七月十四日(8月6日),杨溥逝世,终年七十五岁。英宗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授予他的孙子杨寿为尚宝司丞。十二月二十七日,杨溥归葬故乡。
正统十四年(1449年),王振引导英宗北征,结果在土木堡陷入包围,遭遇惨败(土木之变)。时人因而怀念“三杨”,认为如果他们还在,不会发生这样的结局。但也有人争相揭露三杨的短处,认为正是他们违心执行中旨,才导致了王振的权势膨胀进而为祸国家。
主要成就
明英宗正统初年时,太皇太后张氏(诚孝张皇后)委任杨溥等五大臣当政,而杨溥等也自信,敢于侃侃致议,虽年老而忧国之心不衰。由于有太皇太后的掌舵,张辅和“三杨”等五大臣的合力辅政,而宦官王振也尚未专横,故当时各级政权机构的运作还比较有章法,全国各地的秩序也相对稳定,内外臣民一致称赞“三杨”。 后人将正统初年朝政清明的现象,都归功于杨溥等人。
艺术造诣
文学
杨溥为“台阁体”代表诗人之一,但他在“台阁体”诸位作家中诗名不显,对杨溥的诗历来评价不高。清人朱彝尊说:“三杨位业并称,南杨诗名独不振。”明英宗时名臣李贤,在《杨文定公集序》中说:“观其所为文章,则辞惟达意而主于理,言必有补于世而不为无用之言,论必有合于道而不为无定之论,严重老成,有台阁之气象焉。”又说:“公之文章以事业而见重于世必矣,何以序为!”但今观杨溥之诗,疏朗雅淡,别有情致,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取其所作《承恩堂记》,分析了杨溥的写作特点是“刻意遒古”、“力摹昌黎(韩愈)”、“平实淡雅”,认为是“何李(何景明、李梦阳)之前轨也。”
书法
杨溥工于书法,行、楷俱法元人赵孟頫。
个人作品
杨溥喜好佛老,著有《禅玄显教编》,曾参与编修《明太宗实录》、《明宣宗实录》,另有《澹庵文稿》 、《文集》十二卷等。《续修四库全书》收录有《杨文定公诗集》,原书七卷,今余五卷,为明钞本。
书法艺术
精彩视频
1、《明朝那些事儿59》:明朝“三杨”其二杨荣,其三杨溥